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顺帝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元朝廷征集15万民工修筑黄河、淮河堤坝。栾城人韩山童(其祖父原为白莲教会首)被官府强制迁徙。韩山童继承祖父衣钵,在民间及广大民工中传播白莲教,倡言“天下大乱,弥勒佛下生”,宣传“明王”出世。韩山童借用秦末起义首领陈胜、吴广“鱼腹帛书”办法,事先将一尊独眼石人埋于取土场地,然后散布“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言论。待到施工中独眼石人被挖出,便让颍上人
刘福通与
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王显忠、韩咬儿等人宣扬民谣应验,称韩山童实为
宋徽宗八世孙,当为中国君主。旋即在
颍州(今阜阳)颍上发动起义,杀白马、屠黑牛、以红巾裹头,自称“红军”“香军”,誓告天地,提出推翻元朝统治、改朝换代口号。官府闻讯袭捕杀韩山童。韩山童之子
韩林儿与刘福通等人逃遁。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红巾军势力再起于两淮。刘福通、杜遵道等人啸聚白莲教信众10余万人,迎韩林儿至亳州(今安徽亳州),立为帝,称“小明王”,建国号“大宋”,年号“龙凤”,以
亳州为都城。元廷兵陷亳州,刘福通携韩林儿逃至安丰(今
寿县)建都。刘福通动员江淮民众参加红巾军,势力大增。自此,江淮震动,群雄奋起,天下大乱。
元至正十一年四月(公元1351年),朝廷强征民夫修治黄河决口。民工挖河时,发现有一独眼石人(
韩山童、
刘福通事先埋于河滩)。是时,流传于民间的谣谚:“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得以应验。
五月韩山童、
刘福通在永年白鹿(路)庄聚众三千人,杀白马、黑牛立盟起义,以红巾为号,“称红巾军”,拥韩山童为明王。不幸事泄,山童被害。刘福通突围,其子韩林儿,随母杨氏逃往武安山中。
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刘福通派人将韩林儿母子接至亳县,立韩林儿为小明王,国号大宋,建元龙凤,并置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中原各地红巾军都受大宋领导。当时红巾军的势力“东逾齐鲁,西出函秦,南过闽广,北抵幽燕”(郑麟趾《高丽中卷39》《恭愍王世家》引红巾军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