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丰派,其创始人为元明之际的武当真人
张三丰,因张三丰的道行和其
内丹思想的深刻
影响,三丰派远播海内外。
教义
道教是我国固有宗教之一,创始於道陵天师,世称
黄老之学。道是宇宙之本体,先天地而生,故为天地之根,万物之母,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
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无状之状,无象之象,视之不可见,听之不可闻,搏之不可得,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後。」「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不但说明了天地万物同出一源,而且人类万物是无法脱离道而独立生存的。因此道教不但极力主张崇尚自然,
化育万物,同时也强调老子的「慈、俭、不敢为天下先。」为行道济世的指导原则,「慈」就是教人应有悲天悯人的仁心和化育众生的襟怀;「俭」是要人清心不贪,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知足不辱,不可暴殄天物,浮华失真而迷失本性,失德离道;「不敢为天下先」就是要人忍让不争,谦恭柔顺,为而不有,成而不恃,知荣守辱,知止不殆。人能慈爱,即可利民,人能节俭,即无贪求,人能忍让,即无争夺,故以人能无贪无欲,不争不夺,世间即无纷争,自然可以利物济世,福国利民。基上要求,因此道教规定教徒必须「存天理、袪兽性、返人性、守静笃、致虚极。」而以「遵天法祖、利物济世、
清静无为,自然顺化而臻
天人合一」为基本教义,遵天即是顺符自然保守天理,法祖就是宏扬祖德返始报本,故曰道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祖宗者类之本也。」万物生存的空间和所需之物质条件,无不来自天地,渊於自然,天地扶持万物和人类继续生存和发展,因此天地天地是生之本;君师领袖,是领导、教化,推动进步的枢钮,是发展生存动力,因此君师是治之本;人类传宗接代,繁衍族类,保存生存的根源,就是祖先,因此祖宗是类之本,为了报此三本,道教徒家中,必须设置神龕和祖先牌位,二者缺一不可,拜神而同时祀祖是道教最大特性,不但充份显现了教徒崇德报本之精神,同时也成为中华文化之优良传统。
道教教义,道教还有以下之特性,就是道教为唯一讲「道」的宗教,道以一 化三,万物生成以後,无不蕴气而生,无不秉气而存,所以人在修道过程之中,内炼就是炼气,古之道士因此亦称炼气士,修道之士须透过
炼精化气,
炼气化神,
炼神还虚之过程完成
精气神三者合一,与道合德的
天人合一境界,以达到天地人三者合一的目的,而做到极高明、极博大、极精微、极神化、极悠久的五极要求,在这个前提指导之下,武当道教徒的
生命观,就有了「
我命在我,不在於天」的重生贵命之积极观念,而产生了导引、按摩、
辟谷、吐纳、服气、结丹等等激发自然潜能的长生内炼灵修法,但炼气固然可以延生,如果没有外德的积聚还是不足得道的,因此在德行上之规定也十分之严格。另一个特性就是道教确认「万物有灵」,亦即一切事物各有主宰,皆与世人生活密不可分,也是世人必须谨言慎行时时崇敬的,国人普遍存有「天地良心」「举头三尺有神明」的观念,即基因於这种认知。
理念
武当道教之理念,超脱自在,不为物累的安居生活,长生久视与天同寿,一同追求永恒的生命,所以人活在世间是快乐的事。道教所指的仙境,并不完全在天上,人间仙境的
十大洞天、
三十六洞天和
七十二福地,都是国内十分秀丽的山川胜地,人在修道过程中,就是活神仙,任何人都可以生活一起,一同当神仙,而且要道者「同尘和光」,不要离开人群,不要制造阶级。
教规
宗教是社会之公器,其最大功能厥在涤化人性以安定社会,主导文化以保全民族;因此必须依循教义而制订德目以化育信众。道教规纳各种教义而要求信众遵行者,则以「礼神明、敬祖宗、爱国家、保民族。」及抱朴子所订之「忠孝仁信和顺」的行持六诀,以及「存好心、说好话、读好书、学好样、作好事。」的修身五箴,作为日常的生活规范。教徒则以「 说神之法──阐扬真理,旨在宏道传教,净化人性以安定社会。 扬神之功──祀神敬祖,旨在崇德报本,宏扬祖德以保全国族。 体神之心──进修功德,旨在律己度人,仰体天心以利物济世。 续神之德──强化组织,旨在团结教众,发挥力量以福利苍生。」为推展教务之四大目标,让世人都能沐浴於道的恩德下。
道者之目的,不外超凡入圣修真返璞,与道合德而致济世度人之
功果,因此首重戒律之修持。 武当道教戒律多达三十馀种,一般则以老君
五戒、十二戒、二十七戒、一百八十戒及中极三百大戒为渐进戒阶,另则初入道者有
初真十戒,各地宫观多依戒律制订堂规,订定罚例,对教徒之生活规范至为严格。老君五戒是一、不杀生,二、不嗜酒,三、不口是心非,四、
不偷盗,五、不淫色。另有
十善则为:一、孝顺父母,二、忠事君师,三、慈心万物,四、忍性容非,五、谏诤蠲恶,六、损己救穷,七、放生养物种诸果林,八、道边舍井种树立桥,九、具利除害教化未悟,十、读三宝(道经师)经律奉香花供养。以及五箴六诀均应诚谨奉行。伙居道士及一般教徒不吃
长斋,禁食三厌
五辛,三厌者即天厌雁,地厌犬,水厌鳖,五辛则系蒜、姜、韭、
芸薹及胡荽等辛辣之属,盖以道者以寡欲养精,少食养气、安眠养神为保养精气神而达长生久视之唯一途径,教徒随其功行修为,逐步加深其禁忌,而对房禁尤为首要,玉皇心印妙经首句即云:「上药三品,神与气精。」故养精、保精、鍊精之必具过程中,不可近色行房而有损於精。孙思邈真人有言:「凡日月薄蚀、大风大雨、虹蜺也动、雷电霹雳、大寒大雾、四时节变,不可交合阴阳,慎之。」「凡夏至後丙丁日,冬至後庚辛日,皆不可合阴阳,大凶。」「凡大月十七日,小月十六日,此名身毁败日,不可交会,犯之伤血脉。」「凡
新沐、远行及疲、饱醉酒、大喜大悲、男女热病未差、女子月血、新产者,皆不可合阴阳,热疾新产交者死。」都是房禁的重要提示。
教徒守斋首重「心斋」,持花斋者亦须依据斋禁实施斋戒。「太上洞玄宝福日妙经」中定有正期斋日:
正月初七,天曹迁赏会;七月初七,地府度生会;十月初五,水府建生会;此三会斋日持斋,万劫不遭瘟气。
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十月十五日、是三元斋日,此日持斋,延寿益算不见众苦。
正月初一天腊、五月初五地腊、七月初七道德腊、十月初一民岁腊、十二月初八王候腊,能持五腊斋者无愿不会。
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是八节斋,行道持戒,居门欣庆。
每月初一、十五日,
甲子日及本命
庚申日,宜持斋诵经,生死受福。另以
神诞醮会,应守清斋,不可违禁。
起源
张三丰,生卒年及出生地皆不详。清
李西月考定张三丰名全一,字三丰,
辽阳人。清汪锡龄认为他生于元代定宗年间。三丰丹法融会文始丹法与
少阳丹法的特长,以清静阴阳,双修双成为显著特点。三丰丹法下手即讲求清静炼心养性,《玄机直讲》:“夫功夫下手,不可执于有为,有为都是后天,今之道门,多流此弊,故世间罕金真;亦不可着于无为,无为便落顽空,今之释门,多中此弊,故天下少佛子。此道之不行,由于道之不明也。初功在寂灭情缘,扫除杂念,除杂念是第一着筑基炼己之功也。”《玄要简?道情歌》:“未炼还丹先炼性,未修大药且修心。心修自然丹信自,性清自然药材生。”张三丰强调修丹过程中有为与无为的并用,但无为是指“得丹之道,脱胎神化之功”,有为“非采战提吸之术、九一动摇之法,乃安静虚无之道,守雌不雄,寂然不动,感而遂通”。(《
大道论》)可以说,张三丰的《大道论》、《玄机直讲》、《
玄要篇》等主要论著大都讲的是清静丹法。只是在《无根树》及后人缀合的《全集》中才有阴阳修法。《无根树道情》:“无根树,花正偏,离了阴阳道不全。金隔木,汞隔铅,阳寡阴孤各一边。世上阴阳男配女,生子生孙代代传。顺为凡。逆为仙,只在中间
颠倒颠。”又说:“女子无夫为怨女,男子无妻是
旷夫。叹迷徒,太模糊,静坐孤修气转枯。”这是是明确主张逆修阴阳,栽接互摄。但《无根树》又主张双修而不“犯淫”,“犯淫丧失长生宝,酒肉穿肠道在心”。这虽一种双修派的上乘丹法,合清净与双修为一体,与所称“三峰”下乘丹法有别。张三丰著述甚多,清
李西月辑刊成《
张三丰全集》,然而真伪难辨。一般认为《
大道论》、《玄机直讲》、《
玄要篇》等几部较真。
传承
“南尊武当,北崇少林”,武当少林为中华武学的两大门宗。
达摩东渡,参禅静养以易筋之术活动筋骨开启少林武学。
三丰真人,集道家文化中华武学之大成始创
内家拳法于武当。
“普渡众生”这一来自西方观念弘扬了佛法。
“行不言之教,处无为之事”这一
道家思想使得武当武术沉睡了数百年。
在
少林武术已风云海内外之时,武当功夫也打破了“道不闻六耳”的存规.
一九八四年,在成立
武当山道教协会时
朱诚德郭高一两位老道长在
武当山紫霄宫第一次公开表演了深藏不露的
武当内家拳,一九八七年武当山道教协会选派了
钟云龙道长等七位功夫出众的年轻道人参加“中国首届武当武术擂台赛”第一次面向海内外公开展示武当功夫.
一九八八年,乔石委员长视察武当山时,武当山道教协会特别安排了武当武术正宗传人,武当三丰派第十四代弟子钟云龙道长为
乔石委员长表演了武当内家拳,受到了乔石委员长的高度评价。
一九八九年春武当山
道教协会委派时任武当山道教协会武术总教练的钟云龙道长和
郭高一(已故)
老道长武当山紫霄宫创办了武当史上的第一所“武当道教武馆”公开传授武当功夫,对十方有缘人大开了方便之门。
一九九二年,钟云龙道长在道教武馆内正式组织成立了“武当武术表演团”。一九九三年钟云龙道长率团应邀赴台湾、香港,使武当武术首次走出海外,一九九四年应邀参加山东梁山主办的国际水浒艺术节之“四大门派”武术比赛,一九九六年应邀在新加坡黄金剧场主办了专场武当武术表演活动,又使武当武术首次走出了国门,一九九九年江泽民视察武当山,时任武当山紫霄宫主持,武当道教武馆馆长的
钟云龙道长为江泽民主席表演
武当太极拳,看完钟道长的演练后江主席高兴的说:“武当太极拳好,大家都要学”。二00一年为了满足广大武术爱好者的要求、满足社会的需要,钟云龙道长将武当道教武馆发展成了“
武当山道教武术院”,并将“武当武术表演团”正式命名为“武当武道功夫团”,同年,功夫表演团加了南京主 办的首届武当、少林、
华山、峨眉、崆峒、昆仑、西藏喇嘛等七大门派“武林大会”,二00二年秋,
钟云龙道长率团应邀访美又使武当功夫第一次走进了西方。
郭高一朱诚德两位道长传承了武当功夫,钟云龙道长发扬光大了武当功夫。
而今,武当山下习武之风胜行,全球欣起了养生热,武当武术养生文化正在为世界和平,社会和谐,人类健康,经济发展发挥作重要的作用。
2010年5月6日,对于
武当武术是个特别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日子。分散在全球和国内各地的武当三丰派弟子以及部分知名人士齐聚武当山,在庆贺三丰派第十四代掌门大弟子钟云龙道长生日的同时,共议
道教文化和武当武术发展规划,布局全球战略。
现如今,三丰派传承弟子遍布全球和国内各地。在国内除武当山下主要都是由三丰派弟子所建武馆之外,上海、广州、武汉、重庆、浙江、安徽等地均有三丰派的优秀传承人授武弘道。武当武术,在
钟云龙道长的代领之下,必将迎来崭新的历史。
武德训导
总纲
老子曰:“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慈:自强、勇敢、博爱 俭:勤劳、正义、团结 不敢为天下先:心善渊、言善信、动善时
三奖六惩
一奖 勤学苦练 二奖 见义勇为 三奖 爱国卫民
一惩 练功偷懒 二惩 恃强凌弱 三惩 见利忘义 四惩 不忠不孝 五惩 欺师灭祖 六惩 卖国求荣
课前背诵
尊自然、法天地、爱家国、孝父母、敬师长、严律己、宽待人。上善若水,利而不争;施恩不图报,受恩记千年。
精神口号
自强不息 尚武崇德
修身立本 习文弘道
传承弟子
武当三丰派字辈如下:
玄元通道居端静,
白鹤乘虚向自清,
师资月圆皈志礼,
身中抱一管丹成,
太上渊微入妙园,
凌云星朗贮壶天,
功候到日方许就,
始悟真言信可传。
刘嗣传是武当山三丰派郭高一道弟子,道名“刘清复”为三丰派第十四代弟子。
刘嗣传,道号刘清复,笔名武当清复、啸然,自号留阳道人,
湖北天门人。
中国人民大学爱国宗教研修班结业,
广东省道教协会副会长。现居广东省
江门市新会紫云观。《广东道教》主编、香港道教学院客座教授。著有《
武当三丰太极拳》等书,发表道教和学术文章数十万字。
钟云龙是武当山三丰派第十三代正宗传人王自德道长之大弟子,道名“清微”为三丰派第十四代大弟子。
钟清微
钟云龙道长为人勤奋好学,诚实厚道,故深受前辈们的喜爱,得到了多位武林老前辈以及道门中诸多老道长的教导,为此,继承了诸多门派的武学和文化。
钟云龙道长一九八七年随师(功夫传承师父时任武当山道教功夫总教练的
郭高一老道长)应山西神林武馆之邀开始授徒,八九年接任武当山道教功夫总教练之职,同时创办“武当山道教协会道教武馆”,大海内外前来学习者,以及钟道长应邀在国内外讲学,开班授课所接触学生者无以数记。
但,道长收徒严谨,弟子不足百人,今将
钟云龙道长按道家收徒规仪所收的弟子名列如下。(正式皈依弟子中有姓氏道名和俗名,其中有个别没注姓氏和俗名者都是久失联络者,若师兄弟中有知情者或者本人看到信息后请与师父或武当山的师兄弟们联系)|
第一批弟子
邓师贤, 钟师承, 蔡师广, 黎师义, 师道, 师德, 师永, 师昌,
第二批弟子
高师正,
袁师懋,蒋师慧, 陈师根, 黄师清, 尹师静, 汤师道, 石师成, 钟师浩, 张师瀚, 钟师琼,
陈师宇,郑师和,钟师泽, 明师沛, x师德,
陈师行,
第三批弟子
求师道(
求伯君)
张师德(张日新) 袁师通(袁康就) 师玄(
黄玄一) 明
师静(明道强)
黄师真(黄兹霸) 明师常(
明平松) 谈师守(谈际富) 卢师太(卢星平)
蒋师清(蒋 飞)
王师一(
王志强) 肖师阳(
肖龙有) 黄师来(黄传波) 钟师复(钟真亮) 朱师本(朱 铭)
许师合(许本礼) 田师教(田生锋) 张师永(
张晓君) 袁师圆(袁仁溪) 李师明(李军江)
郑师至(郑浩泽) 张师理(张 旋) 秦师宗(秦锐子) 陈师诚(陈岳贞) X师信( )
陈师崇(陈 凌) xx师高( ) 徐师嗣(徐道明) 张师法(张 康) 阮师兴(阮志勇)
X师世( ) 石师景(石建国) 姜师荣(姜殿龙) 李师惟(
李相荣) 高师懋(高 洁)
陈师希(陈长虎)
明师微(明平城) 杨师衍(杨丽君) 张师自(张 珊) 顾师宁(顾世毅)
第四批弟子
戴淑静(师中)、
胡玮哲(师黄)、余焕清(师贵)、张丽娟(师圣)、何育域(师域)和孙成(师全)刘哲(师清)
十五代
袁师懋传:袁(懋)资皓,刘(懋)资炅,田(懋)资礼,袁(懋)资沁,袁(懋)资瀚,张(懋)资开,白(懋)资家,皮(懋)资旭,王(懋)资迪等
陈师宇传:袁(宇)资仁,孙(宇)资义,明(宇)资礼,叶(宇)资智,陈(宇)资道,袁(宇) 资德,邓(宇)资永,明(宇)资昌等
陈师行传:向(行)资师,戴(行)资承,王(行)资武,李(行)资当,陈(行)资行,李(行)资道,詹(行)资天,郝(行)资下等
刘清复 :陈师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