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经历
学习经历
1993年3月
毕业于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获法学硕士学位;2000年12月毕业于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获法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长期从事刑事法学理论和实务研究工作,现任
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南京大学犯罪预防与控制研究所所长。
社会兼职
2. 中国犯罪学会理事
3. 中国监狱学会教育改造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6. 南京市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指导委员会委员
7. 南京市犯罪预防与控制研究指导中心副主任
8. 南京市鼓楼区法院特邀陪审员
9. 南京市女子监狱公正文明特邀执法监督员
10.法学院学位委员会委员
兼任江苏省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检察官学会副会长、江苏省刑事侦查研究会副会长、
江苏省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
主讲课程
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比较研究、刑事执行法学、犯罪学。
研究方向
刑事一体化研究:刑事诉讼法学、刑事司法(少年司法)改革、恢复性司法、刑事执行(社区矫正)、犯罪心理矫正、
犯罪心理学、罪犯心理学。
出版图书
学术成果
成果综述
长期致力于刑事法学理论和实务研究工作,主持过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并正在主持国家安全重点研发计划“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专项下智能化再犯风险评估与预警课题研究,主持江苏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使用腐败问题研究”。出版专、译著10多部,公开发表研究文章150余篇,不仅为我国建立了违法犯罪心理矫治的理论体系,推动了全国违法犯罪的心理矫治实务工作;而且积极倡导恢复性司法理念,在推动少年恢复性司法,促进轻微刑事案件和解等方面,取得的一系列理论与实践成果。近十多年来,致力于反腐败,特别是腐败犯罪心理预防研究, 2014年《公职人员职业风险的自我认识、评估和调适手册》由
光明日报出版社正式出版后,引起的社会的关注。
研究课题
1.2000年度司法部重点科研课题:“罪犯非正式群体研究”。
2.江苏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基金项目“社会转型期的青少年犯罪原因及其心理对策”。
3.与香港监狱团契横向合作课题“犯罪预防的社会参与”,第一期3年。
5.
南京市人民检察院、
鼓楼区人民检察院课题:“少年刑事检察制度反思与建构”。
6. 常州市新北区人民检察院课题:“轻微刑事案件和解机制研究”。
出版著作
(一)独著
1.《冲突、协调与秩序——罪犯非正式群体与监狱行刑研究》,
群众出版社 2001.4
3.《刑事司法前沿问题——恢复性司法研究》,
群众出版社,2005.8
(二)合著
1.《中国监狱发展战略研究》,法律出版社 2000.12
2.《罪犯心理学》,金城出版社,2003.7
(三)编译
《亚太地区当代矫正制度纵览》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7
(四)主编
《刑事一体化丛书》,群众出版社,正在陆续出版之中
发表论文
1.“关于中国劳动教养制度的思考”,《南京大学法学评论》秋季号,2002年12月
2.“监狱行刑理论构建”,《求索》2003年第2期
3.“复合正义与刑事调解”,《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3第3期
4.“论行刑社会化”,《南京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5.“复和正义与监狱行刑”,《南京大学法学评论》2003年秋季
6.“犯罪心理结构的混沌学研究”,《法制时代》(理论版)2003年第4期
7.“社会转型期人的社会化缺陷与犯罪”,《法制时代》(理论版)2003年第3期
8.“从私力救济到公力救济——刑事诉讼中的权力与权利关系分析”,《
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
9.“关于完善我国刑事执行立法的思考”, 《刑事法学》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001.3
10. “地处农村的监狱安全防范战略思考”, 《
中国监狱学刊》,2000. 2
11.“试论矫正社会工作”, 《
犯罪与改造研究》,2000.9
12.“论我国监狱生产的实践过渡”, 《中国监狱学刊》,2001.1
13.“ 监狱惩罚性权力运用之特征分析”,《中国监狱学刊》,2001.6
14.“论监狱报偿性权力资源的分配”,《犯罪与改造研究》,2001.12
15.“刑罚执行效率论—兼谈我国的行刑改革”,《犯罪与改造研究》,2002.5
16.“罪犯非正式群体内部互动的基本形式和过程”,《
中国监狱学刊》,2003.3。
17.“论监狱行刑权力资源的分配”,北大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2002年10卷
18.“论罪犯的需要”, 《法治论丛》, 2001 .1
19.“罪犯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2.2
20.“依法治监若干问题思考”,《上海警苑》,2002.5
21.“论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组织和实施”,《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2003.3
22.“罪犯心理矫治若干疑难问题探析”,《中国监狱》,2002.4
23.“刑事司法的重要课题:刑事一体化和恢复性司法”,《法制日报》理论专刊2004.2.5
24.“刑事司法改革理论再探——刑事一体化暨恢复性司法国际研讨会理论综述”,《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春季号。
25.“罪犯心理矫治评估”,《犯罪与改造研究》2004年第11期。
26.“让罪犯从‘中间监狱’回归”,《扬子晚报》2004年11月4日第一版。
27.“‘劳教’制度为何要变革”,《扬子晚报》2005年3月31日A版。
28.“社区矫正若干问题思考”,《犯罪与改造研究》2005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刑事法学》2005年第8期全文转载.
29.“论中国监狱制度的继承与创新”,《中国监狱学刊》,2005年第3期。
30.“社会转型期的未成年人犯罪及其防控”,《
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
31.“罪犯心理矫治的人性解析”,《法制日报》2005年6月27日第三版。
32.“关于社区矫正的思考”,北大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第16卷,2005年。
33.“扬长避短 兼收并蓄——刑事司法改革国际会议学术总结”,《犯罪与改造研究》2005年第11期。
获奖记录
“本科教学模式”,南京大学一等奖、江苏省教育厅二等奖,第四位,2004年
1.“冲突、协调与秩序——罪犯非正式群体和监狱行刑研究”先后获
南京大学2002年度优秀博士论文、获
江苏省教育厅第四届
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
2.“复合正义与刑事调解”(载于《政法论坛》03年第3期),获第六届中青年诉讼法学优秀科研成果论文类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