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汉字
猴,汉语常用字(一级字),读作hóu,形声字,最早见于《说文》小篆。本义指猴子,是一种哺乳动物,形状略像人,动作灵活敏捷,好群居;引申为像猴子似的蹲着,有些方言口语中指机灵、淘气。
字源演变
猴,形声字。从犬,侯声。小篆左“犬”、右“矦”,后“矦”上部左撇和下部左撇相连成“亻”,右部拉直,即成楷书的“侯”。
本义指猴子,是一种哺乳动物,形状略像人,动作灵活敏捷,好群居。《玉篇·犬部》:“猴,猕猴也。”《正字通·犬部》:“猴,猕猴,状似人,颊陷,尻(kāo,臀部)无毛,尾短,声嗝嗝若咳,腹无脾,以行消食,孕五月而生,生子浴涧中,性躁动害物。”《吕氏春秋·察传》:“故狗似玃(大猴),玃似母猴(猕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引申为像猴子似的蹲着,有些方言口语中指机灵、淘气。
在汉字为载体的生肖纪年中,猴是很受青睐的。从唐、宋开始,传统民俗便常以猴作为吉祥、显贵、驱邪纳福的象征。比如常有画猴子骑在马背上,取言“马上封侯”的寓意;小猴骑在大猴背上,表示“辈辈封侯”;另在“九猴攀松”中,松代表永久,有长年长寿的意思。
详细释义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夒也。从犬矦声。乎沟切
说文解字注
㺅,夔也。
夔上当有母猴二字。夔下曰:兽也。一名母猴。为下曰:母猴也。玃下曰:大母猴也。禺下曰:母猴属也。夔下曰。食母猴。母猴乃此兽名。非谓牝者。沐猴、獮猴皆语之转。字之譌也。陆佃据桺子厚之言曰:蝯静而猴躁。其性迥殊。按许书亦猴与蝯别。析言之也。若蝯下曰禺属。禺下曰母猴属。《毛传》曰:猱、猿属。猱卽说文之夔字。是二者可相为属而非一物也。《尔雅》曰:猱蝯善援。谓二者一类。
从犬。侯声。
乎沟切。四部。
康熙字典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呼沟切。音侯。《说文》:本作㺅,夒也。从犬,矦声。《广韵》:猕猴,猱也。《埤雅》:猴善𠋫,其字从侯。白虎通曰:侯,𠋫也。楚人谓之沐猴。旧说此兽无𦜉,以行消食。猨之德静以缓,猴之德躁以嚣。《史记·项羽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又果名。《西京杂记》:上林苑初修,羣臣各献名果。查有三种,内有猴查。梅有七种,内有猴梅。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演示
书法欣赏
音韵方言
韵书集成
上中古音
方言音韵
◎ 赣语:hau2 猴子
◎ 客家话:[沙头角腔] heu2 [东莞腔] heu2 [陆丰腔] heu3 [梅县腔] heu2 [台湾四县腔] heu2 [宝安腔] hiu2 [海陆腔] heu2 [客语拼音字汇] heu2 [客英字典] heu2
◎ 粤语:hau4
◎ 潮州话:gau5
猴字成语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23 13:49
目录
概述
字源演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