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死
日本武者小路实笃创作的中篇小说
《爱与死》是日本小说家武者小路实笃创作的中篇小说,首次刊载于昭和十四年(1939)七月的《日本评论》杂志上,后与另一篇小说《完美的蔷薇》合编为一册出版单行本。
内容简介
青年作家村冈同朋友野野村的妹妹夏子相爱。夏子姑娘是一个健康、活泼、美丽、温柔的女性,喜爱村冈的作品,对他很崇拜。两个人的感情日深。村冈在巴黎工作的叔叔来信邀他去法国旅行,他犹豫不决,不愿离开夏子。野野村劝他不要放过这个机会,去西方看看,考察一下那里的艺术。夏子也说他走后,自己可以好好学点东西。于是,村冈就启程西渡了。临行前他俩确立了婚约,双方都想像着重逢之日的欢乐。以后,村冈无论是在旅途中,还是在巴黎,同夏子之间,鱼雁传情,互诉衷肠。他们各自在日历上画了圈,每天涂掉一个。这次离别使他们切身感受到了相思之苦,决心今后再不分离了。终于,启程归国的日子到了,轮船一天天靠近了日本,村冈沉浸于幸福的期待之中。当轮船还剩下十八天就可抵达日本时,村冈突然接到夏子病逝的电报,这无情的打击使他痛不欲生。夏子死了,带走了幸福的期待,带走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但是村冈在双泪长流时,仍然决心振作起来,和自然斗争,勇敢地活下去。
人物介绍
村冈:村岗是一个不得志的作家,因缘际会得到野野村赏识,与其成为好朋友。常常去拜访他,因而结识了野野村的妹妹夏子,但是对夏子的印象并不深。夏子很喜欢村岗的作品。并且悄悄地暗恋着村岗。村岗应野野村之邀参加野野村生日派对,却在派对上被一群年轻的文学青年刁难,正当村岗束手无策之时,夏子用一个干脆利落的空翻解了村岗窘境。自此以后村岗发现自己忘不了夏子,两人在慢慢的来往中,村岗渐渐被生机勃勃的夏子吸引,与之成为了恋人。村岗的母亲担心村岗和夏子的感情,拜托在巴黎的叔叔邀村岗去巴黎。村岗应叔叔之邀前往巴黎。村岗在巴黎期间二人鸿雁传书,千里递相思。
夏子:夏子是大正时期接受新式教育天真活泼的女学生,因哥哥野野村与村岗的来往与村岗有了交集,夏子喜欢看村岗的作品。夏子迷上了村岗作品的同时也迷上了村岗本人。夏子是个聪明又勇敢的女孩子,当她看到喜欢的人被那些文学青年刁难,勇敢地站出来用一个漂亮利落的空翻解了村岗的窘境,此时的夏子已经在无意识中为自己的爱情做出努力。当夏子收到村岗的来信,拜托她为朋友的派对出一个节目时,夏子便费尽心思编排了很有意思的节目,把自己独特的一面展示给村岗看,大方地向村岗展现自己,让他认识美好的自己,吸引他的目光。甚至为了和村岗交流,不惜撒谎也要留住想要回家的村岗。撒了谎又能很坦率承认直接地告诉村岗“我要不那么说的话,您就回家了,所以我就撒了个小慌”。夏子和村岗两情相悦,却因为村岗去巴黎游学而分别。夏子在日本痴痴等待村岗归来,二人鸿雁传书,千里递相思。夏子在经过半年的等待之后,终于盼到了村岗的归期,却在村岗的归途中突染流感,抱病而亡。
作品鉴赏
主题内容
《爱与死》是一篇富有浓郁诗意的小说,也是一出令人无限惋惜的爱情悲剧。村冈和夏子之间的相爱,是两个自然人之间纯洁心灵相通的爱情象征,既无任何的社会功利的阴影,也没有外界的压力,而是出于纯真的、健康的爱,任何人都不会怀疑他们之间幸福时刻的到来。而且,这种纯真的爱情,同人生的伟大理想和对事业追求的顽强精神,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村冈才能在热恋中离开情人,只身远渡重洋,到巴黎去为完成事业的追求而学习,夏子也鼓励情人,去为未来的理想而奋斗。然而,命运的捉弄,却使得这对情人在幸福即将伸手可得之时,意外地受到沉重的打击,这就是夏子之死于流感,使这两颗美好心灵的懂憬完全化为泡影,造成令人难以接受的悲剧结局。值得令人告慰之处,在于村冈并没有被命运之神的打击所压倒,他在悲痛之余,还是振作精神,勇敢地生活下去。这结尾,使村冈那种自然人的色彩,更加浓厚了。
村冈和夏子之间的完美爱情,无疑地是作者浪漫主义的理想化的产物。这种理想,同作者早年所积极参与的白桦派的那种赞美友谊和忠诚,歌颂青春和爱情的艺术主张是一致的。但是,1939年的日本现实,同白桦派活跃文坛的时期的社会情况相差太大。在军国主义严厉统治下的日本,这种完美的受情,是难以实现的。但作者既难以如实地反映苦难、血腥和残忍相混合的现实,又不愿他的主人公的美好爱情受到黑暗势力的玷污,只好求诸于“命运”这个令人难以捉摸而且谁也无力扭转的力量,来结束这场难以实现的爱情。这一艺术构思,既把村冈和夏子之间达于顶点的完美爱情上升到永恒的地位,让他们之间的自然美,完整地、纯真地永远保留在人们美好的记忆之中;同时,也避免了对现实社会的丑恶涉及。
从主题上说,虽然在该作品里不能找出惊人的思想,但是《爱与死》的确是很清晰地指出了这样的两点: (一)“人生不是以快乐为目的”,“人生是有更严肃的义务”。作品的主人公决不是恋爱至上主义者。他希望展开他的文学事业,为大众服役,来完成人生的严肃义务。(二)当女主角因病死亡,男主角从巴黎回到东京时,痛悼之余,咬紧了牙关很悲惨地申诉:“我没有不想到死的事。但是死能安慰已死的人吗?”“我所能为的只有为活着的人们劳动。可怜的人在这世间太多了。未死而将死的人,无法活得下去的人都是可怜的。”“我只是想对这惨酷至极的命运怎样复仇……不论一败,再败,三败,我都要爬起来,图报于夏子的爱与灵。”仅仅这一点,在殉情习俗是流行的日本人看来,的确是一次相当激烈的革命了。而也正是为了这一点,从男女爱转移到人类爱,使作品具备了狭义的“爱”与“死”以外的更广大和更崇高的价值。所以即使从“爱”的主题上看,这部作品也有它独到的见地和哲学。
艺术特色
该小说在艺术方面,表现了作者细腻的心理描绘的手法,把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和发展,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人如见其面,如闻其声。特别是根据小说的构思,把主人公的幸福一步步推到顶端时,突然发生意料不到的大转折,把他们又抛入痛苦的万丈深渊,形成强烈的对比,收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作者让他的人物在最幸福的时刻由于命运的捉弄而死去,从而让最幸福的生活永恒化,这是作者的生活理想,反映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作品影响
日本电影《生死恋》,改编自作者的《爱与死》和《友情》两部作品。
作品评价
日本文艺评论家、翻译家山室静:《爱与死》倾向于拯救恋爱婚姻这样明朗的部分,对于其立体形象中的黑暗低俗的部分欠缺探讨的热情和耐性。
日本评论家鬼井胜一郎:《爱与死》与《友情》相比,其不同之处在于描写在欧洲的美术巡游时思考了死亡的问题,接受了作者因为《友情》而散播的种子现在来收获的印象。其收获就是“死亡”的意义,正是由于“死亡”才更加迫切的需要爱的存在。
出版信息
《爱与死》首次刊载于昭和十四年(1939)七月的《日本评论》杂志上,后与另一篇小说《完美的蔷薇》合编为一册出版单行本,多次再版,并收入二十五卷集的《武者小路实笃全集》。1948年,中国的《文艺春秋》杂志,刊载了《爱与死》的译文,译者林焕平。
作者简介
武者小路实笃(1885—1976),小说家、剧作家。生于日本东京的一个贵族家庭,父亲武者小路实世,是一位子爵,在实笃两岁时去世。1908年武者小路实笃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著作《荒野》,内收他写的小说、诗歌及随笔。1910年武者小路实笃与志贺直哉、木下利玄、有岛武郎等创办了《白桦》杂志,先后发表了《天真的人》《他的妹妹》《幸福的人》和《友情》等作品。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白桦》也随之停刊,此后他致力于《井原西鹤》《释迦》《托尔斯泰》《西乡隆盛》等一系列人物传记写作以及绘画和艺术理论的研究,出版了《东西方六大画家》《美术论集》《画集与画论》等著作。同时也写了《爱与死》《幸福的家庭》等作品。1942年,他一反以前的反战态度,写了《大东亚战争之我见》等文章,支持侵略战争。战后的主要创作是1951年完成的长篇小说《真理先生》。同年获日本文化勋章,第二年被吸收为日本艺术院会员。1976年去世,享年91岁。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1-03-17 10:10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