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辉(1976.10—),男,
四川省邻水人,
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翻译文学研究。2011年破格晋升教授,曾在西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任教,担任韩国韩东大学和东亚大学访问教授、美国康奈尔大学访问学者、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中国闻一多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及成果鉴定专家等职。曾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美富布莱特研究学者、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独立出版学术专著10部,传记文学2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A&HCI和CSSCI期刊论文近70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2项。研究成果多次获奖,并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及其他年鉴等转载20多次。
教育经历
1996.9-2000.7:
西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获英语语言文学学士学位。
2000.9-2003.7:西南师范大学
中国新诗研究所,师从蒋登科教授,获文学硕士学位。
2004.9-2007.7: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师从赵毅衡教授、毛迅教授,获
文学博士学位。
2009. 8-2011. 8: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导师张中良研究员。
工作经历
2003.7—2005.6:
西南师范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助教。
2005.7—2007.6:
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2007.7—2011.6: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副教授。
2008.2—2009.2:韩国韩东大学,东亚大学访问教师。
2014.12—2015.10:
美国康奈尔大学,访问学者
2011.6—2020.12: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所长,教授。
2021.1—2022.6: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22.7—: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术论文
(一) A类论文
1. 《西潮涌动下的东方诗风:五四诗歌翻译的逆向审美》,《文学评论》,2010年5期。
2. 《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潜翻译》,《文学评论》,2013年5期。
3. 《“十七年”翻译文学的解殖民化》,《文学评论》,2015年4期。
4. 《翻译诗歌对诗人创作的影响》,《文艺争鸣》,2017年9期。
5. 《论抗战诗歌的文体流变》,《文艺争鸣》,2015年8期。
6. 《审美范式重建与新诗再次复兴》,《文艺研究》,2006年12期。(合作)
(二) B类论文
1. 《中国现代翻译文学语言的半殖民性与解殖民》,《天津社会科学》,2015年3期。
2. 《从伦理学批评的角度重审创造社与文学研究会的翻译论争》,《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2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长文转载,2012年8期。)
3. 《论抗战大后方翻译文学的特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年7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全文转载,2014年10期。)
4. 《胡适与康奈尔大学中文图书部的建立——兼及胡适的两封佚信》,《新文学史料》,2017年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全文转载,2017年5期。)
5. 《试论“五四”时期鲁拜诗的翻译热潮》,《广东社会科学》,2021年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外国文学研究》全文转载,2021年12期。)
6. 《横光利一在中国的译介与形象建构》,《长江学术》,2021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外国文学研究》全文转载,2022年1期。)
(三) CSSCI论文
1.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翻译文本的焦虑性影响》,《文艺理论研究》,2011年2期。
2. 《源于策略的修正:论布鲁姆的传统观》,《文艺理论研究》,2010年3期。
3. 《以译代作:早期新诗创作的特殊方式》,《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0年第4期。
4. 《外国诗歌形式的误译与中国现代新诗形式的建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8年6期。
5. 《小说文本的历史性与抵达现实的可能性》,《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6年10期。
6. 《分裂时期的民族诗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7年6期。
7. 《解放区都市知识分子作家的创作调适》,《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1年10期。
8. 《论莎士比亚长诗<维纳斯和阿多尼斯>在中国的翻译》,《广东社会科学》,2014年3期。
9. 《百年中国对兰波的译介与形象建构》,《广东社会科学》,2015年5期。
10. 《五四新文化语境与<新青年>的译诗》,《北京社会科学》,2009年2期。
11. 《现代译诗与中国新诗的文体建构》,《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2期。
12. 《朝圣路上的文学姻缘:钱钟书的文学翻译思想》,《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2年6期。
13. 《历史束缚中的自我歌唱:何其芳的诗歌翻译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3年6期。
14. 《五四译诗与早期中国新诗形式观念的更新》,《西南大学学报》,2008年3期。
15. 《译介学与中国现代诗学体系的拓展》,《西南大学学报》,2009年6期。
16. 《诗歌翻译与中国新诗的“变”》,《西南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
17. 《翻译诗歌与中国新诗现代性的发生》,《中南大学学报》,2013年2期。
18. 《清末民初从日本翻译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及其影响》,《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2年2期。
19. 《叶公超的翻译批评理论》,《文化与诗学》,2010年2辑。
20. 《简论创造社的诗歌翻译》,《兰州学刊》,2009年2期。
21. 《论五四前后日语对西方诗歌汉译的中介作用》,《兰州学刊》,2011年6期。
22. 《中国现代翻译文学的解殖民策略》,《湘潭大学学报》,2015年4期。
23. 《百年中国对福楼拜<包法利夫人>的译介和接受》,《兰州学刊》,2016年7期。
24. 《俄罗斯阿克梅派在中国的译介》,《广东社会科学》,2017年3期。
25. 《仿写与抒情:何其芳与诗歌翻译》,《现代中文学刊》,2017年5期。
26. 《米沃什在中国的接受与形象变迁》,《兰州大学学报》,2020年3期。
27. 《彼得·汉德克在中国的译介与形象建构》,《扬子江文学评论》,2020年2期。
28. 《论诗歌翻译与中国新诗创作的三重关系》,《广东社会科学》,2020年2期。
29. 《露易丝·格丽克在中国的翻译与接受》,《当代作家评论》,2021年3期。
30. 《简论“文协”的抗战诗歌译介活动》,《文艺理论与批评》,2011年2期。
31. 《抗战诗歌与五四新诗传统》,《广东社会科学》,2013年4期。
32. 《许世旭的汉语诗学研究》,《西南大学学报》,2011年2期。
33. 《“文协”: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大的文学社团》,《天府新论》,2011年4期。
34. 《<新青年>杂志命名原因初探》,《编辑之友》,2005年5期。
35. 《涂抹着橄榄绿的边地情思》,《当代文坛》。2003年3期。
36. 《试论当前文学创作中的“写作”现象》,《当代文坛》,2005年2期。
37. 《文学经典的建构及其在当下语境中的转变》,《当代文坛》,2006年2期。
38. 《略论新的诗学研究生态的建立》,《贵州社会科学》,2006年6期。
39. 《诗歌精神重建的必要性及其路向》,《河南社会科学》,2007年3期。
40. 《论白族女诗人陆晶清诗歌的感伤情结》,《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4期。
41. 《陆晶清:新诗史上不该被忘记的白族女诗人》,《民族文学研究》,2009年2期。
42. 《林徽因与梁思成在康奈尔大学的学习经历详考》,《新文学史料》,2016年4期。
43. 《内迁作家与中国抗战文学的转变》,《社会科学研究》,2017年3期。
44. 《知识分子价值观念的蜕变与现实困境》,《当代作家评论》,2019年3期。
45. 《“左翼”诗人作品中的上海书写》,《都市文化研究》,2020年1期。
46. 《现代译诗对中国新诗文体观念的践行》,《扬州大学学报》,2014年2期。(《高等学校文科术文摘》观点转摘,2014年4期。)
47. 《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在中国的翻译和接受》,《当代作家评论》,2022年第6期。
48. 《革命文学的先声:论蒋光慈的文学翻译》,《广东社会科学》,2023年第2期。
49. 《田间诗歌在海外的翻译与接受》,《新文学史料》,2023年第1期。
(四)外文论文
1. “Translation 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World Literature,”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of Literature,7(1)2023, Pp.31-52.(A&HCI)(Corresponding author)
2. “Цзян Гуанцы как переводчик произведений русской литературы на китайский язык,” Научный диалог. 11(10), 2022, Pp.220-236.(ESCI)(Corresponding author)
3. “The Influence of the Translated Poetry on the Occurrence of Modernity in Modern Chinese Poetry,” The Paper Collection of 2019 ICLA. Leiden: Koninklijke Brill NV, 2023, Pp.258-269.(《2019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年会论文集》)(Independent author)
出版图书
学术专著
1. 《五四译诗与早期中国新诗》,人民出版社,2010年。
2. 《外国诗歌的翻译与中国现代新诗的文体建构》,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年。
3. 《两支笔的恋语:中国现代诗人的译与作》,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4. 《翻译诗歌对中国新诗形式的影响研究》,台湾秀威科技资讯有限公司,2013年。
5. 《翻译诗歌在中国的接受》,人民出版社,2016年。
6. 《中国当代新诗批评的维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
7. 《翻译诗歌与中国新诗文体地位的确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
8. 《抗战大后方翻译文学史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年。
9. 《抗战大后方社团翻译文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
10. 《中国当代诗歌翻译的文化选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
传记文学
1. 《徐志摩画传》,江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
2. 《无处安放的婚姻:旧女性与新文人的婚姻往事》,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年。
主持课题
1. 2010年12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外国诗歌的翻译与中国现代新诗的文体建构”(10FWW005),立项经费12万。
2. 2015年12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抗战大后方翻译文学史论”(15FWW007),立项经费20万。
3. 2018年6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新诗的‘以译代作’现象研究”(18BZY171),立项经费20万。
4. 2021年11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田间诗歌创作研究”(21FZWB084),立项经费25万。
5. 2007年11月,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五四译诗对早期中国新诗的影响研究”(07JC751005),立项经费3.5万。
6. 2012年12月,主持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抗战大后方翻译文学研究”(NCET-12-0937),立项经费20万。
7. 2009年12月,主持第46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现代译诗与中国新诗文体”(20090460476),立项经费3万。
8. 2018年8月,主持重庆市社科规划重点项目:“抗战大后方翻译文学史料整理与研究”(2018ZDKZ08),立项经费5万。
9. 2014年12月,主持中美富布莱特研究学者项目:“民初留美体验与中国文学的新变”。
10. 2011年12月,主持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抗战时期重庆翻译文学研究”(2011YBWX088),立项经费1.5万。
获奖情况
(八)省级人文社科奖
1. 2014年3月,专著《五四译诗与早期中国新诗》,获“重庆市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独立)
2. 2018年6月,专著《外国诗歌的翻译与中国现代新诗的文体建构》,获“重庆市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独立)
3. 2011年4月,专著《重庆抗战诗歌研究》,获“重庆市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排名第二)
4. 2014年3月,专著《中国新诗的精神历程》,获“重庆市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排名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