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破强度,是对一定规格的片状或管状聚合物材料进行
爆破试验时,连续通过液体或空气施加压力,测得试样突然破裂时的最大压力。
理论
装药在空气中、水中爆炸作用的理论基础是
流体动力学。对于球形、圆柱形和平板状装药,爆炸荷载通常只按一维问题考虑。空气中接触爆破,研究装药爆炸后爆波作用于紧贴固壁的压力和冲量。空气中非接触爆破,研究装药对不同距离目标的破坏、杀伤作用。水中爆破,主要研究冲击波、气泡和二次压力波对目标的破坏作用。
装药在土石中的爆破理论,基于人们对爆破现象和机理的不同认识,有多种观点,大体可归纳为三类:
持能量平衡理论观点的人认为,内部装药爆炸所产生的能量,主要作用是克服土石介质自重和分子间粘聚力;在平地爆破形成的漏斗坑(见图)容积与装药量成正比。当只有一个自由面,要求爆破后形成的漏斗坑有一定的直径和深度时(平地抛掷爆破),所需装药量与最小抵抗线(装药中心至自由面的最短距离)的三次方成正比,并与炸药品种、土石类别、填塞条件等因素有关。当有两个自由面时(露天采石爆破),如最小抵抗线不大,所需装药量与最小抵抗线的二次方成正比;如最小抵抗线较大,所需装药量与最小抵抗线的三次方成正比;其他影响因素与一个自由面相同。
应用
持
流体动力学理论观点的人认为,将土石介质看作是不可压缩的理想流体,认为内部装药爆炸所产生的能量,可在瞬间传给周围介质使之运动,故可引用流体动力学基本理论和运动方程解决爆破参数的计算问题,由此推导得出土石方爆破药量的的计算公式。
持应力波和气体共同作用理论观点的人认为,内部装药爆炸所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猛烈冲击周围土石,从而在岩体中激起呈同心球状传播的应力波,产生巨大压力,当压力超过土石强度时,土石即被破坏。应力波属动态作用,开始以冲击波形式出现,经作功后衰减为弹性波。爆炸气体的膨胀过程近似静态作用,主要加强土石质点径向移动,并促使初始裂缝扩展。因此,根据土石性质的差异,采用相应的合理的技术措施,就能有效地满足不同的爆破要求。
简史
中国发明火药以后,从10世纪开始就在战争中应用,13世纪开始用于军事爆破。如金天兴元年(1232)蒙古军队围攻金朝南京(今河南开封)时,用牛皮洞子(即轒輼车,以生牛皮制成的形似小屋的一种攻城器具)掩护士兵到城下掘龛和攻城。守军曾以铁绳悬震天雷(内装火药的铁罐)垂于城下,爆破牛皮洞,杀伤攻城的军队。1453年,土耳其人夺取君士坦丁堡时曾采用坑道爆破法炸毁了坚固的城墙。1552年俄国人围攻喀山,中国明崇祯十五年(1642)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围攻开封时,都曾采用过这种爆破方法。崇祯十六年焦勖编纂的《火攻挈要·鳌翻说略》,就是这一时期运用坑道爆破的经验总结。直到19世纪中叶,黑火药在世界上仍是用于军事爆破的唯一炸药。
19世纪中叶,各种猛炸药相继出现。爆破对象由土石扩展到混凝土、
钢筋混凝土、金属等各种材料及其结构物;点火(起爆)方法也由简单的火绳点燃法逐步发展为导火索点火法和电点火法,导爆索传爆法也得到运用,为扩大爆破的应用范围提供了条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双方都广泛采用爆破法实施大规模的破坏作业、改造地形、构筑阵地、构筑与克服障碍物等。无线
遥控起爆法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出现的。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历次革命战争中,广泛运用爆破,完成了大量的战斗任务和工程保障任务。如在
抗日战争时期的百团大战中,广大军民用爆破法在华北敌后战场上破坏了大量的铁路和沿线的车站、桥梁、隧道、水塔等,并炸毁了井陉煤矿的工事,有力地配合了战役的实施。解放战争时期的临汾战役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工兵用坑道爆破法炸开了临汾城墙,为攻城部队开辟了两条通路。在
抗美援朝作战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用爆破与人工挖掘相结合的方法,构筑了总长度达1280公里的坑道工事。
从20世纪60年代起,一些国家开始研究核爆破装置并进行试验,认为核爆破装置可构成巨大的炸坑障碍,摧毁大型的坚固目标(桥梁、隧道、堤坝、工业建筑物等),或在隘路地段实施阻绝破坏作业。但由于核爆炸伴生的放射性回降物将威胁己方军队和居民的安全,因而使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
面料爆破强度
测试目的:检测各类鞋用面料在外顶力作用下表面破损时产生的爆破力值。
测试范围:本检测方法适合于各类鞋用面料
测试仪器:爆破试验机
测试条件:室温(23±2℃)
样品尺寸:直径为100~150mm的圆
参数要求:压紧的力为40kg/cm2
测试步骤:
1、试样在实验室环境中停放8个小时以上
2、用裁刀在试样平整的部位裁取三个或者以上的样品
3、启动爆破机的电源,将样品平整地放在爆破机的平台上,样品的正面朝上。
4、旋转转盘将其压紧,压紧的力为40kg/cm2左右,用手往回压住控制杆,爆破机开始测试,仔细观察样品的表面,当看到样品发生爆破时,迅速往外推开控制杆,观察爆破机的读数,并且记录下来。
5、每个试样至少测试三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注意事项:
1、定期用标准的铝箔片进行校准
2、定期检查和更换橡胶膜
3、如果试样的几次测试结果有 的差异(超过30%以上),需要重新裁样测试
结果计算或者判定
1、如果三个数值中全部是合格的,则以三个数值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的结果
2、如果三个数值中有一个是不合格的,要再裁切两个样品进行复检,如果复检中再有不合格的,则判定为不合格,并以初检和复检不合格数值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的结果,如果复检中没有不合格的,以所有数值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3、如果三个数值中有两个或者以上不合格的,则判定为不合格,并以不合格数值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