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兔二号(英文:Yutu Ⅱ),是中国研制的
嫦娥四号任务月球车(巡视器)。
历史背景
月球车,全称为“月面巡视探测器”,是一种能够在月球表面行驶并完成月球探测、考察、收集和分析样品等复杂任务的专用车辆。
世界首台无人驾驶月球车
1970年11月17日,世界上第一台无人驾驶的月球车由前苏联发射月球17号携带的月球车1号送上月球。在月面“雨海”地区着陆后,该探测器行驶了10.5千米,进行了10个半月的科学探测,考察了8万平方米的月面,直至携带的能源耗尽,于1971年10月4日停止工作。
世界首台有人驾驶月球车
1971年7月31日,美国“阿波罗15号”登上月球“雨海”地区的第二天,宇航员斯科特和欧文进行了航天史上首次有人驾驶的月球车行驶。两名宇航员驾驶4轮月球车,在崎岖不平的月球表面行驶了27.9千米,收集了77千克月岩样品,之后返回登月舱。
研制历程
1991年
中国航天专家提出开展月球探测工程。
1998年
中国国防科工委正式开始规划论证月球探测工程,并开展了先期的科技攻关。
2004年
1月23日,中国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批准绕月探测工程立项。
2月25日,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会议通过《绕月探测工程研制总要求》,同时将工程命名为“嫦娥工程”。
3月15日,国防科工委任命五大系统总指挥及总设计师。
11月19日,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召开第二次会议,审议并通过工程转入初样研制阶段。
随后中国研制单位着手开展包括“嫦娥四号”探测器和巡视器的研制工作。探月工程作为中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是中国在发展人造卫星和载人航天之后,空间科学和技术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
2018年
8月15日,嫦娥四号任务月球车征名活动中,通过
新华社客户端、中国网、腾讯网和邮寄信函共收到名称42945个。由航天科技方面专家、高校语言文化名人和国家主流媒体总编组成的23人评审委员会进行函审筛选,推荐了153个名称进行入围初审。
9月28日,组织了初审评审,选出了“逐梦、光明、玉兔二号、探索、征途、精灵、无畏、
望舒、行者、
金兔”10个入围名称,再由广大群众对入围名称进行网络投票。
9月20日到10月10日,
新华社客户端、
中国网、
腾讯网,共计收到投票448206张,其中中国网收到有效投票314860张,新华社客户端与腾讯网共享投票链接收到有效投票133346张。
2019年
1月3日,最终确定嫦娥四号任务月球车命名为“玉兔二号”。
嫦娥四号任务月球车名称,反映了中国探月工程命名为嫦娥工程的文化渊源,与
嫦娥三号“
玉兔号”、嫦娥四号中继星“
鹊桥号”一脉相承,既容易为广大群众接受,又便于记忆和传播。同时,
玉兔善良、纯洁、敏捷的形象与月球车的构造、使命既形似又神似,反映了中国和平利用太空的立场。
系统组成
嫦娥四号
嫦娥四号作为探月工程四期的首次任务,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查,同时实现了首次地月L2点中继星对地对月的测控、数传中继。嫦娥四号任务的科学目标包括:月基低频射电天文观测与研究;月球背面巡视区形貌和矿物组份探测与研究;月球背面巡视区浅层结构探测与研究。
总体设计
玉兔二号月球车重量比玉兔号轻,嫦娥三号的月球车重137千克,新的月球车135千克,是截至2019年1月史上最轻的月球车。变轻的主要原因是原先带有粒子激发X射线谱仪的机械臂去掉了,更换了瑞典科学家研制的中性原子探测仪,用来探测月球表面的粒子辐射环境。玉兔二号继承了玉兔号的全景相机、测月雷达和红外成像光谱仪。
由于嫦娥四号着陆在月球背面,虽有中继星,但通信还是不如嫦娥三号方便,因而玉兔二号月球车可根据光照条件,自主地进入休眠状态,唤醒后也可以自主设置进入稳定的工作状态。
玉兔二号月球车上改进了各种走线的布局,采取防护措施避免短路的发生。另外在系统上做好故障隔离设计。当一个局部出现问题时,不让问题进一步扩展。玉兔二号月球车的结构更坚固,应付恶劣环境和困难的能力更强。
跟此前所有月球车不同的是,玉兔二号是首次在月球背面进行巡视探测。针对任务面临的复杂地形条件、中继通信新需求、科学目标的实际需要等因素,玉兔二号的运动安全、能源供给、科学探测和测控通信等方面均有着特殊设计。
设计参数
任务载荷
玉兔二号月球车上安装了
全景相机、测月雷达、红外成像光谱仪和与瑞典合作的
中性原子探测仪。这些仪器将在月球背面通过就位和巡视探测,开展低频射电天文观测与研究,巡视区形貌、矿物组份及月表浅层结构研究,并试验性开展月球背面中子辐射剂量、
中性原子等月球环境研究。此外,着陆器还搭载了月表生物科普试验载荷。
全景相机
玉兔号装有2台全景相机,它们安装在玉兔号桅杆的云台上,通过云台的旋转和俯仰实现对巡视区和着陆区的全景成像。每台相机由光学镜头、电子学、机箱的组成;波段范围为可见光,成像方式为彩色成像与全色成像交替切换,正常成像距离为等于或大于3米,用于着陆区与巡视区月表光学成像,巡视区月表地形地貌研究、巡视区撞击坑调查与研究、巡视区月球地质构造解析和综合研究。
测月雷达
在世界上首次应用的超宽带测月雷达安装在玉兔二号月球车底部,可用于在巡视路线上直接探测30米内月壤结构和测量月面以下100-200米深处的浅层月壳结构,是前人从未做过的。
测月雷达有2个探测通道,1个用于探测30米深的月球土壤层结构是否分好几层,怎么分,有没有大石头;另1个探测100~200米深月球上部的结构。雷达随月球车一边走一边测,相当于一边走一边把地下切开一刀看看里面,看看这个月球土壤有哪几层,土壤里有没有大石块或是其它什么结构。
红外光谱仪
玉兔二号月球车携带的红外成像光谱仪包括可见近红外和短波红外2个谱段,能获取可见近红外到短波红外的高分辨率反射光谱及图像,用于巡视区月表红外光谱分析和成像探测任务,完成巡视区月表矿物组成和分布分析,巡视区能源和矿产资源的综合研究。
用红外谱段可以非常精细地观测光谱,判断不同的物质。在月球车行进过程中,这台光谱仪能沿着行走方向成像,并探测月球表面物质的成分。
中性原子仪
玉兔二号月球车上安装的
中性原子探测仪(Advanced Small Analyzer for Neutrals,ASAN),中性原子探测仪为中国与瑞典联合研制的探测仪,通过探测月球表面的中性原子和离子,探知太阳风如何作用于月球表面。
探测历程
发射着陆
2018年
12月8日2时23分,嫦娥四号任务着陆器和巡视器(月球车)组合体由中国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
2019年
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着陆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并释放月球车“玉兔二号”,是截至2019年1月在月亮上的第7辆车。
1月3日15时07分,科技人员在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鹊桥”中继星向嫦娥四号探测器发送指令,两器分离开始。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飞控大厅屏幕上看到,嫦娥四号着陆器矗立月面,太阳翼呈展开状态。巡视器立于着陆器顶部,展开太阳翼,伸出桅杆。随后,巡视器开始向转移机构缓慢移动。转移机构正常解锁,在着陆器与月面之间搭起一架斜梯,巡视器沿着斜梯缓缓走向月面。
1月3日22时22分,玉兔二号巡视器踏上月球表面。
起步开机
1月4日17时,嫦娥四号着陆器上低频
射电频谱仪的三根5米天线展开到位,
德国的月表中子及辐射剂量探测仪开机测试,地形地貌相机拍摄的影像图陆续传回地面。玉兔二号巡视器与中继星成功建立独立数传链路,完成了环境感知、路径规划,按计划在月面行走到达A点,开展科学探测。测月雷达、全景相机已开机,工作正常。其它有效载荷将陆续开机。
为了减少由于自身工作产生的热量,玉兔二号月球车择机进入“午休”模式,只保留部分分系统工作,移动等分系统则停止工作,预计于1月10日唤醒。而着陆器热控能力强,在月球午间仍能工作,地形地貌相机和其它有效载荷将继续展开相应的科学探测。
1月10日,玉兔二号结束了“午休”成功被唤醒,继续展开对月球背面的巡视探测。
2月11日,玉兔二号巡视器再次进入月夜休眠模式,落月后在月面累计行驶共计约120米。玉兔二号预计于2月28日唤醒,继续开展科学探测活动。
拍摄照片
两器互拍
1月11日,嫦娥四号着陆器与玉兔二号巡视器工作正常,在“鹊桥”中继星支持下顺利完成互拍,地面接收图像清晰完好,中外科学载荷工作正常,探测数据有效下传,搭载科学实验项目顺利开展,达到工程既定目标,标志着嫦娥四号任务圆满成功。至此,中国探月工程取得“五战五捷”。
月饼形照片
9月13日,“玉兔二号”在月球表面画月饼的照片发布。从照片可以看出月球车的行驶轨迹形成了一个正圆,酷似月饼的形状。
后续探测
3月13日,“玉兔二号”月球车完成三个月昼工作,于12时16分进入第三个月夜,累计行走163米。着陆器于12时完成月夜设置。
3月29日20时28分,玉兔二号月球车自主唤醒,中继前返向链路建立正常,平台工况正常。玉兔二号月球车将按计划开展第四月昼工作,继续实施巡视科学探测任务。科研人员将精确操作,严密监控,确保不断取得更加丰硕的科学成果。
4月29日7时40分,嫦娥四号着陆器正常唤醒,中继前返向链路建立正常,平台工况正常。后续,嫦娥四号着陆器将协同玉兔二号月球车开展第五月昼工作,继续实施科学探测任务。
6月9日23时40分,玉兔二号月球车根据科学探测需求已成功完成第六月昼工作,完成月夜设置,进入第六月夜休眠期。
7月9日9时10分,玉兔二号月球车完成第七月昼工作,迎来月夜,进入“梦乡”。在第七月昼,玉兔二号月球车按既定路线继续移动,并在多个探测点进行相关探测工作,
红外光谱仪、全景相机、中性原子探测仪、测月雷达获得大量科学探测数据。
8月7日晚,玉兔二号月球车和嫦娥四号着陆器已顺利完成第八个月昼工作,进入新一轮的月夜休眠。在休眠前,“玉兔二号”已累计在月球背面行驶271米,刷新中国月球车在月面上的行驶纪录。
9月22日20时30分,玉兔二号月球车安全度过长达14天的月夜极低温环境,受光照成功自主“唤醒”,进入第十个月昼工作期。玉兔二号月球车共行走284.661米。
10月5日15时43分,玉兔二号月球车完成月夜设置,进入休眠。第十月昼期间,巡视器根据整体规划进行移动,累计行走289.769米。巡视器移动过程中,按计划组织实施了巡视器红外光谱仪、全景相机、中性原子探测仪、测月雷达等有效载荷的开机探测工作,进一步获取月球背面科研数据,地面接收载荷数传数据正常。
10月22日11时45分成功自主唤醒。在本月昼工作期,玉兔二号月球车将按规划路线开展定点探测,继续开展包括月表形貌、物质组成和浅表层结构探测等科学探测任务。玉兔二号月球车在十个月昼工作期累计行走289.769米。
11月4日凌晨,玉兔二号月球车完成第十一月昼既定工作后,顺利进入第十一个月夜休眠期。在第十一月昼期间,玉兔二号月球车对多个探测点开展巡视探测,截至11月4日,巡视器在着陆器西北方向218.11米,累计行走里程成功突破300米,达到318.621米,再次刷新中国探测器的行走纪录。
12月3日21时42分,在完成月球的第十二月昼的工作后,玉兔二号月球车按地面指令完成月夜设置,进入月夜休眠模式。在第十二月昼期间,玉兔二号月球车按规划路线继续移动,并在多个探测点进行相关探测工作,红外光谱仪、全景相机、中性原子探测仪、测月雷达按计划开机工作,继续获取科学探测数据。而嫦娥四号着陆器上月球中子及辐射剂量探测仪、低频射电谱仪工作正常。自2019年1月,玉兔二号月球车成功着陆月球背面之后,已累计行驶345.059米。
12月20日18时43分,玉兔二号月球车收到正常遥测信号,成功自主唤醒,科学载荷开机正常,继续月球漫步旅程。
1月19日17时55分,玉兔二号受光照成功自主唤醒,进入第十四月昼。
2月17日17时55分,“玉兔二号”结束月夜“休眠”,受光照成功自主唤醒,进入第十五月昼工作期,月球车将向西北再向西南移动,同步在新的目标点行驶探测。“玉兔二号”累计月面行驶达到367.25米。
3月1日20时6分,玉兔二号月球车顺利完成第十五月昼的科学探测工作,进入月夜休眠。
3月18日7时30分、23时38分,“玉兔二号”和着陆器分别结束月夜“休眠”,在阳光照射下自主唤醒,进入第十六月昼工作期。截至3月18日24时,玉兔二号月球车已在月背存活440天,持续刷新月球车在月球表面存活时间的纪录。
3月31日8时25分,玉兔二号月球车顺利完成第十六月昼科学探测工作,完成月夜设置,进入到第十六月夜休眠期。第十六月昼期间,玉兔二号月球车搭载的科学载荷开机正常,继续开展月表红外成像、中性原子测量以及巡视路线月球次表层、月壤及月壳浅层结构探测等科学任务。
5月16日11时53分,玉兔二号月球车结束了寒冷且漫长的月夜休眠,受光照自主唤醒,迎来了第18月昼工作期。
6月15日,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分别于13时49分和0时54分,结束了寒冷且漫长的月夜休眠,受光照自主唤醒,进入第十九月昼工作期。
6月28日消息,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分别于6月28日1时00分和27日16时23分结束第十九月昼工作,按地面指令完成月夜模式设置,进入月夜休眠。截至第十九月昼,玉兔二号月球车累计行驶里程463.26米。
7月15日消息,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分别于7月15日5时48分和7月14日12时53分唤醒,两器的顺利唤醒标志着“嫦娥”携手“玉兔”进入第20月昼工作期,不断创造着新的记录。截至2020年7月15日,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已度过559个地球日。
8月13日,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分别于8月13日14时54分和8月12日20时34分结束月夜休眠,受光照自主唤醒,进入第21月昼工作期。两器工况正常,能量平衡,继续月球背面的探索之旅。
10月10日18时57分,“玉兔二号”月球车唤醒。在本月昼期间玉兔二号月球车将向
玄武岩分布区域或反射率较高的
撞击坑区域行驶,这两个位置均位于当前探测点西北方向。在此行进路线中,存在一枚直径约为30cm的岩块,玉兔二号月球车将利用红外成像光谱仪择机对该石块进行光谱探测。
10月23日12时,玉兔二号月球车完成第23月昼工作。已按地面指令完成月夜模式设置,进入月夜休眠。至此,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已在月球背面顺利工作660个地球日,玉兔二号月球车累计行驶565.9米。玉兔二号月球车在第23月昼期间先后向
玄武岩分布区域和反射率较高的
撞击坑区域行驶,这两个位置均位于月球车西北方向。在此行进路线中,红外成像光谱仪对一直径约为30cm的岩块进行了光谱探测。科研团队正在对探测数据进行深入研究。在23个月昼的科学探测中,着陆器上月表中子与辐射剂量探测仪开展了国际上首次月表实地粒子辐射环境探测,获取了珍贵的第一手科学数据,研究成果在ScienceAdvance期刊发表。
11月9日10时17分,玉兔二号月球车结束月夜休眠,受光照自主唤醒,迎来第24月昼,嫦娥四号已顺利工作677个地球日。
11月22日3时10分,玉兔二号月球车完成第24月昼工作,进入月夜休眠。嫦娥四号已在月球背面工作690个地球日,累积行驶里程589.6米。玉兔二号月球车在第24月昼期间继续向玄武岩方向和反射率较高的撞击坑区域前进。玉兔二号月球车上搭载的红外成像光谱仪获取了巡视探测路线上的月壤和月岩的光谱学和矿物学特征,为揭示着陆区物质成分尤其是月球最大的撞击盆地-南极-艾特肯盆地所蕴含的月球深部物质组成提供了重要支撑。科学成果发表在《Remote Sensing》国际期刊。山东大学行星科学团队联合中科院上海技物所、地化所和空间中心的研究团队,利用嫦娥四号红外成像光谱仪探测光谱数据,观测到了月球背面原位月壤的光谱“反冲”效应和“
红移”效应,发现玉兔二号在月面行走448m后,嫦娥四号着陆区月壤的矿物成分仍相对均一。
12月22日5时和21日19时22分,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完成第25月昼工作,分别于按地面指令完成月夜模式设置,进入月夜休眠。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已在月面工作719天,月球车累计行驶600.55米。
1月3日,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已在月面工作731天,月球车行驶600.55米,持续产出科学成果。
1月7日10时29分,玉兔二号月球车唤醒,着陆器于1月8日03时13分唤醒。截至2021年1月8日,嫦娥四号已工作736个地球日。
3月8日,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完成唤醒设置,迎来了第28月昼。截至2021年3月8日,嫦娥四号已在月球背面顺利工作795个地球日。
4月6日21时43分和3时54分,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分别结束月夜休眠,受光照自主唤醒,进入第29月昼工作期;嫦娥四号已在月球背面度过了825个地球日。
9月29日,在祖国72华诞来临之际,嫦娥四号着陆器与玉兔二号月球车在轨工作突破1000天,继续刷新月球背面工作记录。嫦娥四号着陆器与玉兔二号月球车整体工况良好,载荷工作正常,持续开展科学探测。截至2021年9月29日,玉兔二号月球车累计行驶839.37米,累计获取科学数据3632.01GB,处于第34月夜,科学成果将及时发布。
1月6日接近午夜时刻,在迎来嫦娥四号着陆月球3周年之际,玉兔二号月球车行驶里程突破1000米,达到1003.9米,处于第38月昼工作期,工况正常。
4月末,玉兔二号月球车进入第41月夜休眠,累计行驶里程已达1142.387米。
5月1日,据
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消息,玉兔二号月球车累计行驶超1181米。
7月6日,嫦娥四号任务玉兔二号月球车和着陆器分别于7月5日19时14分和7月6日6时整完成休眠设置,完成第44月昼工作,进入第44月夜休眠。月球车在月球背面累计行驶里程1239.88米。
为了延长“
鹊桥”中继星的寿命,从第44月昼开始,地面控制人员决定让玉兔二号保持原地不动,验证“鹊桥”不同姿态下角动量累积规律。经过近2个月昼的测试,地面工作人员们终于掌握了相关规律,设计出了一套能够兼顾玉兔月昼工作的“鹊桥”角动量管理模式,明确了角动量管理模式下各类姿态的切换原则和预期收益。“鹊桥”在轨寿命得到了大大延续,玉兔二号又可以再次启程,去探索月背更多未知领域。
西南方向的碎石堆成为了玉兔探险旅程重启后的第一站。随着向碎石坑的靠近,沿途的坑洼和碎石也逐渐多了起来。在第46月昼上午,玉兔二号目标前路的西北方向出现了过曝的现象,出于安全考虑,驾驶员们谨慎地控制着玉兔小步折线前行,绕过了星罗棋布的坑洼地带。
月昼下午驾驶员们得到消息,有一个深空测控站将要进行长时间的退网维护,造成下月昼唤醒时的可用测控弧段减少,意味着本月昼玉兔二号的休眠姿态滚动角控制欲度仅有2度,这给驾驶员们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大家精心挑选休眠地点,反复演算规划前往碎石堆的行进路线,在月昼下午大胆设计了2步接近10米的休眠之路。当滚动角显示为-0.2度时,驾驶员们高超的“车技”再次被验证,玉兔二号姿态完美地落在了预期的设计区间内。
随后,驾驶员们控制着玉兔二号对10米开外的碎石堆进行了彩色成像,最终窥得了碎石堆的近景全貌。
1月3日,嫦娥四号登陆月背4周年,行驶达到1455米,工况正常,创造了多个举世瞩目的成绩。
同日,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召开2023年型号工作会议,中国将全面推进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测工程,开展嫦娥七号等型号研制工作。
1月21日,国家航天局公布了玉兔二号最新工程图片。第50月昼期间,当玉兔二号月球车行驶至LE05005点时,全景相机拍摄的多个大小不一撞击坑图。
截至2024年5月,“玉兔二号”月球车已经在月球背面工作了五年多时间了,行驶距离超过了1596米。
技术创新
减重行驶
相比重137千克的玉兔号,玉兔二号去掉了带有粒子激发X射线谱仪的机械臂,换成了中瑞合作的中性原子探测仪,因此轻了2千克,成为截至2019年1月史上最轻的月球车。月球背面的地形崎岖不平,玉兔二号面临着更大的挑战。科研团队给它换上了特制的网轮,轻便、结实、吸震性好,而且集驱动传动于一体,希望它更自主、更健壮、更可靠,可以在月球上走得更远。
自主休眠
由于月球背面环境复杂,科研人员认为玉兔号此前所用的地面控制休眠的方式难以适应。贾阳还与玉兔二号研制团队认真钻研,提出了自主休眠方案,以保证太阳快要落山时,即使没有地面支持,玉兔二号也可以根据光照条件自主休眠。
可靠唤醒
在唤醒功能上,科研团队也对玉兔二号进行了改进完善。为了让巡视器唤醒时能获得合适的设备温度,他们提出了车体航向调整方案,无论太阳升起的方向有什么样的高山,都能够保证足够的设备加热时间,以实现可靠唤醒。
打破记录
2019年12月20日18时43分,“玉兔二号”成为月面工作时间最长月球车。
多模工作
研制方为玉兔二号巡视器定义了感知、移动、探测、充电、安全、月昼转月夜、休眠、月夜转月昼七种工作模式,以应对不同工作环境、适应不同工作状态的要求。
玉兔二号月球车基于LE02805点全景相机拼接影像、DOM影像等数据情况,在第29月昼期间将继续向
玄武岩分布区域(距离巡视器约1.2千米,位于东经177.5389°,南纬45.4119°附近)前进,该位置位于当前探测点西北方向。
▲最近玄武岩覆盖区域(红色线条区域)|图源:中国探月工程
2021年4月,玉兔二号月球车的月昼计划开展:
成果发布
2020年
2月27日,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科研团队在中国月球深空探测领域取得重大发现,研究团队利用嫦娥四号玉兔二号月球车上搭载的测月雷达,首次揭示了月球背面着陆区域地下40米深度内的地质分层结构,发现地下物质由低损耗的月壤物质和大小不同的大量石块组成。这一研究成果对于了解撞击过程对月表的改造、火山活动规模与历史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月24日,在通过线上方式举办的第五个“
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介绍,玉兔二号月球车创造了月面工作最长世界纪录,获得了月球背面长度近500米、深度为50米的第一幅地质剖面图,还有月球矿物组分、空间环境等宝贵数据。
2021年
12月,中国嫦娥四号搭载的玉兔二号月球车,第一次在月球撞击坑里面,发现了原本不属于月球的特殊残留物。玉兔二号在月球发现“神秘小屋”,将前往探测。
2022年
2月,据中国科学杂志社中山大学肖智勇博士领衔的研究团队发表论文,介绍了玉兔二号月球车在月球背面发现了厘米级直径的透明玻璃球研究,此类玻璃珠在国际上是首次发现。
4月17日,哈尔滨工业大学发布消息,该校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多家单位根据玉兔二号月球车车轮与月面作用的信息和地面力学模型估计了月壤的力学特性,结果表明,月壤风化层的承压特性与地球上的干沙和沙壤土类似,与美国阿波罗计划中的典型月壤相比具有更强的承压特性。
所获荣誉
荣誉表彰
2019年
1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对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圆满成功致贺电。
11月25日,英国
皇家航空学会2019年度颁奖典礼在伦敦举行,嫦娥四号任务团队获得2019年度全球唯一的团队金奖。该奖也是英国皇家航空学会成立153年来首次给中国项目颁发的奖项。
12月5日,在日本东京开幕的第三届国际月球村研讨会上,“中国嫦娥四号探月任务”获得月球村协会颁发的“优秀探月任务奖”,成为该奖项首批获奖项目。
2020年
1月11日,
中国科学院院士和
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19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嫦娥四号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探测到月幔物质出露的初步证据”稳居榜首。
世界纪录
2019年1月3日,搭载“玉兔二号”的“ 嫦娥四号”探测器完成了背面的首次着陆(
吉尼斯世界纪录)。
截至2022年3月9日,中国的“玉兔二号”月球车已在月球上运行了40个月球日(1个月球日约等于28个地球日),成为运行时间最长的月球车吉尼斯世界纪录。
纪念邮票
2019年11月1日,
中国邮政发行《科技创新(二)》纪念邮票1套5枚,其中第一枚《嫦娥四号》的画面表现探月工程“嫦娥四号”着陆器、“玉兔二号”巡视器、“鹊桥”中继星等。
总体评价
嫦娥四号任务,首次实现人类探测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首次实现月球背面与地球的中继通信,首次实现低频射电天文观测与研究,将开启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
嫦娥四号探测器的着陆地在
南极-艾特肯盆地的
冯·卡门撞击坑,是月球背面一个巨大的撞击陨石坑,也是整个太阳系固体天体中最大最深的盆地,月面
凹凸不平,“玉兔二号”面临着比“
玉兔号”更大的挑战。(
新华网 评)
月球背面比正面更为古老,
冯·卡门撞击坑的物质成分和地质年代具有代表性,对研究月球和太阳系的早期历史具有重要价值。月球背面也是一片难得的宁静之地,屏蔽了来自地球的无线电信号干扰,在此开展低频射电天文观测可以填补射电天文领域在低频观测段的空白,为研究太阳、行星及太阳系外天体提供可能,也将为研究恒星起源和星云演化提供重要资料。(《
北京晚报》 评)
玉兔二号是人类首次实现月球背面着陆的航天器,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玉兔二号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开启了中国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奥秘的时代,标志着中国进入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
光明网 评)
嫦娥四号任务是中国探月工程四期的首次任务,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了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首次实现了月球背面同地球的中继通信,并与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开展了具有重大意义的国际合作。这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亲切关怀和坚强领导下,航天战线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是中国由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新时代中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新标杆新高度,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作出的又一卓越贡献。(
中共中央、
国务院、中央军委致贺电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