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屏箫产于贵州省
玉屏县,是箫中的珍品。其造型、制作和音色别具一格,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吹奏乐器和观赏收藏的工艺精品。清人诗中写道:“曾过扬州廿四桥,玉人吹处月华招;那知双管传仙调,端在平溪制更高。”“平溪”便是今天的玉屏县。玉屏箫,其选材非常严格,讲究,工序繁琐细腻。箫笛制作师傅们专注痴迷,可谓融入
心血和情感,每每一只中意的箫制作完成,皆有完成重大
使命的感觉。台湾制箫名家说箫的音色达到
纯正、圆润、明亮、实满、松弛、
浓醇、劲力等七项要求。玉屏洞箫可以说完全具备这个上品之要求。
简介
玉屏箫产于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分为玉屏洞箫、玉屏琴箫、玉屏南箫、玉屏尺八等种类。YPXD/玉屏箫笛是注册的国际品牌,玉屏箫是该品牌关联的其中一个产品,玉屏箫笛品牌有指玉屏箫和玉屏笛子,其造型、制作工艺传承了400年,明朝、清朝期间曾经是朝廷贡品,其特点是在箫身手工雕刻龙、凤凰、梅花、兰花、竹子、菊花、松树等图案,雕刻图案分为浮雕阳刻和阴刻2种,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并具有观赏收藏价值的工艺精品乐器。“仙到
玉屏留古调,客从海外访知音。”是民间流传的带有神话色彩的诗句。
乐器特点
玉屏箫用贵州
玉屏侗族自治县出产的竹子制成,遂因此而得名。
玉屏箫笛是我国著名的传统竹管乐器,以音色清越优美、雕刻精致而著称,是民族乐器中的精品, 是玉屏侗族、汉族、苗族、土家族等多民族文化发展融合的结晶,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工艺价值。许多箫笛艺人都为它的发展作出过贡献。玉屏箫笛取材于当地的小水竹,竹节长而均匀,壁厚薄适宜,质地坚实。它的制作,要经过制坯、雕刻、成品三个流程,七十多道工序。品种由一箫一笛,已发展为七箫十二笛一百多个花色品种。玉屏箫笛厂是中国四大民族乐器生产定点厂家之一。玉屏箫笛,不仅是一种民族乐器,同时也是一件高雅的工艺品,其历史悠久,驰名中外。
历史发展
玉屏箫的制作始于明代万历年间(1573)距今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
明、清两代,玉屏箫曾作为贡品,故又有“贡箫”之称。在1896年和1973年的伦敦和巴拿马国际展赛会上,玉屏箫分别获得金奖和银奖,是我国在世界上首获荣誉的乐器。玉屏箫采用玉屏和邻近镇无、耀山等地所产的小水竹制作。这种竹子生长于湘黔交界的崇山峻岭之中,溪水与岩石交错之处,竹节长、竹管细、竹质坚硬、纤维细密,是制箫的良好材料。
《黔南丛书·黔语》载:“去玉屏十五里曰羊坪,产美竹。有郑氏辨其雌雄,制成箫材,含吐宫徵,清越微妙,是以天下之言箫必首郑氏。”清人
田榕编纂的《玉屏县志》也说:“平箫,邑人郑氏得之异传,音韵清越,善音者不减凤笙。”明、清两代,玉屏箫曾作为朝廷贡品,故又有“贡箫”之称。在1896年和1913年的伦敦和巴拿马国际展赛会上,玉屏箫分别获得金奖和银奖,是我国在世界上首获荣誉的乐器。
古代传说
“仙到玉屏留古调,客从海外访知音。”民间流传的这两句带有神话色彩的诗,表明了玉屏箫的神奇来历和世界声誉。当时传说,古时有一位自称“鹿皮大仙”的道人,远路云游到此,留连清远山水,茂林修竹,并与当地一位姓郑的寒士结成莫逆之交。道人善音律,每有感怀,便欲寄兴丝竹。可是当地佳竹虽多,却无箫管,于是道人便伐竹自制,并授郑氏以吹奏之法。不久,道人飘然离去,制作技艺被郑氏承传下来。此后,玉屏便有了箫笛生产。
制作工艺
玉屏洞箫内径大约在1.6-1.7厘米左右,玉屏琴箫内径大约1.3-1.5左右。玉屏南箫内径2.0左右,有8孔和6孔之分,8孔箫分为正手和反手箫,6孔箫通用型,无正反之分,按照
十二平均律定调。
玉屏箫制作工艺历史悠久,是传统手工箫的典型代表,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它以生长在玉屏县境内的一种特有的水竹为原料,经过取材、制坯、雕刻、成品4个工艺流程,制作工序繁多复杂,且均采用手工制作。从伐竹到制成,箫制作有24道工序,调音笛有38道工序。最后在箫笛表面刻以诗画,管身的古铜色彩刻上各种图案、诗词更显得古朴典雅。
玉屏箫中尤以“龙凤屏箫”最受欢迎,它是雌雄成对的策管。雄的略粗,雌的稍细。吹奏起来雄箫音浑厚洪亮;雌箫又音色圆润含蓄而隽永。雌雄合奏,好似一对情侣在合唱,是那样的协调和谐,娓娓动听。
取材
制作玉屏箫笛的材料要求非常严格, 传统玉屏箫笛曾经采用紫竹、
水竹为材料。玉屏箫笛制作多采用紫竹、桂竹(金竹)作为材料,紫竹是制作箫笛最佳的选择,制作的箫笛发音敏感。制作箫笛选择材料也很讲究,砍伐竹子须在立冬后两月内为好。这时的竹子含水和糖份糖分少,做出的箫笛不易开裂和霉变,使得箫笛的音准在标准范围以内。
选取的竹材须杆直,头尾大小(取材部分)匀称,竹节稀(30公分以上),且生长三年以上的水竹。制作玉屏箫笛的材料多取自于本县的
飞凤山和
太阳山上。这两山上生长的一种质地极优良,材料有紫竹、桂竹等,制作高档产品的好材料。取材环节共有四道工序:选材、下料、烘烤校直、检验入库。
制坯
刨外节:也称粗刨,就是刨平竹子的节头部分
刮竹:将竹材刮去外皮
选材、下料:根据需制作产品品种的长度、粗细,挑选符合要求的竹材下料
通内节、打头子
再次烘烤加热校直(称为精校)
刨二道节(也称精刨)
弹中线、滚墨线
打音孔
水磨
修眼
箫的制作须增加“开叫口”“开花窗”二道工序。制坯工艺中,以传统扁箫制作过程中的夹扁竹和开叫口最为关键。夹扁竹技艺为当前国内箫笛制作仅有的一项绝艺。解放前,这一绝艺属郑氏专有,秘不外传。至上世纪五十年代,才得以公开。夹扁竹是处理生竹的一道工序。系用柴火将竹料烤“熟”,用铁钳从头至尾依次轻夹竹管,使之渐成椭圆形扁竹,并以木夹校直。“叫口”即箫的吹孔,开得不适、音量、音色、音准都受影响。
雕刻
玉屏箫素以雕饰精美而著称,一般是在管身外表涂以古铜色彩,然后雕刻出细腻而逼真的山水、花草和鸟兽等各种纹饰,有的图案取材于民间故事、诗词和典故。如有名的“龙凤图”,既是选自《东周列国志》中的“
龙凤呈祥”神话故事。在雕饰艺术的布局上,更妙于诗与画的谐和,色调与纹样的统一,竹材的自然斑纹与诗词的协调,使之工艺纤巧,有较高的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
箫笛雕刻分刻字、刻图。传统产品最初只刻店铺字号、日期。1930年起,始有龙凤、花卉、山水雕刻,雕刻内容其后逐步丰富。雕刻大致分为脱墨磨字、粘贴图样、雕刻、水磨纸屑四道工序。
刻字用单刀。行、草、篆为阴雕,隶为阳刻。传统雕刻,按“永字八法”归纳为搠、戮、划、剔、凿、挑、剜、拓8种刀法。在运刃上,按竹质纤维分竖刀、横刀;按字体笔画分顺刀、逆刀;按材料与字体结合分竖顺竖道、横顺横道,斜顺斜逆等。
刻图,初用单刀,运刃须滑回,速度较慢。上世纪六十年代,始改用双刀刻图。各种刀法皆一挥而就勿须滑回,横竖顺逆,运用自如。构图采用条幅式,阴雕。1980年起,始有盘龙浮雕。
成品
经过烘烤上镪水、水磨洗涤、填色、揩去颜色、上漆四道工序。在四道工序中以打磨工艺为主。原始打磨用骨节草,擦去箫笛表面尘垢,再用玉钏子打磨光亮。1958年后,改用水砂擦笛,寿珠子打磨。此艺沿袭至今。只需经过取材、制坯、雕刻、成品四个精工细作环节,方可制作出工艺精美,音色纯正的箫笛。
外观特征
玉屏箫的选材十分考究,制作工艺极度为精细。所用竹材都是在冬季采伐,经过选料、烤竹、刮皮、通节、开吹孔、音孔和校音等20多道工序而成。全长70厘米左右,管身呈扁圆形(系人工夹扁),所开孔为椭圆形,
孔壁向内呈25度斜面,使发出的声音非常优美动听。 玉屏箫素以雕刻精美而著称,一般是在管身外表涂以古铜色彩或浅黄颜色,然后雕刻出细腻而逼真的山水、花草和鸟兽等各种纹饰,有的图案取材于民间故事、诗词和典故,如有名的“龙凤图”,即是选自《东周列国志》中的“龙凤呈祥”神话故事。在雕饰艺术的布局上,更妙于诗与画的谐和,色调与纹样的统一,自然色彩(竹的斑纹)与诗词的协调,使之工艺纤巧,有较高的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
传承发展
玉屏箫笛,名扬海外,在中国乐器中独树一帜。1913年在英国伦敦国际工艺品展览会上,获得银质奖;1915年在美国
旧金山为纪念
巴拿马运河开通而设的太平洋博览会上,获金质奖。它是中国最先获国际大奖的民族民间乐器。在1913年伦敦举行的国际工艺品展览会上获得银质奖。1923年,又在巴拿马获得金质奖。玉屏箫笛不但畅销全国,还远销东南亚、欧美等地。
1949年后,箫笛制作技艺得到保护。50年代,
周恩来总理将玉屏箫笛作为珍品,赠送来访的国际友好艺术表演团体;1988年,
邓小平的女儿
邓琳订做了玉屏龙凤箫笛及牛角手杖作为对其父母的寿礼,深受邓小平同志的喜爱。1991年,玉屏浮雕和微刻龙凤箫笛新产品,又荣获北京第二届
国际博览会银奖。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前期,是玉屏箫笛发展的鼎盛时期,产品连年获省、部优称号,最高年产量五十余万支,产值八十余万元。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民族乐器受到很大的冲击,箫笛制作技艺的保护和发展形势严峻。应对
玉屏箫笛制作技艺进行抢救、保护,这项特色手工技艺很快就会在世间绝迹。
国家非常重视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玉屏箫笛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的
刘泽松、姚茂禄等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相关点评
玉屏箫的音色圆润、柔美,古色古香,尤以“龙凤箫”更为独特。这是两支雌雄为配的对箫,上雕刻精致的龙凤图案。雄箫略粗,上刻腾龙,发音宏亮、奔放,有如浩瀚大海,漫无边际;雌箫稍细,上刻彩凤,音色柔和、含蓄,犹如青烟袅袅,永无尽处。雌雄对箫合奏,形音相映,宛如男女重唱,音响和谐,情趣盎然。海外侨胞,多把它作为心爱之物,珍藏身边,时时抚弄。此物只
应家乡有,异国哪得几回闻?每有机会,总要买上几对带去,与知音共赏,以慰抒发“龙的传人”思乡之情。
玉屏箫是优良的独奏乐器,更适于合奏或伴奏。常用于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等民间器乐合奏,与古琴合奏,效果更佳。在
昆曲、越剧和
粤剧等地方戏曲伴奏中,玉屏箫是重要的乐器之一,多用于表现幽静、娴雅等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