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橘叶
中药名
越橘叶,中药名。为杜鹃花科植物越橘Vaccinium vitis-idaea L.的叶。分布于新疆、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地。具有解毒,利湿之功效。用于淋证,痛风。
入药部位
叶。
性味
味苦,性温。
归经
归肾、膀胱经。
功效
解毒,利湿。
主治
用于淋证,痛风。
相关配伍
治尿道炎,膀胱炎:熊果叶6g。水煎服。(《新疆中草药手册》)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
采集加工
6月间开花采叶,晒干。
形态特征
越橘又名:温普、山果儿、红豆、牙疙瘩。常绿矮小灌木,地下部分有细长匍匐的根状茎,地上部分植株高10-30厘米。茎纤细,直立或下部平卧,枝及幼枝被灰白色短柔毛。叶密生,叶片革质,椭圆形或倒卵形,长0.7-2厘米,宽0.4-0.8厘米,顶端圆,有凸尖或微凹缺,基部宽楔形,边缘反卷,有浅波状小钝齿,表面无毛或沿中脉被微毛,背面具腺点状伏生短毛,中脉、侧脉在表面微下陷,在背面稍微突起,网脉在两面不显;叶柄短,长约1毫米,被微毛。花序短总状,生于去年生枝顶,长1-1.5厘米,稍下垂,有2-8朵花,序轴纤细,有微毛;苞片红色,宽卵形,长约3毫米;小苞片2,卵形,长约1.5毫米;花梗长1毫米,被微毛;萼筒无毛,萼片4,宽三角形,长约1毫米;花冠白色或淡红色,钟状,长约5毫米,4裂,裂至上部三分之一,裂片三角状卵形,直立;雄蕊8,比花冠短,长约3毫米,花丝很短,有微毛,药室背部无距,药管与药室近等长;花柱稍超出花冠。浆果球形,直径5-10毫米,紫红色。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900-3200m的落叶松林下、白桦林下、高山草原。分布于新疆、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地。
药材性状
叶片多反卷,有的皱缩破碎,完整者展开后呈椭圆形或倒卵形,长1-2cm,宽0.5-1cm。先端圆钝或微缺,基部楔形,边缘有细睫毛。上面暗绿色,而有光泽;下面浅绿色,散有腺点,叶有柄短,长0.5-3mm,有白毛。革质,质脆。气微,味微酸、涩。
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
2、其他作用,叶的浸剂可作利尿剂。
相关论述
1、《国药的药理学》:“用于淋毒性尿道炎,膀胱炎及急性偻麻质斯。”
2、《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为尿道防腐及利尿剂。主治痛风,淋病等症。”
3、《吉林中草药》:“利尿。治淋证及尿道炎。”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2-05 11:56
目录
概述
入药部位
性味
归经
功效
主治
相关配伍
用法用量
采集加工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