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麈
汉语词语
玉麈,汉语词语,读音yù zhǔ,即玉柄麈尾。 麈,古书上指鹿一类的动物,其尾可做拂尘。出自《晋书》卷四十三。
解释
即玉柄麈尾。 麈,古书上指鹿一类的动物,其尾可做拂尘。在古代色情小说中,玉麈常用来借指男人的性器官。
典源
晋书》卷四十三〈王戎列传·(从弟)王衍〉~236~
正始中,何晏、王弼等祖述老庄,立论以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无也者,开物成务,无往不存者也。阴阳恃以化生,万物恃以成形,贤者恃以成德,不肖恃以免身。故无之为用,无爵而贵矣。」衍甚重之。惟裴頠以为非,著论以讥之,而衍处之自若。衍既有盛才美貌,明悟若神,常自比子贡。兼声名藉甚,倾动当世。妙善玄言,唯谈老庄为事。每捉玉柄麈尾,与手同色。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改更,世号「口中雌黄」。朝野翕然,谓之「一世龙门」矣。累居显职,后进之士,莫不景慕放效。选举登朝,皆以为称首。矜高浮诞,遂成风俗焉。衍尝丧幼子,山简吊之。衍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衍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于情。然则情之所钟,正在我辈。」简服其言,更为之恸。
典源译文
正始年间(240~249),何晏、王弼等继承发扬《老子》、《庄子》思想,提出论点认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无这东西,可以揭开万物的规律,使人事各得其宜,它是无处不存在的。阴阳依赖它以化成万物,万物依赖它以生成有形之体,贤者依赖它以修成自己的美德,不肖者依赖它可以免除灾祸。所以无大有用于人,无爵即可以大贵了。”王衍很推崇这种理论。只有裴危页认为这种理论是错误的,写文章加以驳难讽讥,而王衍不予理睬,我行我素。王衍既有盛才,又有美貌,聪敏若神,常自比子贡。加之声名狼藉,为当世人所注目,擅长玄言,只以谈《老》、《庄》为事。常常拿着玉柄尘尾,手与玉柄同色。对《老》、《庄》中他认为不妥的义理,随口加以更改,世人号称“口中雌黄”。朝野多有趋附者,称为“一世龙门”。王衍屡次居显要官职,后进之士,莫不仰慕仿效。被推荐登朝入仕的,第一个被称道的就是王衍。矜持清高,虚浮荒诞,遂成为一代风气。王衍曾有一幼子夭折,山简前去吊唁,王衍悲痛得无法克制,山简说:“怀抱中的小孩,何必这样悲痛呢。”王衍说:“圣人会忘掉情,下等人不知道什么是情,这样看来,情都集中在我们这些人身上了。”山简很佩服这话说得好,自己也悲痛起来了。
出处
卢照邻行路难》诗:“金貂有时换美酒,玉麈但摇莫计钱。”
姜夔 《湘月》词:“玉麈谈玄,叹坐客、多少风流名胜。”
李东阳《送文宗儒太仆还南寺》诗:“锦囊秀句压骚人,玉麈雄谈惊坐客。”
龚自珍 《行路易》诗:“袖中芳草岂不香,手中玉麈岂不长。”
参考资料
典故 挥玉麈.搜韵网.
晋书.红潮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1-10-19 08:52
目录
概述
解释
典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