猖狂是一个汉语
词语,读音:chāng kuáng,今义;肆无忌惮,古义:狂放,不拘礼法,不含贬义。出自《庄子·在宥》。
《庄子·在宥》:“浮游,不知所求;猖狂,不知所往。”
成玄英 疏:“无心
妄行,无得当也。”
南朝 宋
鲍照 《侍郎报满辞阁疏》:“幼性猖狂,因顽慕勇,释担受书,废
耕学文。”
唐
沈佺期 《
答魑魅代书寄家人》诗:“独坐寻《周易》,清晨咏《老》《庄》;此中因悟道,
无问入猖狂。”
宋 苏轼 《上富丞相书》:“轼也西南之匹夫……翰林 欧阳公 不知其不肖,使与于
制举之末而发其猖狂之论,是以辄进说于左右。”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三章:“不管敌机多么猖狂,公路上的车辆照旧扬着
飞尘不绝地驰骋。”
唐
柳宗元 《答韦珩示韩愈相推以文墨事书》:“雄之遣言措意,颇短局滞澁,不若退之猖狂
恣睢,肆意有所作。”
范文澜蔡美彪 等《
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六节:“
韩柳是好友,又互相了解彼此的造诣,柳称韩文‘猖狂恣睢,肆意有所作’,所谓猖狂云云,就是
韩愈兴儒反佛,理直气壮,表现阳刚爽朗,文章雄伟的气象。”
明 施耐庵《
水浒传》第六六回:“烟迷城市,火燎楼台……斑毛老子,猖狂燎尽白髭须;绿发儿郎,奔走不收华盖伞。”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吴夫差传》:“
吴王率羣臣遁去,昼驰夜走,三日三夕达于秦馀杭山,胸中愁忧,目视茫茫,行步猖狂,
腹馁口饥。”
宋
叶适 《宿觉庵记》:“盖世有畏日暮,疾走猖狂而迷惑者,然犹反顾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