煨
汉语汉字
煨,汉语二级字,读作煨(wēi),形声。从火,畏声。本义指火盆中的火。
释义
今指利用姜葱和汤水使食物入味及辟去食物本身的异味的加工方法。北方菜系又指食物连同汤水放入密封的瓦坛中,在文火中致熟的烹调方法。
现代释义
wēi
⑴ ㄨㄟˉ
⑵ 在带火的灰里烧熟东西:~
白薯
。
⑶ 用微火慢慢地煮:~
牛肉
。
详细注解
煨
wēi
〈名〉
⑴ (形声。从火,畏声。本义:
火盆
中的火) 同本义 [fire]
煨,盆中火也。——东汉·
许慎
《
说文
》
热灰谓之煻煨。——《通俗文》
一班大小徒弟,尽为煨
尽之
末。——明·
罗懋登
《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
》
⑵ 又如:煨尘(灰烬;尘埃);煨烬(灰烬,燃烧后的残余物)
词性变化
煨
wēi
〈动〉
⑴ 用温火烧熟或加热 [stew]。如:煨茶;
煨牛肉
;煨热(用微火加热)
⑵ 把生的食物放在火灰里慢慢烤熟 [roast in fresh cinders]。如:煨栗子;煨芋;煨炙(烧烤);煨罐(供炖、烧用的陶制圆形容器)
⑶ 烘干 [heaten]。如:煨干就湿,煨干避湿(极言抚育孩子的辛苦)
⑷ 焚烧 [burn]。如:煨炙(烧烤);煨燔(烧毁)
⑸ 中药泡制法之一。将药材用湿润面粉包裹,在炒热的
滑石粉
锅内加热至外皮焦黄色为度;或层层隔纸加热,以除去部分油分 [roast in ashes]。如:煨木香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巳集中】【火字部】煨 ·康熙笔画:13 ·部外笔画:9
《
唐韵
》乌灰切《
集韵
》《
韵会
》乌回切《正韵》乌恢切,𠀤音隈。《
说文
》盆中火。《
玉篇
》盆中火爊也。《六书故》火中热物。《
广韵
》煻煨火。《集韵》煻火曰煨。《
战国策
》犯白刃蹈煨炭。
又人名。《後汉·献帝纪》中郞将
段煨
。
又《
集韵
》纡勿切,音郁。畜火也。
常用词组
煨烤
wēikǎo
[
roast
] 用余烬、热灰、热沙或热石裹起来烤
把土豆放在热灰里煨烤
煨热
wēirè
[very intimate] 亲昵;温存
那
婆娘
不达时务,指望煨热老公,重做夫妻。——明·
冯梦龙
《
警世通言
》
参考资料
康熙字典
.汉典.
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煨
.千篇国学.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7 13:18
条目作者
小编
资深百科编辑
目录
概述
释义
现代释义
详细注解
参考资料
Copyright©2024
闽ICP备2024072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