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字
狂(拼音:kuáng)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古字形从犬,㞷(“往”的古字)声,后演变为从王声。“狂”本义指疯狗或狗发疯,转指人精神失常、发疯。又泛指理智失常、狂妄,引申指放荡、不受约束。由疯狂又引申为情势猛烈、声势浩大。
文字源流
形声字。“狂”在甲骨文中已经出现,作图1。其左部为“”字,“往”在甲骨文中是从止、王声的形声字,在这里作“狂”字的声旁表音;右部为“”字,作形旁表意。甲骨文的“狂”字是作右形左声的结构。金文以后,形旁与声旁左右互换,形符在左,声符在右。这个写法从小篆(图6)、隶书一直延续到当代。到了隶书阶段,声旁“往”字改变为“王”,延续至今。
按照《说文》的解释,“狂”意为“狾(zhì)犬”,用现代的话说就是疯狗,患狂犬病的狗。为“疯狗”这个特定的概念造一个专字,在现代看来似乎有点缺乏必要,但是实际上却有充分的必然性。狗是人类最忠实的动物伙伴之一,而当它一旦失去理智而成为狂犬,会更容易被人们察觉。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发狂”对象往往还不限于犬。人的精神失常,也可以用“狂”字表示。如“狂人”是指疯狂和极端狂妄的人。“癫狂”是由精神病引起的言行异常现象。这是将犬的特定情状泛化的结果。由原指狗的某种特性移用来指称人或其它事物的,还有“狡”“独”“状”“猛”等字。
大约因为后引申指人的心理失常,故《说文》古文从“心”(图3)。战国文字又从“火”(图4),从“心”、从“火”都是“犬”形的旁支流变,亦略取其意象(心急如焚,失去常态)。
在汉语中,“狂”能组成很多词,大都有强烈、失控的特点。比如“狂风”是特别猛烈的风,“狂草”是草书的一种,笔势特点是连绵回绕、咨肆狂放。除此之外,发疯的狗还有一个特点——不服管束。因此,“狂”还可以表示无拘无束的状态。比如“狂欢”。
详细释义
(表格信息来源:《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
古籍解释
说文解字
【卷十】【犬部】巨王切(kuáng)
狂,狾犬也。从犬𡉚声。
忹(𢚇),古文从心。
【注释】狾(zhì):发狂的。
说文解字注
“狾犬也。” 注:二篆爲轉注。叚借之爲人病之偁。
“从犬,𡉚聲。 ”注:巨王切,十部。
“𢚇,古文从心。” 注:按此字當从古文作,小篆變爲从犬,非也。
广韵
巨王切,平陽群 ‖ 王聲陽部(kuáng)
狂,病也。《韓子》曰:“心不能審得失之地則謂之狂也。”巨王切。五。
【校釋】心,原訛作“必”,據鉅宋本、巾箱本、四庫全書本及《韓非子·解老》改。
渠放切,去漾群 ‖ 王聲陽部(guàng)
狂,輒爲也。渠放切。二。
康熙字典
【巳集下】【犬部】 狂
古文:𢚇
(kuáng)《广韵》巨王切。《集韵》渠王切,并音軖。《广韵》:病也。心不能审得失之地。则谓之狂。《书·微子》:我其发出狂。疏:狂生於心,而出於外。应璩诗云:积念发狂痴,此其事也。又《书·洪范》:曰狂恒风若。疏:郑康成以狂为倨慢,以对不敬,故为慢也。
又《集韵》:一曰躁也。《诗·鄘风》:众穉且狂。传:是乃众幼穉且狂,进取一槩之义。疏:《论语》云:狂者进取,仰法古例,不顾时俗,是进取一槩之义。《论语》: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
又《诗·郑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传:狂,狂人也。疏:都是美好,狂是丑恶。
又鸟名。《尔雅·释鸟》:狂,茅鸱。注:今鶂鸱也。似鹰而白。疏:茅鸱一名狂。〇按,《广韵》作鵟。
又《尔雅·释鸟》:狂,㝱鸟。疏:㝱鸟一名狂。《山海经》:栗广之野,有五彩之鸟,有冠,名曰狂鸟。〇按,《集韵》作鵟。亦作𨿗。
又山水名。《山海经》:狂山无草木,冬夏有雪,狂水出焉,西流,注于浮水。
又大𩇵之山,狂水出焉,西南流,注于伊水。注:《国名记》云:狂水迳纶氏城,在今南阳。
又《集韵》:本作𤝵。《说文》:狾犬也。或作𤝶𢙌。
又《广韵》《正韵》渠放切。《集韵》具放切,并音诓。《广韵》:狂,辄为也。
(guàng)又《集韵》古况切,音诳。惑也。
(jué)又《集韵》:局缚切,音戄。狂狂,犬走貌。
汉字书写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犭”窄“王”宽,顶部“犭”高,底部“王”高。“犭”,第二撇从横中线上侧起笔。“王”,三横等距,长短不一,中间一横最短,在横中线下侧,下横最长,从竖中线左侧起笔。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中上古音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
韵书集成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表格信息来源:《汉语方音字汇》、汉典)
参考资料
.汉典.
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17 21:53
目录
概述
文字源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