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供给
物流经济学名词
物流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能够向市场提供运输、储存、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包装及物流信息等有效物流服务的能力或资源,它包括量和质两方面的内容。
特征特点
物流供给的特征如下。
1.个性化
个性化是物流服务供给与物流服务如运输、仓储最显著的区别,因为后者大都体现的是一种标准化服务。但物流供给的个性化并不排斥标准化,相反,它是标准化基础上的个性化,即物流供给是整合运输、仓储等活动基础上的个性化。具体表现为:物流服务供给主体能够根据不同的需求主体提供“量身定做”的服务,既可以提供从供应地到消费地的全程一体化服务,也可以提供环节性服务。
2.无形性
物流供给只能以资源或能力要素的形式存储,而不能以现实的产品储备待用,因为物流服务是一种无形产品,供给与需求的满足是在同一个运动过程中实现的。例如,运输就是运输能力的表现过程,运输能力的存储只能以燃料、车辆、道路、人员等要素形式存储。
3.完整性
物流供给是通过有机协调一系列不同的功能活动,如运输、仓储、包装、流通加工等,有效的满足客户需求,是以众多要素有机结合而形成的综合能力,各要素不能单独输出,单一的道路质量再高、数量再多,也不能形成现实的运输能力。如果只是完成某一环节的功能,那么这种不完整性的服务,也不是完整意义的物流供给。
4.供给弹性小
物流资源,特别是运输、装卸、搬运资源的获得成本高,且不易移作他用,所以对物流价格的反应速度慢,程度低。
5.短缺性
物流资源除了投资大、周期长外,资源能否形成现实的能力以满足需求还受气象、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以及偶然性因素的制约,即便是社会的总供给并不短缺,甚至过剩,但在局部范围内仍然会呈现不能满足需求的短缺状况。
层次结构
物流的供给是分层次的,其层次结构分为如下四种。
(一)满足普遍物流需求的基本供给
这是物流的普遍服务,其对象是绝大多数的、能够接受普遍认同的物流服务标准的、一般的物流需求。
(二)满足不同领域不同要求的有针对性的基本供给
不同领域物流的对象存在差别,当其规模足够大时,对普遍服务也要求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这种针对性的服务,在初期的创新形成了有效的增值服务和特殊供给,但随着规模的扩大,会逐渐变成这个领域的普遍服务,变成一种有针对性的基本供给。
(三)满足增值服务要求的特殊供给
特殊供给形式是需要条件的:一是物流需求方在实行物流管理之后,对本身的物流需求更加理性,有此需求并且能够承受;二是物流供给方确有能力提供这种创新服务。因而,这种供给不存在普遍的适用性。
(四)满足系统服务要求的系统供给
满足系统服务要求的(如供应链物流)系统供给形式面向高端客户系统的物流需求,是当前物流供给的最高形式,也是我国物流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主体来源
物流供给的主要来源有两大类:一类是物流业务来源主体是社会化的物流,即专业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另一类是物流业务来源主体是工商企业自身的物流,即企业物流主体或者自营型的物流企业。具体如表1所示。下面分别论述这两类供给主体的发展情况。
(一)企业物流部门
企业物流部门是工商企业物流供给的最初主体。在经济社会不发达、市场竞争不激烈的情况下,工商企业往往实施自营型物流,即把物流业务交给企业所属的物流部门(如运输部、仓储部等)完成,这些物流部门成为保障企业产品得以顺利销售的支持主体。但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的环境下,由于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竞争更加激烈,企业为了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引入了新的物流管理理念和技术,纷纷重视物流供给的能力。不少企业成立了专业化的物流公司或者将部分物流业务外包,形成了自营型企业物流和外包型企业物流相结合的供给状态。
根据外包渐进式发展理论,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物流供给和外包形式,企业物流的供给形式大约有以下几种形态。
1.物流完全自营
企业的物流业务完全由企业物流部门来完成。完全自营物流运作模式有利于企业掌握对顾客的控制权,可靠性强。企业通过自营物流,可以直接支配物流资产,控制物流职能,保证供货的准确、及时和顾客服务的质量,维护好企业和顾客间的长期关系。尤其是企业自身组织物流配送,可以说是自己掌握了交易的最后环节,有利于企业掌握对顾客的控制权,有利于控制交易时间。采用完全自营物流运作模式的企业,其物流方面的投资规模会大大增加,特别是配送规模较小时,成本和费用会相对较高。国内有许多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制造企业仍然采用这种物流自营的方式。这类企业是物流需求社会化释放的重要主体。
2.物流业务部分外包
企业先把物流业务分类,一类是以高效率操作的关键业务,这类业务企业自营;另一类是企业不擅长的物流业务,企业把这类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这其中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物流业务操作外包,将部分物流业务操作(如仓储、运输等)进行外包。例如,沈阳北方交通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将采购及运输业务委托给日本伊藤忠公司,伊藤忠公司为北方交通提供了“移库销售模式”的贴身物流服务。伊藤忠公司将所有客户的货物按发货时间、种类、数量,就近存储在他们已经签订仓储协议的中国和世界各地的港1:3码头、铁路运输部门、港1:3运输部门,确保产品采购及运输,降低用户的采购和运输成本。
另一类是物流业务管理外包,企业拥有物流设施的产权,将管理职能外包出去。例如,海信集团实施海信电器的物流业务外包,将生产基地仓库、全国各地设置的成品仓库以及全国的配送业务,外包给中远、中海、中外运三家专业的物流公司运作,三家公司占海信电器物流业务的份额分别为58%、32%和10%。物流业务外包以来,整体运行情况良好,中远物流与海信集团合作的第一年,就为海信电器节约物流管理成本约1500万元。
3.物流系统剥离
企业将物流部门从母公司分离出去,成立一个独立的子公司,子公司主要为母公司服务,但同时又可以承担外部企业委托的业务。如海尔集团将自己原来的采购、仓储和运输部门分离出来,成立独立的海尔物流本部,这个物流本部不仅承担海尔的物流业务,还为其他需要物流服务的企业提供物流服务。
4.物流战略联盟
企业与第三方物流公司或其他企业合资,企业保留物流设施部分产权,并在物流作业中保持参与。同时,物流合同商提供了部分资本和专业服务,企业也为合资者提供特色服务,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如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与招商局合作,成立了青岛啤酒招商局物流公司,主要为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服务,其中青岛啤酒公司拥有一定股份。
5.物流业务完全外包
将企业所有的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这是最彻底的物流外包形式。如果企业不具备自营物流能力或企业虽具备自营物流能力,但操作成本较高、服务质量较低,则企业将放弃自营物流,将整个物流系统外包给外部第三方物流企业
6.物流系统接管
物流系统接管也叫物流社会化,企业将物流系统全部卖给或承包给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由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接管企业的物流系统,并雇用原企业的员工。例如,山东某物流公司承接某大型柴油机生产企业的全国物流配送业务,将该公司的原有物流业务人员和相关设施设备全部接管,解决了该企业的后顾之忧。这些物流运作模式各有各的特点,具体比较如表2所示。
前四个因素是从企业的角度来分析的。从企业参与程度与控制力度来看,完全自营物流、物流业务部分外包、物流系统剥离、物流战略联盟、物流业务完全外包和物流系统接管这六种物流运作模式的企业参与程度越来越低,企业对其物流控制的力度也越来越弱;从企业组织管理的复杂性来看,这六种物流运作模式对企业而言在组织管理的复杂性上越来越简单,因而对应的管理成本会降低;从交易成本的角度来看,这六种物流运作模式的交易成本越来越高;从企业资源的投放程度来看,这六种物流运作模式的企业资源的投入越来越低。
(二)社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社会化的物流企业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直接结果。物流企业不是一个纯粹的概念,其提供服务的范围也是不断变化的。在现代经济意义的物流企业诞生之前,各种运输、仓储企业的存在已经有很长时间了,在现代市场竞争的压力之下,许多运输和仓储企业纷纷引入物流理念,向提供物流服务转型。物流企业的内涵包含的是各种各样、数目众多的传统物流企业和现代物流企业的混合,它们共同构成了物流服务市场上的各种主体。
1.物流企业的内涵
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GB/T19680--2005)指出,物流企业是至少从事运输(含运输代理、货物快递)或仓储一种经营业务,并能够按照客户物流需求对运输、储存、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基本功能进行组织和管理,具有与自身业务相适应的信息管理系统,实行独立核算、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组织,非法人物流经济组织可比照适用。
2.物流企业的分层经营结构
如果把表1中物流供给的主体来源进行层次分析,可以发现,在整个物流行业中,呈现出典型的金字塔结构,如图1所示。在塔式结构中,处于塔底的是基础环境、软环境、硬环境,这些环境构成了物流行业的生存基础。处于这些环境之上的是物流行业的业态,分别是基础平台型物流企业(如港口企业、铁路货场企业、公路和航空货运站企业、配送中心企业、物流中心经营企业、物流园区经营企业等),它们提供平台型的服务,专门为各类物流企业提供从事运营的必要场站设施服务。在平台型物流企业之上的是通用服务型物流企业,它们为运输型物流企业、仓储型物流企业和综合型物流企业,它们能够提供专业化、规模化、多产业化的通用型服务。在通用服务型物流企业之上的是专业配套型物流企业,它们是针对某一细分产业,如汽车、医药、家电等进行物流服务的企业,这种企业往往具有针对某一产业的个性化专家式服务的能力,比通用服务型物流企业具有更专业的物流能力。在专业型物流企业之上的是供应链服务型企业,供应链公司主要是基于生产企业的供应链上下游结构,对供应链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三流进行整合和优化的能力。
3.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情况
有报道指出,我国当前的物流企业总数达到70多万家,实际上,这个数字已经包括了传统的物流企业,如运输公司、仓储公司等。按照现代物流的发展理念,现代物流企业是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专业化的社会化物流企业成为物流产业的中坚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物流市场上形成了由多种所有制、不同经营规模和服务模式构成的现代物流企业群体。一是原有的国有物流企业加快重组改制和业务转型,如中远物流、中海物流、中外运物流、中邮物流、中国储运、中铁快运和招商局物流等。二是快速发展的民营物流企业,如宝供物流、顺丰速运、远成集团、长久物流、南方物流、九州通集团等。三是一批生产或商贸企业的物流部门,以原有业务为基础向社会扩展,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物流供应商,如海尔物流、安得物流以及大庆油田、开滦煤矿的物流公司等。四是世界知名的跨国物流企业,如丹麦马士基、美国总统轮船、英国英运、荷兰天地、日本日通、美国联邦快递、联合包裹、德国邮政等相继进入。据统计,2007年外商在我国物流领域投资项目达到6996个,占外商在中国投资项目个数的18.5%。
表3给出了物流供给的各类主体之间在优势、劣势和目标上的比较。
4.物流企业的兼并重组及其发展趋势
中国作为全球新兴的物流市场,在经过起步与发展期后,已经进入物流企业资产整合、兼并重组阶段,具有两个特征。
(1)国内物流企业之间加紧力度重组和联盟
一方面,国有及国有控股大型企业兼并重组。2005年以来,中铁行包与中铁快运的整合、中邮速递与中邮物流的整合、宝供与福田物流的重组都是业内重大重组事件。2009年12月,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与中国长江航运(集团)总公司重组正式获批,中国外运更名为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作为重组后的母公司。另一方面,联盟合作有实质性推动。对于占市场绝大部分的中小物流企业,联盟合作成为一种趋势。特许加盟连锁模式在民营快递行业中占到80%以上,市场份额也占到70%。申通、圆通、中通、韵达等民营快递借助加盟连锁模式在全国实现了快速发展。成立于2006年的上海物流专线联盟发展势头良好,成员由首批成立时的56家专线物流企业发展到近200家。
(2)外资企业加紧并购国内具有网络规模的物流企业
2004年以来,联邦快递对天津大田、TNT对华宇、UPS对中外运的股权并购,美国世能达收购宝运物流、万络环球收购熙可物流、中国外运集团将拥有的金鹰国际货运代理50%股权转让给敦豪供应链(香港)股份有限公司,美国耶路全球收购上海佳宇物流,亚致力物流(Agility)收购百岁物流都是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外资收购内资企业事件。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弥补了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推进了体制改革,加速物流业市场化进程,促进物流市场的形成,外资物流企业在输入资金、输入先进机器设备和技术的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物流理念、全球化的运作模式、规范的管理制度和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直接或间接地提高了全行业的物流管理水平。但是,对我国物流产业安全也产生了较大影响,对产业链的控制力在加大。
兼并重组将是我国物流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它将有助于我国物流业市场集中度提高,使我国物流企业规模扩大,竞争力加强,服务水平提升。今后,我国物流企业兼并重组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一是在综合物流企业服务产品种类和服务能力提升的要求下,国内兼并重组还将呈现不同行业领域(如钢铁、汽车等)之间的物流企业重组力度加强的趋势,不同经济区域之间的物流企业重组并购力度加强的趋势,同时,更多优质的民营物流企业将可能被有实力的外资企业和本土国有企业并购,更多的中西部物流企业被东部物流企业并购。二是外资物流企业业务扩张和本土化程度将逐步加深,外资物流企业的独资趋势日益明显。三是随着物流产业安全日益紧迫,大型的重组和兼并活动特别是外资并购中资企业将受到严格控制。
影响因素
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物流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物流供给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例如,原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很低,社会生产力低下,就不存在完整意义的物流服务供给。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贸易范围的扩大,分工的进一步深化,特别是工业革命的发生,现代物流供给才有可能大规模地产生和发展。
2.价格
价格是影响物流市场上物流服务供给量的重要因素。在一定时期内,价格高,物流服务供给总量就会增加;价格低,物流服务供给总量就会下降。合适的物流服务价格是一个物流市场健康的前提条件。
3.技术
物流技术和基础设施是物流供给的基础性条件。技术是物流供给的重要决定因素,物流技术与装备水平的提高,能对物流供给能力产生革命性的影响。特别是工业革命后,蒸汽机的发明使得机械动力代替自然动力(人力、风力、畜力等),人类扩展空间范围的能力迅速提高;进入20世纪中期,计算机的发明、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人们能够以更加精确、迅捷的方式实现空间位移。正如美国著名经济史学家钱德勒在《企业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一书中指出,交通及通信网络为分销过程中利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奠定了技术基础和组织基础。
4.物流需求
物流需求规模的大小和变化方向决定了物流供给的可能空间和发展方向。缺乏物流需求,则会使物流供给缺乏动力;物流需求旺盛,物流供给相对就会充足。如果存在潜在巨大的物流需求,则对未来的物流供给有很强的诱导作用。
5.工农业布局
工农业生产的布局对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的形成和发展有决定性的影响。例如,我国的煤炭、铁矿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加工工业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因而在我国西部、北部和东部沿海之间建设了铁路和沿海航线。它们和长江、大运河等成为能力强大的运输干线。
6.制度和政策
制度和政策是影响物流供给的重要因素。例如,市场准入的条件决定了物流企业进入市场的难易程度,严格的市场准入条件将会提高企业从事物流服务的门槛,从而影响市场物流供给的总量。而消除一些制度壁垒,如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放松运输管制,对全球贸易和全球物流产生了重大影响。
7.管理、知识和人力资源
为了实现对各种分散物流功能、环节和资源的有效整合,管理者需要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学习和掌握发展的和将来出现的关于物流系统最优化设计的知识。要提升整体物流效能,最重要的是要拥有现代物流人才。不管物流设备、系统如何先进,物流节点和物流网络如何发达,没有好的物流人才加以经营、管理、统筹、计划,是不会有好的物流效率的。
存在的问题
以物流供给的统计指标为基础,可获知物流市场的大量信息,单从近期中国物流市场的调查报告和实地调研中就可以发现一些问题。
1.物流供给企业作业能力未保持足够的优势
虽然物流供给企业仓储与设备供给能力平均水平均比以前有所提高,但大部分物流供给企业搬运和输送能力仍处于半机械化水平;我国物流供给企业规模还不大,供给企业运输能力要远远小于需求企业运输需求规模,运输能力分散,规模集成度较低;仓储供给能力略有剩余。这势必影响我国物流供需市场的平衡。
2.物流设施设备总置过剩,结构失调
从调研结果来看,我国供给企业厢式车保有比例太低,难以满足我国工商企业运输过程安全、环保的需求;其次,冷藏车、保温车拥有量虽有一定程度增加,但不足车数总量的千分之一,难以供应城镇居民日常生鲜食品的配送需求。搬运设备以手工叉车为主,机械化程度不高。
3.物流设施利用率低
因为物流企业整体资源利用率不高,虽然仓储利用水平与铁路专线利用水平有所提高,但回程资源闲置严重。这也说明货运汽车相对过剩,物流企业汽车运输营运水平较低。物流设施利用率低就造成了物流供给企业无法通过自身成本的降低来优化客户的物流成本。
4.物流信息系统不能满足客户需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物流信息系统日益成为物流企业发展的“瓶颈”,物流信息资源整合能力也是需求企业考量物流供应商的主要因素。从相关调查结果来看,我国只有39%的物流供给企业拥有物流信息系统,说明我国物流供给市场的信息化程度较低,不能满足客户需求。信息系统的业务功能和系统功能又是信息系统优越性的重要衡量特征,如果业务功能不完善,远程通信能力低,就缺乏必要的决策功能。
5.供给方的发展大于需求方的发展
从市场需求角度看,企业只有具备了现代管理理念,把现代物流管理纳入到企业总体管理战略中,才会形成对现代物流服务的需求。因为现代物流是一项高度信息化的经营和管理过程,只有需求方企业的信息化达到一定水平,才能使物流供应方和需求方利用信息平台实现物流运作。我国物流需求方的这两个条件还都不成熟。如果供给与需求的矛盾不能有效解决,市场发展就会失去平衡,甚至会造成“有场无市”。为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应加快对物流企业的改造,培育物流业的市场供给主体。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12 08:58
目录
概述
特征特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