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子部(梵文:vātsī-putrīya),
佛教小乘部派之一,起源甚早,自根本
上座部分支,《异部宗轮论》认为它出自说一切有部,是早期部派四大派系之一〈即上座系说一切有部、分别说部、犊子部,与大众部四者〉。
犊子部根据地在拘舍弥地方,源自上座部系统,保留了简朴学风,尊奉《舍利弗毗昙》(因此此书又被称为《犊子毗昙》)。这一派最大的特点,是认为有一个“不可说我”的存在,是佛教中少见的“有我论”者,也因此常受到其他小乘部派及
大乘佛教的攻击,指称他们为附佛外道。他们认为,“诸法若离
补特伽罗,无从前世转至后世,依补特伽罗可说有移转”。他们的学说,影响到
瑜伽行唯识学派,立阿赖耶识为生死流转的根本。
后犊子部之下,又分出四个分支,其中以
正量部最为兴盛,它并且取代了原先犊子部的地位,自称为根本正量部。
印顺
《印度之佛教》:“佛世一味之教,以七百结集,初分为圣大众部及圣上座部,谓之根本二部。次于佛元百三十年顷,于上座部出分别说者,合为大众、上座分别说及上座之三系,成鼎立之势。迨大天等率众南行,其上座系之沿恒河北岸及雪山麓而东进者,别出犊子部。其在
西北印者,自称说一切有部以别之,成四大派。‘寄归传’云:“诸部流派,生起不同,西国相承,大纲唯四”,盖谓此也。其弘布之区域,略言之,则大众系在南印,说一切有系在西北印,分别说系在中印,犊子系则在中印之
东北,亦间及
西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