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启康
心理学家、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王启康(1924年12月—2023年1月13日),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理论心理学家、教育家,中国心理学会会士,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离休教授。
人物生平
1924年12月,王启康出生于河南省镇平县。
1930年8月至1944年8月,先后在河南省镇平县袁营村小学、河南省内乡县天昭寺宛西联合中学、内乡县开封高中学习。
1944年至1947年,先后在河南省镇平县镇南小学、城泰院小学以及镇平县中学担任教员,期间还曾在河南大学医学院法律系学习。
1949年1月,进入中原大学政治学院学习。
1949年5月至1950年10月,任中原大学政治学院教育学院辅导老师。
1950年10月至1952年7月,在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研究生班学习。
1952年8月至1953年12月,任华中师范学院教育教研室教员。
1953年12月至1955年7月,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师进修班学习。
1955年8月至1980年9月,任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系讲师。
1980年9月至1983年7月,任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系副教授。
1983年9月,任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系教授。
1994年,离休。
2016年,当选为中国心理学会会士。
2023年1月13日,在深圳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99岁。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王启康的学术贡献分为四个方面:第一是关于心理学方法论的研究。他从青年时代就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不仅撰写了多篇文章专门论述辩证唯物主义与心理学研究的内在联系及其指导意义,还明确提出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应该遵循独立性、最大包容性、发展者等三个指导原则,还自觉地把辩证唯物主义作为自己科学研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切身践行用自己的心理学研究来表明这种方法论的有效性。
第二是关于心理学基本理论的研究。他提出中国理论心理学研究应“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对心理学研究的指导作用”,认为理论心理学是一个兼具学术意义和社会意义的重要领域,不仅具有对心理学研究的指导职能,而且具有社会文化职能和教育职能。王启康先生特别在关于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问题、关于心理生活的分类问题、关于人的基本心理过程问题以及关于心理生活的内部统一问题等心理学基本理论做了广泛深入、精致独到的探索。
第三是关于中外心理学史的研究。他非常重视心理学史研究工作,主张从历史的、重要的心理学家那里广泛地批判吸收其思想遗产,来促进和丰富中国当前心理学事业的发展,真正做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并对于如何合理有效地批判吸收提出了四点具体要求。
第四是关于心理学具体问题的研究。他对心理学具体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内容涉及多个主题,例如关于评价的心理机制、关于意识的两个基本理论问题等等。
王启康的一生中先后在《心理学报》等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
人才培养
王启康指导培养的硕士研究生有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彭运石,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江光荣,中山大学教授朱新秤,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郭永玉,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张爱卿,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吴才智等。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王启康是中国心理学、教育学卓越开拓者和建设者,在理论心理学和心理学史领域卓有建树;他一生教书育人、治学严谨、开拓创新、成果丰硕,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中国心理学事业和教育事业,为中国心理学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做出了重大贡献,尤其对中国理论心理学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是中国心理学人的楷模。(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评)
王先生(王启康)是中国著名心理学家,在理论心理学和心理学史领域卓有建树,是湖北省心理学科的主要奠基者和创建者之一,为湖北省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了中国心理学事业和教育事业,培养和影响了大批优秀人才,桃李满天下。(湖北大学师范学院评)
王启康先生是中国心理学界杰出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在理论心理学和心理学学史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绩,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心理学人才,为中国心理学发展做出了显著的贡献,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先生”。(广州大学评)
王先生(王启康)一辈子淡泊名利、治学严谨,为中国心理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也赢得了学界的广泛尊重;王先生的治学精神与高尚品德给我们树立了楷模,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张爱卿评)
参考资料
王启康先生生平回顾.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02 11:07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