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信息系统(Logistics Information System,LIS)是指由人员、设备和程序组成的、为物流管理者执行计划、实施、控制等职能提供信息的交互系统,它与物流作业系统一样都是物流系统的子系统。
含义
所谓物流信息系统,实际上是物流管理软件和信息网络结合的产物,小到一个具体的物流管理软件,大到利用覆盖全球的互联网将所有相关的合作伙伴、供应链成员连接在一起提供物流信息服务的系统,都叫做物流信息系统。
对一个企业而言,物流信息系统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
企业信息系统的一部分,或者说是其中的子系统,即使对一个专门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也是如此。例如,一个企业的
ERP系统,物流
管理信息系统就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
结构
物流系统包括运输系统、储存保管系统、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系统、物流信息系统等方面,其中物流信息系统是高层次的活动,是物流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之一,涉及运作体制、标准化、电子化及自动化等方面的问题。由于现代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物流信息系统的发展有了一个坚实的基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相关的
关系型数据库、
条形码技术、
EDI等技术的应用使得物流活动中的人工、重复劳动及错误发生率减少,效率增加,信息流转加速,使物流管理发生了巨大变化。
分类
按物流信息系统的功能分类可分为事务处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高层支持系统、企业间信息系统。
按管理决策的层次分类可分为物流作业管理系统、物流协调控制系统、物流决策支持系统。
按系统的应用对象分类可分为面向制造企业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面向零售商、中间商、供应商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面向物流企业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3PLMIS)、面向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
按系统采用的技术分类可分为单机系统、内部网络系统、与合作伙伴及客户互联的系统。
功能
物流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
物流信息的收集、存储、传输、加工整理、维护和输出,为物流管理者及其他组织管理人员提供战略、战术及运作决策的支持,以达到组织的战略竞优,提高物流运作的效率与效益。物流信息系统是物流系统的神经中枢,它作为整个物流系统的指挥和控制系统,可以分为多种子系统或者多种基本功能。
通常,可以将其基本功能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数据收集
物流数据的收集首先是将数据通过收集子系统从系统内部或者外部收集到预处理系统中,并整理成为系统要求的格式和形式,然后再通过输入子系统输入到物流信息系统中。这一过程是其他功能发挥作用的前提和基础,如果一开始收集和输入的信息不完全或不正确,在接下来的过程中得到的结果就可能与实际情况完全相左,这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在衡量一个信息系统性能时,应注意它收集数据的完善性、准确性,以及校验能力和预防和抵抗破坏的能力等。
(2)信息存储
物流数据经过收集和输入阶段后,在其得到处理之前,必须在系统中存储下来。即使在处理之后,若信息还有利用价值,也要将其保存下来,以供以后使用。物流信息系统的存储功能就是要保证已得到的物流信息能够不丢失、不走样、不外泄、整理得当,随时可用。无论哪一种物流信息系统,在涉及信息的存储问题时,都要考虑到存储量、信息格式、存储方式、使用方式、存储时间、安全保密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信息系统是不可能投入使用的。
(3)信息传输
在物流系统中,物流信息一定要准确、及时地传输到各个职能环节,否则信息就会失去其使用价值了。这就需要物流信息系统具有克服空间障碍的功能。物流信息系统在实际运行前,必须要充分考虑所要传递的信息种类、数量、频率、可靠性要求等因素。只有这些因素符合物流系统的实际需要时,物流信息系统才是有实际使用价值的。
(4)信息处理
物流信息系统的最根本目的就是要将输入的数据加工处理成物流系统所需要的物流信息。数据和信息是有所不同的,数据是得到信息的基础,但数据往往不能直接利用,而信息是从数据加工得到,它可以直接利用。只有得到了具有实际使用价值的物流信息,物流信息系统的功能才算发挥。
(5)信息输出
信息的输出是物流信息系统的最后一项功能,也只有在实现了这个功能后,物流信息系统的任务才算完成。信息的输出必须采用便于人或计算机理解的形式,在输出形式上力求易读易懂,直观醒目。
以上5项功能是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缺一不可。而且,只有5个过程都没有出错,最后得到的物流信息才具有实际使用价值,否则会造成严重后果。
业务内容
现代的物流信息系统主要是以产品物流(销售物流)为中心而展开的,一般概括为如下三方面。
(1)接受订货、发货业务
①把物流中心和仓库的库存量、订货点、配送能力和往来客户的住址、结算账号登录在计算机中。
②通过来自顾客的电话和传真或推销员的回访等接受订货后,将订货信息从营业所和分店的末端机输入,传送给信息中心。
③信息中心的计算机处理各种订货信息,选择附近的发货仓库,向设置在仓库的末端机传送发货指示书。
④先计算装载效率,选定运输车辆并计算出运输效率后,发出配送指示等。
⑤发货时输入发货信息(变更部分等),配送终了输入送达终了报告,以加强配送管理。这时,不要计入销售额。
⑥依据订货信息和发货信息计算订货余额,进行订货管理和销售管理。
⑦根据订货信息进行预测库存管理;根据发货信息,进行实际库存管理。
⑧回答对订货信息和库存信息等的询问,支持营业活动。
(2)其他业务
①库存管理的结果,若是流通中心和仓库等的库存低于订货点的需要量,计算机将自动向补给仓库发出订货指示,补充库存。
②在规定的付款期限或每次配送后,要输出费用计算书,送给来往客户。
③也有时将订货信息向要求预测部门和生产部门反映,特别是要提前一段时间进行某种程度的计划订货时,要建立有能力较强的向生产反映订货信息的系统。
④也有时把信息中心的计算机的控制自动仓库的小型计算机连接起来,或把分类装置作为信息系统的一环,用小型计算机进行控制等,使物流机器相互连接,以期提高装卸作业效率。
⑤计算物流费,整理出选择最优运输手段的资料,这样可以降低物流费用。
(3)与其他系统的连接
①收集订货信息,自动交付物流费、联机通信信息及银行进款等信息,并与其他企业建立信息交流系统,相互交流系统。
②采用联机信息传递方式,对物流业者发出运输和发货要求,或从物流业者那里收集作业报告书和物流信息等方法,与物流业者的信息系统进行信息交换。
物流系统设计
物流信息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具有整体目标和功能,这些目标和功能又是由相互联系的各个组成部分共同工作的结果。因此,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从系统分析说明书出发,根据系统分析阶段对系统逻辑功能的要求,同时在考虑技术、经济、环境等条件的基础上,确定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各部分的技术方案,提出系统的实施计划。它是从物理上实现一个物流信息系统的重要基础。
设计模型
物流信息系统的设计是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系统实现的内外环境及主客观条件,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通过数据、功能模型展示的系统需求被传送给设计阶段,再运用某种设计方法得到数据设计、平台设计、模块结构设计、接口设计和过程设计。
(1)数据设计。将分析时创建的数据模型变换成实现系统所需的数据结构;
(2)平台设计。将性能要求变换成对系统软硬件环境的配置;
(3)模块结构设计。定义系统模块元素之间的关系;
(4)接口设计。描述了系统内部、系统和协作系统之间及系统同人之间如何通信;
(5)过程设计。将加工说明变换为对系统模块内部算法的具体描述。
设计方法
物流信息系统设计主要采取自顶向下的结构化设计方法,局部环节上也采用原型法或面向对象法。
结构化设计方法是在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强调把系统设计成具有层次式的模块化结构,并且用一组标准的准则和工具帮助系统设计人员确定组成系统的模块及相互关系,即结构化设计方法(SD)是以数据流图为基础的,采用模块化、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基本思想,以数据流图为基础构造出模块结构图。
结构化设计具有以下特点:
(1)对一个复杂的系统,应用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方法,即把系统分解成由相对独立的、功能单一的若干模块组成的结构;
(2)强调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并有一组基本设计策略;
(3)采用结构图作为模块设计的工具;
(4)有一组评价设计方案质量的标准及优化技术。
结构化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下两个方面。
(1)合理地进行模块分解和定义,是一个复杂系统的设计转化为若干种基本模块的设计。
(2)有效地将模块组织成一个整体,从而体现系统的设计功能原型法的基本思想是在系统开发的初期,在对用户需求初步调查的基础上,以快速的方法先构造一个可以工作的系统雏形。将这个原型提供给用户使用,听取他们的意见,然后修正原型,补充新的数据、数据结构和应用模型,形成新的原型。经过几次迭代以后,可以达到用户与开发者之间的完全沟通,消除各种误解,形成明确的系统定义及用户界面。
面向对象设计首先涉及的是实体及实体间的关系。实体可以是现实中的对象,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实体间的关系指发生在问题域的对象间的相互作用。面向对象法的一种重要设计关系是继承关系。通过继承关系连接两个类,这样通过对父类的修改可以变成对子类的修改。
主要内容
物流信息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物流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等。其中,总体设计包括如何导出系统的结构、如何描述系统的结构及如何评价系统的结构;详细设计包括代码设计、输入/输出设计、数据库或数据文件设计及模块内部的算法设计;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包括计算机硬件及网络选择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选择及应用软件的选择。
发展趋势
开发构件化
构件开发就是将应用系统划分为各个构件,每一构件完成特定的功能,分散开发然后组合打包形成各种应用系统,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代码复用。构件是组成系统模板、结构框架和应用系统的基本元素,也是软件复用的基本单元。构件具有面向对象特性、支持重用、高集成性和低耦合性的特点。根据物流系统的作业流程,首先将作业内容相关性较大者统一于信息系统某一个或几个功能模块,再根据物流配送各个模块的功能,将其对应于各管理系统,从而构建出信息系统与构件库模块的结构关系。构件库的各模块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这些模块通过相互智能搭建形成一个系统的构件库。构件智能搭建系统采用复用技术可同时支持“黑箱”和“白箱”的应用;采用“专家引导、需求牵引”方式实现应用系统自动生成,提高信息系统的“柔性”;采用支持“正一逆”向工程的应用软件设计,实现软件设计与构件组合的双向交换。面向构件的软件技术需要解决构件之间的通信和相互操作的问题,构件通用平台可以提供基础设施及“管道”,使构件之间可以相互通信。
采集智能化
随着
条码技术、
RFID技术、
传感器技术、
图像识别技术等
信息采集技术的快速发展,物流信息的采集速度大大加快,物流信息采集量也有了极大的提高。物流信息的准确率、物流安全及物流效率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信息采集的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
使用平台化
目前,交通运输部和
浙江省人民政府牵头,管理部门、行业协会、软件开发商、物流供应商多方共建了一个开放、共享的物流单据和服务电子交换基础网络—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LOGINK,又称物流电子枢纽)。平台旨在构建覆盖全国、辐射国际的物流信息基础交换网络和国家平台门户,实现“公共平台”与相关物流信息系统和平台之间可靠、安全、高效、顺畅的信息交换,实现行业内相关信息平台交换标准统一,提供公正、权威的物流相关公共信息服务,有效促进物流产业链各环节信息互通与资源共享。除此之外,全国各地也都在积极建立大型
物流信息平台,例如湖南交通物流信息共享平台、湖北农产品物流信息共享平台。
信息可视化
可视化物流信息系统主要由
GPS定位卫星组、运输车辆、GPRS/GSM通信网络、Internet网络、RFID阅读器组、GPS定位终端、
RFID电子标签、控制中心等部分相互协调、有机组成。可视化物流信息系统具有多种优势:实现数据的实时集成;对货物的数量、品种、地点等实现全过程监控;通过GPS系统实现物流系统全过程中各角色间的回流与信息沟通;实现订货、作业、招标、监控等业务管理的信息化;为企业建立物流数据仓库,并对相应的物流信息进行梳理和挖掘,形成决策支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