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直,本名王金保,字丽泉,后改名王益保,字君直,以字行。王君直是王敬熙之子。同治六年(1867)10月30日生于
天津。1905年,在学部左侍郎严修保荐下,王君直任学部主事,授朝议大夫。1915年,任长芦京引盐商代表。1927年9月,被推选为芦纲公所纲总,同年当选天津商会副会长。1928年10月,因“芦盐五纲总案”被
南京国民政府羁押,转年解往南京,先居南京国民政府参军处,后居南京大华饭店听候结案。1931年1月11日在大华饭店病逝。
人物生平
王君直身居长芦盐务纲总之职,因此元升园经常为他票戏提供方便。他经常参加“
春阳友会”的活动。该会是北京有名的
票友组织,在此王君直结识了许多名演员、名票友和名
琴师,盘桓日久,京剧技艺不断精进。王君直虽为票友,却得过
谭鑫培亲授,学唱
谭派表演造诣很深。王君直嗓音极佳,清亮醇厚,酷似谭氏。一日,他在某饭庄乘酒高歌,恰好
谭鑫培宴于邻座,听后十分惊异,对同座说:“嗓音和唱法很像我!”王闻讯即过席拜访,自此与谭鑫培订交。每逢
谭鑫培演出,王必到场观摩。谭每次到津,亦必与王聚首。
谭鑫培先生晚年的艺术已登上巅峰,当时
梅兰芳先生刚刚出道不久,虽然有了一定的名气,但是毕竟与谭老板的名气和声望还有距离,尽管谭老板十分看重梅先生,但是真正促成二人合作演出的是王君直先生。有一次,谭老板准备上演《
桑园寄子》,需要一位好名旦与之配戏,这时君直先生主动向谭老板推荐梅先生,两人
珠联璧合,此事被传为菊坛佳话,同时也体现了王君直先生的慧眼独具。
身为票友,王君直先生与专业演员联系最广,其中许多专业演员都受过他的直接指导。
余叔岩经常随其左右,虚心请益。
余叔岩未出名时,常在天津元升茶园演出,每次都请王君直在后台为其把场,王在元升园主演《
空城计》时,
余叔岩还陪演过剧中的王平。
余叔岩先生在津门亮相时艺名“小小
余三胜”,时年13岁,在津门著名京剧艺人
孙菊仙、
李吉瑞、
尚和玉等班里唱前场,扮相清秀,嗓音甜润,行家们已看出是个好苗子,然而好景不长,17岁时倒仓,哑得几乎不能出声,改在前场演武生戏,但是跟头又翻得不行,为了还能吃戏班这碗饭,决心重投科班学习武戏,这时多亏了王君直先生将他拦住,以长辈的身份要求余叔岩不要唱武戏,应关起门来学习,调养好身体。他首先教
余叔岩学习诗文、音韵、书法。等到嗓音恢复后再度登台演出,“小小
余三胜”更名为
余叔岩。此后,
余叔岩无论唱腔还是做派,都蘸满了浓郁的书卷气,格调自然高人一筹。后来
余叔岩成为最早的
四大须生之一,享名全国,仍念念不忘当初王君直半师半友的情谊。王君直热心公益,时常参加义务演出,同时对艺术毫不保守,有问艺者无不倾囊相授。
人物成就
王君直是著名的京剧票友。百余年来,京、津两地的民间票戏活动十分活跃,票房林立,票友众多,许多票友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精深的艺术造诣,他们对京剧艺术的发展极为关注,倾注了大量心血,同时为京剧界人士的合作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王君直在票戏期间,京剧名宿
杨小楼、
梅兰芳等,均曾与之配演,轰动京师。他专业的票戏水平,位居“票界三王”(即王君直、王瘐生、王颂臣)之首,为京剧的传播和振兴做出了巨大贡献。
人物作品
王君直擅长书法,以小楷见长,作品有《君直先生临查升宫词百首》行世。
王君直余叔岩半师半友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天津,城里商户遭到火焚,损失惨重。事后金声园易主他人,经过重新修葺,更名为元升茶园。
重新开业时,台口两边的柱子上多了一副漆金抱柱联,上联是“元气转洪钩,如闻盛世元音,俾孝子忠臣各存元善”,下联是“升高调凤琯,自有闲庭升步,合来今古往永庆升平”。彼时,尚未成名的余叔岩经常在元升园出演,且每有演出,必烦请天津票界翘楚王君直在后台为其把场。王君直还把为自己操琴的雅韵国风社琴票李佩卿推荐给余伴奏。王君直虽为票友,却得过潭鑫培亲授,学唱谭派有很深造诣。余叔岩经常随其左右,虚心请益。
王君直身居长芦盐务纲总之职,因此元升园经常为他票戏提供方便。他在那里演《空城计》,余叔岩陪演剧中的王平。后来余叔岩成为最早的四大须生之一,享名全国,仍念念不忘当初王君直半师半友的情谊。
1915年2月1日晚10时许,元升茶园正在演戏,突然楼上南角的桅灯燃着楼顶,霎时火起,园内秩序大乱,观众争相向外逃命,人声鼎沸,不堪名状。
所幸南五区巡长吉凤来和东三区区长及岗警若干名及时赶到,将火扑灭。虽然损失不太严重,但还是因修葺毁坏之处停业数天。
自清同光时期至民国二十年(1931),金声茶园在娱乐业激烈竞争中维持了60多年。这期间,因为频繁更换股东的缘故,每换一次股东改一次名称,所以该茶园还曾有过景春、景转、中天仙、福仙等名,但其最盛时期是金声和元升阶段。
进入民国以后,由于一大批新式戏园在天津兴起,旧式茶园无力与之抗衡,演出营业逐年衰微。元升园终于在1931年倒闭,原址一分为二,卖与他人做了仓库和木材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