犄角
汉语词语
犄角(jī jiǎo)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墙边角落,出自《左传·襄公十四年》。
解释
线、棱或边相接的地方、棱角。
墙边角落。
动物的角。
出处
左传·襄公十四年》:“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之。” 角,抓住角;掎,拉住腿。后因以“掎角”指夹击敌人。
三国志·吴志·陆逊传》:“掎角此寇,正在今日。”又引申为分出一部分兵力,以便牵制、夹击敌人或互相支援。
《三国志·魏志·三少帝纪》:“吴寇屯逼永安,遣荆、豫诸军掎角赴救。”
唐·陈子昂 《上西蕃边州安危事》:“今欲掎角亡叛,雄将边疆,惟倚金山诸蕃,共为形势。”
旧唐书·德宗纪下》:“宜令诸道各出师徒,掎角齐进。”
明 梁云构《袁节寰晋大司马奉命乘传锦还序》:“海上当犄角之一,师集旣薄,复当偾辕之后。”
梁云构《袁环中詹录锦旋序》:”尔(袁可立)为犄角,能以海师作数点鸥疑,奴且谓摇橹白衣,或腰有丈二组,是以销锋寝燧,维其喙矣。“
清·昭梿《啸亭杂录·书光显寺战事》:“当是时,先修亲王屯 归化城, 顺承郡王屯贺兰山,互相掎角。”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十六章:“那天从松山和乳峰山两处撤退时,留下了几千人马和十几门大炮在几座营寨中,以便与松山城互为掎角,抗击清兵。”
北魏·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桑柘》:“栽后二年,慎勿采、沐。大如臂许,正月中移之。率十步一树,正欲小掎角,不用正相当。”
最新修订时间:2023-03-10 17:53
目录
概述
解释
出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