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终端是物联网中连接传感
网络层和传输网络层,实现采集数据及向网络层发送数据的设备。它担负着
数据采集、初步处理、加密、传输等多种功能。物联网各类
终端设备总体上可以分为情景
感知层、网络
接入层、
网络控制层以及应用/
业务层。每一层都与网络侧的
控制设备有着对应关系。物联网终端常常处于各种
异构网络环境中,为了向用户提供最佳的使用体验,终端应当具有感知场景变化的能力,并以此为基础,通过优化判决,为用户选择最佳的服务通道。终端设备通过前端的
RF模块或传感器模块等感知环境的变化,经过计算,决策需要采取的应对措施。
物联网终端基本由外围感知(传感)接口,
中央处理模块和外部
通讯接口三个部分组成,通过外围感知接口与
传感设备连接,如
RFID读卡器,
红外感应器,
环境传感器等,将这些传感设备的数据进行读取并通过中央处理模块处理后,按照
网络协议,通过外部通讯接口,如:
GPRS模块、
以太网接口、WIFI等方式发送到
以太网的指定
中心处理平台。
物联网终端属于传感
网络层和传输网络层的
中间设备,也是物联网的
关键设备,通过他的转换和采集,才能将各种外部感知数据汇集和处理,并将数据通过各种网络接口方式传输到互联网中。如果没有他的存在,
传感数据将无法送到指定位置,“物”的联网将不复存在。
单一功能终端 该类终端一般外部接口较少,设计简单,仅满足单一应用或单一应用的部分扩展,除了这种应用外,在不经过硬件修改的情况下无法应用在其他场合中。市场上此类终端较多,如
汽车监控用的
图像传输服务终端、电力监测用的终端、物流用的
RFID终端,这些终端的功能单一,仅适用在特定场合,不能随应用变化进行功能改造和扩充等。因功能单一,所以该类终端的成本较低,也比较好标准化。
通用智能终端 该类终端因考虑到行业应用的通用性,所以外部接口较多,设计复杂,能满足两种或更多场合的应用。它可以通过内部软件的设置、修改应用参数,或通过硬件模块的拆卸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该类模块一般涵盖了大部分应用对接口的需求,并具有
网络连接的有线、无线多种
接口方式,还扩展了如
蓝牙、
WIFI、Zigbee等接口,甚至预留一定的
输出接口用于
物联网应用中对“物”的控制等。该类终端开发难度大,成本高,未标准化,市面很少。
数据透传终端 该类终端将输入口与应用软件之间建立起
数据传输通路,使数据可以通过模块的输入口输入,通过软件原封不动的输出,表现给外界的方式相当于一个透明的通道,因此叫数据透传终端。该类终端在
物联网集成项目中得到大量采用。优点是很容易构建出符合应用的物联网系统,缺点是功能单一。在一些多路数据或多类型数据传输时,需要使用多个采集模块进行数据的合并处理后,才可通过该终端传输。否则,每一路
数据都需要一个数据透传终端,这样会加大
使用成本和系统的复杂程度。市面上的大部分通用终端都是数据透传终端。
非数据透传终端 该类终端一般将外部多接口的采集数据通过终端内的处理器合并后传输,因此具有多路同时传输优点,同时减少了终端数量。缺点是只能根据终端的外围接口选择应用,如果满足所有应用,该终端的外围接口种类就需要很多,在不太复杂的应用
中会造成很多接口资源的浪费,因此接口的可插拔设计是此类终端的共同特点,前文提到的通用智能终端就属于此类终端。数据传输
应用协议在终端内已集成,作为多功能应用,通常需要提供
二次开发接口。市面上该类终端较少。
物联网技术在中国的蓬勃发展,使我们看到了未来广阔的市场,据专家估计,未来3~5年内随着我国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和普及,终将形成一个万亿级规模的
大市场。现今,制约物联网技术大规模推广的主要原因则是终端的不兼容问题,不同厂商的设备和软件无法在同一个平台上使用,设备间的协议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在物联网的普及和终端的大规模推广前必须解决标准化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物联网的传感设备由不同厂商提供,如果每家的接口规则或通讯规则都不同,便会导致终端接口设计的不同,而终端不可能为每个厂商都预留接口,所以需要传感设备厂商和终端厂商一同
制定标准的
物联网传感器与终端间的
接口规范和通讯规范,以满足不同厂商设备间的硬件互通、互连需求。
数据协议指终端与平台层的
数据流交互协议,该数据流可以分为业务数据流和管理数据流。
中国移动与
爱立信合作制定的
WMMP协议就是一个很好的管理协议,它的推广和普及必将带动数据协议的标准化进程,方便新研发终端的
网络接入及管理。物联网的发展需要国家相关部门主导,相关行业联合制定出类似WMMP更完善的通用协议,以满足各种应用和不同厂家终端的互联问题,扩大未来物联网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