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草
眼子菜科眼子菜属植物
牙齿草是眼子菜科眼子菜属的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根茎白色,多分枝,常于顶端形成纺锤状休眠芽体,并在节处生有稍密的须根;茎圆柱形;浮水叶革质,披针形,沉水叶草质;托叶膜质,顶端尖锐,呈鞘状抱茎;穗状花序顶生,具花多轮,开花时伸出水面,花后沉没水中,花小,花被片绿色,雌蕊2枚;果实宽倒卵形;花果期5-10月。
形态特征
眼子菜科眼子菜属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根茎白色,多分枝,常于顶端形成纺锤状休眠芽体,并在节处生有稍密的须根,节上生芽及须根,节间长8—10厘米,茎从根状茎或沉没于水底的鸡爪状冬芽萌出,圆柱形,黄绿色至黄红色,分枝,节间伸长,深水中的长10厘米以上,近于水面的长4—6厘米,节上生不定根;托叶膜质,顶端尖锐,呈鞘状抱茎,生叶柄腋内,粉红色,膜质透明,浮水叶革质,披针形,沉水叶草质,长渐尖,长3—5厘米,抱茎,上部分离,脱落;沉水叶互生,叶柄细长,长4—10厘米,叶片绿褐色,膜质透明,线状长圆形,线状椭圆形,先端渐尖或钝圆具尖凸,长8—12厘米,宽1.2—2厘米,中脉明显,平行侧脉4—5对,较细弱,其间斜行细脉极多数,鲜时清晰,干后不明显,沉水叶叶片多于花期之前渐次腐烂,仅有叶柄残存,因而常被误认为“沉水叶叶柄状”。浮水叶在茎枝上部互生,对生,或因顶部节间短缩而成丛生状;叶柄绿色,常粗壮,长4—8厘米,粗达2毫米;叶片淡绿色,背面常呈绿褐色,周缘多为红褐色,坚纸质,长圆形,宽椭圆形,先端急尖或钝而具尖突,基部阔楔形、近圆形,全缘,长6—12厘米,宽3—6厘米,平行侧脉7—9对,与中脉均在上表面平坦,背面中脉隆起,侧脉下凹,其间横行细脉极多数,但干后极不明显;花序生枝梢叶腋,直立水面;佛焰苞粉红色,透明,长圆披针形,先端长渐尖成尾状,长3—4厘米,基部宽约1厘米,花序柄绿色至红褐色,圆柱形,长8—9厘米,粗2—3毫米,由基部上弯;穗状花序顶生,具花多轮,开花时伸出水面,圆柱形,长3—5厘米,粗4—5毫米,花密集;花瓣4,淡黄绿色,瓢形具爪,长1.2毫米,宽1.5毫米,边缘外翻,爪长1—2毫米,果期宿存;花药4,淡黄色,无柄,着生于花瓣瓜上,药隔扁,药室长圆形,下部伸长夹持花瓣爪,外向纵裂,花粉淡黄色;雌蕊2枚,有离生心皮2—4,子房淡紫色,卵状圆柱形,背部肿胀,长于花药,花柱不明显,柱头圆形,暗紫色;胚珠1,弯生,着生于子房内壁的中下部,花后沉没水中,花小,花被片绿色;果黄绿色,宽倒卵状,斜卵形,腹面平齐,背面肿胀具2—3条棱或脊,先端具偏生的短喙,长约3毫米,粗约2.5毫米;花期5-10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200—3300米,为水稻田的主要有害杂草;常生长于池沼、水稻田、水沟、小河、水塘,积水沼泽和湖泊中。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等省地,日本、朝鲜、印度等国亦有分布。
繁殖方法
牙齿草繁殖方式一般为根茎繁殖和种子繁殖。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牙齿草味苦,性凉,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止血、消肿、消积、驱虫等功效,可用于治疗急性结膜炎、痢疾、黄疸、水肿、淋病、白带、血崩、痔出血、小儿疳积、疮疖肿毒等症状。
经济价值
牙齿草还是喂猪、喂鱼的优良饲料。
参考资料
牙齿草.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2 17:11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