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涌村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石街道,全村有村民150户,共541人,流动人口约4000人,面积约0.5平方公里。
简介
猛涌村位于大石街西南部,面积0.5平方公里。相传建村时村前曾有一山溪,山洪甚猛,故名猛涌。清咸丰四年(1854年),村人林洸漋参加红巾军起义,村民遭统治者剿杀,村民祈求安宁,故更村名为万宝村,不久恢复原名。主要姓氏为林姓。现常住户籍人口571人,外来人口约2800人。
猛涌村传统经济为蔬菜种植,该村出品的四季仔番薯干曾是驰名东南亚的名牌食品。据说清代“四季仔”被列为进贡朝廷的贡品。改革开放后,猛涌集体经济收入以出租土地和厂房为主,2011年村的工农业总产值为3.2亿,集体总收入636万元。
猛涌村十分注重新农村建设,自2001年起,该村开始建设村民住宅新区,新区占地40亩,规划合理,设施齐备,设计美观。该村还先后建成村委综合大楼、村民休闲公园、猛涌大道以及新区大道等,成为广东省新农村建设的典范,先后荣获广东省文明村,广东省卫生村、广州市文明村、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巾帼示范村、计划生育模范村、广州市首批“城乡共建文明示范村”、广州市及番禺区首批创建文明示范试点村等光荣称号。
猛涌村虽然人少规模小,但村两委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团结开拓,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把握机遇,满怀豪情带领勤劳的村民奔康致富──利用有利的地理环境优势,先后兴建了猛涌工业园、新兴广场等一批厂房商铺,大力发展集体经济。2006年,全村的工农业总产值2.8亿元,工业总产值2.2亿元,集体经济收入610万元,年终股份分配人均8000多元,经济发展每年上一个新台阶。
番禺区大石街道猛涌村2014年党(总)支部班子成员情况及分工
番禺区大石街道猛涌村2014年村委会(联社常务理事会)组成及分工
发展
当集体经济发展起来以后,猛涌村又逐步推进各项事业再上新水平,满怀信心地走猛涌特色之路──村先后被评为广东省文明村、广州市文明标兵村、广州市文明村镇十大标兵、广东省计划生育模范村、广东省卫生村、广州市安全社区(村)标兵单位。2004年7月被广州市、番禺区定为首批创建文明示范试点村之一。
猛涌村坚持以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现代文明素质,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为目标,力抓人文建设和环境建设,实现经济与社会、农村与城市、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猛涌村以创建文明村为契机,以人为本、创新机制,豪情万里,阔步前行,全面推进我村各项事业再上新水平。下面对我村创建文明试点村工作情况作简要汇报。
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文明示范村最基本的内容是完善的配套基础设施、整洁优美的村容村貌以及和谐共进的人居环境。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村两委主要任务是带领村民大力发展经济,提高村民生活水平。进入21世纪,猛涌村的经济协调、健康、平稳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集体收入翻了一番,为村两个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有效的保证。村两委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为出发点,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与整治并举,逐步改善人居环境,为村民创造安居乐业的好环境,大力推进现代文明农村进程。
抓基础建设、促环境改善
2001年,村两委从村实际出发,按社会发展城市化的进程和村长远利益考虑,按先进社区的要求改造旧村是不可能的。一是经济能力,二是村民利益,三是上级部门审批。鉴于以上三个原因,村两委制定方案,按先易后难的原则重点推进两个文明建设。按市、区的有关规划和要求,科学、合理地规划猛涌新区,把村民住宅建设、新区基础设施的修建都纳入村的发展规划中,并作为创建文明村的一项基础工程来抓,共投入260万元建设环村道路和村内道路、铺设水电、修建园林绿化、路灯等设施,实现进村道路硬底化,大大方便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改善了村民生活的环境,提高了村民生活的质量,改善了村容村貌。2002年投入60多万元整治105国道、旧市广路两大出口。
2003年,村两委根据本村发展的需要,又斥资380多万元以公开招标的方式建设村委综合大楼,并配有康体娱乐室、灯光球场和图书阅览室、园林绿化等配套设施。
2004年,市文明委、区文明办把猛涌村和石基朗边村定为市、区首批创建文明示范试点村。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制定出创建方案。在市、区、街、村四级财政的支持下,投资330多万元改造村前鱼塘四岸工程,把它建设成村休闲公园,园内建有公厕、石刻、儿童乐园、全民健身路径、安装路灯等照明设施,为村民和附近兄弟村群众提供一个健身休闲的好地方,提高村民生活的质量。
按规划,本年内猛涌村将对猛涌旧村的街巷、旧村闲置用地和村内两座古老祠堂翻新修复,探索旧村改造的新路子,改善旧村面貌,2006年村投入100多万元把旧村街巷道路下水道进行全面改造,使新旧村能协调管理,进一步推进文明村工作。
抓环境卫生、重意识形成
搞好环境卫生,进一步提高卫生水平,既是建设现代农村的需要,更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近几年,猛涌村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整治卫生环境:派专人负责处理村内乱搭建、乱堆放、乱张挂、乱丢乱吐等现象;清理村道两旁、村周围、水塘周边、村内和房屋周围的卫生死角;2004年在镇的统一调配下,建立垃圾中转站,集中处理生活垃圾。村两次修订卫生管理规定和监督检查制度,并派到每家每户,出租屋则张贴在门上。2003年初“非典”疫情期间,村民上下一心抗击“非典”。村两委连续一个多月打扫村的卫生,带领村民大力开展
爱国卫生运动。当时,猛涌村代表番禺区接受
广州市卫生局的检查验收,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为区争取了荣誉,为卫生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村民在这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爱清洁,讲卫生的良好风气。
建绿化社区、创美好家园
建设环境优美的新农村,是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也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农村文明水平的重要措施。村两委因地制宜,在村道两旁和庭前屋后能够利用的空地上植树种草,修建绿化景观。在上级支持下,旧市广路猛涌路段绿化改造工程已完成。经过广大干部群众的努力和精心呵护,村的绿化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现在村内新增加绿化地6亩,形成两大片绿化亮点:新区环道绿化带和休闲公园园林绿化,形成村内村外满眼皆绿的良好生态环境,对帮助村民破除生活陋习、崇尚现代科学文明健康生活起到促进作用。
建章立制促规范管理
“无规矩不以成方圆”,六年来,村两委狠抓好制度建设,促进村务管理的民主化、规范化:建立村两委会、村民代表会议决策机制,让群众参与村务的决策;制定和完善村规民约,做到内容上合法,程序上依法,引导和规范村民的日常行为,成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小宪法”;依规成立村务监督小组,全面实行村务、财务和公共事务公开制度,建立重大事项民主讨论、决策、公开制度等一系列民主监督制度。这些制度的制定,增强了村民参政议政的意识,进一步推进了村的民主建设进程。几年里村没有因征地款、村民住宅、计划生育、分配、财务、干部违规行为等村民上访,确保农村社会稳定。
风雨兼程终不悔,一路耕耘一路歌。几年里,猛涌村的村容村貌明显改观,人文环境更加协调,在两个文明建设上取得了一点成绩。在这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以下几点体会:一、过去个别村民对村投入大量资金搞硬件建设不理解,认为只是方便外来人员。现在,村民感到搞好村容村貌、建设两个文明,得到实惠的是自己,从不理解、持反对意见到支持和配合,自发地为村的文明建设出谋划策。二、村的两个文明建设搞好,促进了集体经济的发展。目前,在猛涌村内投资办厂的企业都对本村做法大加赞赏,感到在猛涌投资放心、生活开心。三、卫生工作搞好,是对村民的实例教育,村民感到有紧迫感,做到人人参与、相互监督,养成了自觉搞好门前三包的良好习惯,对不卫生的行为深恶痛绝,纷纷提出整治的方法和要求。四、通过创建工作,村委深感到把村的文明建设搞好,这是用最现实最生动的方式教育群众辐射全村,形成为一本活教材。
建设文明村是一项长期的工程,虽然已经取得了一点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同先进兄弟村比较还有一定的距离,与村民对我们的期望的差距还较大,还存在一些不足地方有待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去研究和解决。
猛涌村将继续以创建文明村为契机,不断学习研究,总结经验,开拓创新,充实新内容,创出新特色,实现新跨越,全面推进村各项事业再上新水平!为区、镇(街)三个文明建设再作新的贡献。
基础设施
在番禺大石镇猛涌村务工的四川籍女工雷小姐说,猛涌村这几年的变化很大,建起了村公园,村里的环境也很干净,大家下班后都有了闲逛的好去处,姐妹们还在村公园照了很多靓相片寄回家。
据了解,猛涌村去年村工农业总产值2.1亿元,集体纯收入近600万元,年终股份分配人均达7000多元。把经济搞上去后,村各项事业也创出了佳绩,先后被评为市文明村、区文明标兵村、区发展经济先进单位、卫生村、计生先进村等。
村党支部书记林树才介绍,该村在2001年已制订村的发展规划和两个文明建设计划。2001年,村投资200多万元改造新区的街巷和道路,投资80多万元改造通电、通水工程;2002年,村投入50多万元完善105国道和旧市广路出口,两侧种上绿化;2003年,村又投入300多万元兴建了配有图书室、乒乓球室,建有灯光球场、园林绿化的村委综合大楼,为村里的青少年提供了一个文化娱乐场所。去年7月,该村被区政府确定为我区首批创建市、区文明示范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