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环天星码头
中国香港中环的渡轮码头
中环天星码头是指由天星小轮经营,位于中国香港中环的渡轮码头,经常简称作尖沙咀码头(九巴路线牌都是以此显示,九巴官方显示的英文名为STAR FERRY,没有TSIM SHA TSUI),前称为九龙角天星码头。
码头简介
中环天星码头是指由天星小轮经营,位于香港中环的渡轮码头,经常简称作尖沙咀码头(九巴路线牌都是以此显示,九巴官方显示的英文名为STAR FERRY,没有TSIM SHA TSUI),前称为九龙角天星码头。码头提供来往尖沙咀天星码头及红磡码头的渡轮服务,是中环码头的一部分。中环天星码头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叫法
,现时提供该服务的码头为中环7号码头(由天星尖沙咀航线使用)及中环8号码头(由天星红磡航线及由海佑小轮营办的尖沙咀东航线共享)。而原本提供该服务的码头则为已拆卸的爱丁堡广场码头
码头简史
1、第一代中环天星码头(1890年-1912年)
1890年,天星小轮开始提供客轮服务,并于干诺道中与雪厂街交界兴建一个码头。码头只是以禾秆草搭建而成,设计相当简陋。
2、第二代中环天星码头(1912年-1958年)
由于受到1910年代的填海影响,码头于1912年迁移至现时怡和大厦附近一带。码头采用了维多利亚式建筑。
3、第三代中环天星码头(1958年-2006年)
随着1950年代的填海工程,码头于1958年再搬至爱丁堡广场
第三代中环天星码头,正式名称为爱丁堡广场渡轮码头,设计以简朴实用为主。码头上设有一个由比利时王子送赠给怡和洋行,再由怡和洋行转赠给天星的大钟。它是香港最后一个机械钟楼。大钟每15分钟报时一次,是香港所余无几的旧式钟楼之一。码头及钟楼已沿用49年,为中环的著名地标之一。
受到2003年开始的中区填海第三期工程影响,码头于2006年11月12日作第三度搬迁至现址,并成为中环码头的组成部分,被编到位于民光街与民耀街交界的7号及8号码头。据土木工程拓展署发表的消息,爱丁堡广场码头、钟楼、皇后码头及大会堂码头的位置将会移平作道路和商厦用途,并于11月新码头启用后清拆。
4、第四代中环天星码头(2006年-)
第四代天星码头建筑模仿第二代码头,使用维多利亚式建筑。建筑分为中央大楼及码头两个部分。中央大楼顶部摆放有全新从荷兰购入的电子仿古钟楼,上层则设有展出天星小轮有关物品的展览厅,亦有古典雅座播放介绍香港历史的影片。地面楼层则是公众休憩用地。码头顶层是公众观景楼层,尚未正式开放,可供人隔着落地玻璃欣赏维多利亚港景色,并设特色餐厅。其顶部安装了玻璃天窗,使阳光直接进入室内。新码头在建筑设计上的评价好坏参半。
交通概况
历代中环天星码头一直邻近中环的心脏地带,而中环又是香港政府总部以及香港商业中心的所在地,故此是一繁忙的交通工具。
航线
尖沙咀天星码头及红磡码头为第三、四代中环天星码头的目的地。
交通联系
早期的中环天星码头邻近的陆上公共交通公具不多,以人力车为主。第三代天星码头则邻接着的士站,亦有少量巴士站及小巴站以爱丁堡广场及天星码头为总站,主要来往太平山山顶及半山区,而较大型的巴士总站则位于交易广场地下,同时为多条公共小巴路线的总站。天星码头的正对面则为天星码头多层停车场,于1957年落成,为双层停车场,并共有三百七十个公众泊车位,底层亦设有一个小巴站。天星码头附近设有一行人隧道穿过繁忙的干诺道中前往地铁中环站及电车站,出口位于皇后像广场侧,每天的繁忙时间也熙来攘往。
第四代天星码头邻接民宝街和民耀街中环码头巴士总站,近7号码头位置设有一小巴路线及的士站,近5号码头位置则设有两条小巴路线及三条巴士路线。此外,亦可步行一段路程前往地铁香港站转乘机场快线或东涌线以及交易广场巴士总站。
班次
天星小轮每7-14分钟一班船。
社会影响
历代的中环天星码头除了是海上交通枢纽外,亦曾是重要的旅游点,因其是跨越维多利亚港的主要交通点之一。
第三代中环天星码头及其钟楼更被誉为一集体回忆,当中的钟楼是香港现存仅有的机械钟楼。大钟每15分钟报时一次,是香港所余无几的旧式钟楼之一。受到2003年开始的中区填海第三期工程影响,政府于2006年11月12日搬迁中环天星码头。期间引来不少市民前来拍照留念、在码头各处留字,当中更不乏反对声音对于政府的强行清拆而不满,更引起多次示威及占领事件。详见:2006年保留旧中环天星码头事件
中环天星码头的多次搬迁经过与香港中区一带各项填海工程有密切关系。而多次搬迁对渡轮航程亦造成一些影响,包括导致与对岸的尖沙咀天星码头及红磡天星码头距离减少,使航行时间缩短,却因海岸线的修直与海港的修窄而使船身要承受较大的波浪。同时,码头的搬迁被移到新填海用地的边陲,令原来前往中环区一带的部份乘客可能需要增加步行时间,或转乘其它交通工具。另一方面,中环码头的设计使中环天星码头与港外线码头连在一起,则有助离岛区市民能更快节转乘渡轮前往对岸的尖沙咀及红磡。
代币售买
自从代币售卖机引入之后,以前的收银员已经转业了。如今的天星码头,多了一位闸口服务员,他把闸机收集的代币运回售卖机,循环再用。
新码头
中环天星码头(由2006年11月开始启用)
位于中环国际金融中心2期对出,包括7号码头及8号码头西翼,前者用作中环至尖沙咀线服务,8号码头西翼则会停泊中环至红磡线及天星维港游,两个码头之间以大楼连接,东翼则会是中环至尖东线。
新天星码头的外貌采用了1912年时期的码头及钟楼设计,屋顶斜尖及绿白相衬的外墙颜色,尽显维多利亚式建筑的怀旧感觉,极富怀旧意味。至于内部装潢则以不遮挡维港的无敌海景为大前提,整个建筑物以透光、透风及透视的原则兴建。实行将新天星码头打造成集消闲及旅游元素于一身的新地标。大楼最顶层是天星小轮公司重新购置的一组电子操作的铜制吊钟,以取代旧码头的钟楼。
由于旧钟组件停产多年,搬迁后亦难确保可继续运行,故天星决定购买一组五个的新铜制吊钟,配以电子组件构成以敲打方式发声的新时钟。新钟的声音较「高音」,但与原来钟声十分相似。天星小轮亦计划在钟楼下开设酒吧,让市民在海边轻谈浅酌一番。
内设有「无敌海景」的餐厅、酒楼及咖啡茶座,市民可到观景台,免费欣赏二百七十度维港美景及烟花汇演。
曾经过往
一场暴雨午后突袭了香港。海港城左侧Louis Vuitton旗舰店门口排队等候的顾客,纷纷钻进了这座内有700家全球品牌、号称香港最大购物商场的庞然大物里。更多的游客则涌向右侧的尖沙咀码头,步履匆匆。
下一站,中环。仿佛1960年的香港电影一样,人群里涌动着各种各样的表情——新奇张望的老外,沉默而略带疲倦的香港人以及高谈阔论的内地游客。“英语残片”《苏丝黄的世界》,开场是威廉荷顿饰演的男主人公由尖沙咀码头乘小轮到中环天星码头,途中邂逅关南施饰演的苏丝黄——这是一个老外画家和一个中国吧女的爱情故事,卖点是这个英国殖民地时期维多利亚城的异域风情。银幕上呈现的60年代初香港,除天星码头外,其他都已经面目全非。
中环天星码头曾搬家4次。
“集体回忆”难逃“填海”宿命
一切都蒙上了雨雾。维多利亚港掀起了海浪,当天星小轮在风浪里摇晃,雨落在海面,一眼望去,对岸的码头竟不见了踪影,仿佛置身梦幻世界的摇篮里。
船,驶向了另一个方向。
中环天星码头
“天星码头到了。”水手说。
正确的说法是:7号码头到了。雨大得让人不敢下船,等到游客四下散去,海浪带来了咸湿的空气,这个崭新的、钢架还未生锈的码头,立刻肃清起来,默候着下一班渡海的乘客。
如果单从表面看,新码头已经取代了“旧天星码头”所有功能,古典风格、轮船班次以及相关称谓。在毗邻的9号公众码头上,即便是那些垂钓客,也已经无法明确指出曾经的天星码头——一片汪洋上停泊着七八艘土黄色的作业船只,沿着海岸线200米的范围已经被施工围墙围了起来。
只有当你站在标有“天星码头已搬迁”的黄色新漆指示牌前,才恍如隔世,“或许,之前的天星码头也是如此这般匆匆过客。”
中环天星码头在107年间“搬家”4次,即平均每26年就要搬家一次,由上世纪50年代的干诺道到如今的金融街,几乎每次“搬家”都和“填海”有着宿命般的纠缠。
香港开埠初期,英国选定中区为政经重心,起名“女皇城”(后更名维多利亚城)。由1852年中区第一次填海起,中环海岸线不断向外伸延。1888年,第一代中环天星码头只是一个简陋草棚,位置在雪厂街附近。受填海影响,草棚1903年迁移,渡船公司在怡和大厦附近建造了一个维多利亚式古典建筑风格的码头,大楼附设一个钟楼。如今被拆除的天星码头就是以此为原型建造。
第二次世界大战炮火过后,渡船公司在原址进行重建,1958年中环再度填海,天星码头只好“让位”,去爱丁堡广场辟建第三代码头。
第四代天星码头48年后还是敌不过“填海”的速度,再度将被夷为平地的时候,时间已经指向2006年11月11日,因为香港特区政府要在那里兴建一条名为P2的公路,由中环民祥路伸延至码头旁,舒缓中环填海区挤塞状况。
同时被拆除的还有矗立在爱丁堡广场上的一个钟楼,里面安置着香港最后一个机械大钟——中环天星大钟。此钟最初由比利时国王送赠英国怡和洋行东主,他再转赠天星小轮,自1958年便在天星码头使用。大钟的制造商Thwaites and Reed亦曾设计英国伦敦的大笨钟,因此,故有“小笨钟”之称,可惜资料散失,全无文件记录,连身高体重资料统统无从查证。
中环天星大钟每15分钟报时一次,有港人在网上忆述说:天星码头的钟楼,是中环的心脏……“咚叮咚——”,每十五分钟,天星大钟便牵动一次中环人的喜怒哀乐。
守钟人李照棠说,大钟只比标准时间差一分钟,快抑或慢,视乎天气而定,“冬天会走得差少少,天热就会爽一点。不过它工料很好,没出大问题,我们只要定期保养喷油就可以。”
他说,平日晚上八点便会停钟,以免吵醒附近酒店的旅客,唯有元旦才会破例,全天24小时不停响。每年元旦,港台都会派人前来录音,录下新年的第一道钟声。
天星码头及钟楼曾是中环的著名地标之一,也是港人的集体回忆。有人选择在浪漫的码头广场情定终身,有人选择在码头回忆昔日父子情。众多港产电影则选择在此取景,有网友将1960年电影《苏丝黄的世界》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9 13:18
目录
概述
码头简介
码头简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