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孝锡(1903-1928),字遂五,甘肃宁县人。1918年考入平凉省立第二中学。1924年考入西安国立西北大学,并结识了
魏野畴等共产党人。1925年,在学校党组织的领导下,积极投入反对陕西军阀
吴新田黑暗统治和声援“五卅运动”的斗争。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王孝锡,字遂五,甘肃宁县太昌镇人。王孝锡8岁入太昌义学读书,1918年考入平凉省立第二中学学习。平凉位于陕甘交界地区,有甘肃“旱码头”之称,也是新思潮传入甘肃的主要通道之一。
五四运动爆发后,在各种新思潮新文化的影响和熏陶下,王孝锡有了强烈的反封建观念和意识,开始走上了民主革命的道路。1921年5月,平凉当局为封建遗老魏宝山举行“地方特别纪念会”,平凉二中组织学生参加纪念活动,王孝锡当场发表演说,公开反对封建礼教和学校的陈腐制度,引起校方的不满,被学校以“唆乱秩序”的罪名开除。之后,他长途跋涉到兰州学习,直到平凉二中校长被撤换,才又返校学习,完成中学学业。
1924年3月,王孝锡考入西安国立西北大学。他在西北大学读书期间,正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在中共北方区委的领导下,陕西民主革命运动如火如荼,国共两党合作,在西北大学建立了中山学院,开办农民运动班、军事政治班、妇女运动班、地方行政人员暑期训练班等,传播民主革命思想。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的学生刘含初、魏野畴、
李子洲等知名人士在西北大学任教。他们不仅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还是陕西早期的共产党员。
《新青年》、
《向导》、《独秀文存》等进步刊物和书籍在学生中广泛流传。王孝锡在阅读了这些进步书刊后,思想发生了深刻变化,逐渐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开始投身革命事业。1925年,他积极投入反对北洋军阀、陕西督军吴新田的“驱吴运动”。
五卅惨案发生后,受
刘含初、魏野畴等人的影响,王孝锡参加了“反对英日屠杀同胞雪耻会”“沪案援红委员会”,带领同学们走出校门,示威游行,开展声援上海工人的斗争。由于他在五卅运动中表现积极,被吸收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5年暑假,王孝锡徒步回家,途经永寿县监军镇,向赶集群众讲述五卅惨案经过,号召人们起来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作斗争。回到家乡宁县,他利用这个机会,与外地求学暑期回家的学生
任鼎昌、王彦圣(又名王晓时)、王之经等在太昌镇建立了青年社,参加的人员主要有太昌小学的青年老师和平凉省立第七师范宁县籍学生,共30多人。王孝锡带领青年社成员走乡串户,教导农民遗弃旧风俗,动员男子剪发,女子放足,并带来自己收集的反映新风尚的照片给农民看,对农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思想宣传。青年社以“改造社会”“改造人生观”为口号,在青年知识分子中产生了良好的影响,成为大革命期间甘肃省第一个农村进步青年团体。
参加革命
返校后,王孝锡更加积极参加各种进步组织和革命活动。在西北大学和进步学生一起创办平民学校,帮助失学青年和劳苦大众学文化,灌输革命思想。他发起组织由甘肃籍同学参加的“旅陕青年会”,陇东籍学生有10多人,并起草散发了《告陇东十七县父老兄弟书》。参加陕西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间谍活动的“非基大同盟”,带领同学剿教会,砸十字架,和外国传教士展开面对面的斗争。大力支持
杨虎城团结陕军,反对军阀刘振华围攻西安的斗争。1926年6月,经刘含初、
吕佑乾介绍,王孝锡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5年10月,国民军
刘郁芬部进入甘肃后,在该部工作的共产党员
宣侠父、
钱崝泉等作为政治工作人员也来到甘肃。12月,甘肃省第一个党组织——中共甘肃特别支部成立。1927年3月,为了加强中共甘肃组织的工作和推进国民革命,王孝锡和胡廷珍、马凌山、保至善等人以国民党西北政治委员会特派甘肃省党部党务委员的身份,来到兰州。他们整顿了国民党甘肃省党部,王孝锡担任了省党部青年部长、督办公署政治部主任、甘肃政治委员会会长及第二军事政治学校政治处处长等职务。4月初,王孝锡在市中心辕门广场(今省政府门前)主持召开一次反蒋(介石)动员大会。他手持喇叭筒,向群众宣传马列主义和共产党的纲领,揭露以
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的反革命本质。这次集会,提高了群众觉悟,引导了社会舆论,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右派势力,大长了革命的志气。根据兰州地区革命斗争形势和中共陕甘区委的指示,针对甘肃特别支部组织不健全的实际情况,于同年4月17日,建立中共兰州特别支部,胡廷珍任书记,王孝锡任组织委员,马凌山任宣传委员。为了加强党对青年运动的领导,王孝锡组织成立了兰州青年社,并任社长。青年社以兰州女子师范、兰州一中为阵地,动员300多名进步青年加入组织,展开活动。青年社举办各种形式的座谈会、学习会,在兰州产生了很大影响。
李大钊等共产党人在北京遇害的消息传到兰州后,1927年5月7日,兰州特支和王孝锡在东教场主持召开各界人士悼念李大钊同志集会,介绍烈士生平和遇难经过,揭露反动军阀的罪恶行径。
1927年8月,在中国革命处于严重危机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召开
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开始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农村。根据党组织的指示,王孝锡与胡廷珍回到甘肃宁县太昌镇,与共产党员王彦圣、王之经、任鼎昌等人共同研究行动方针,决定胡廷珍回家乡导河开展活动,王孝锡等在宁县一带坚持斗争。当年秋天,中国共产党邠(陕西彬县)宁(甘肃宁县)支部委员会成立,王孝锡任支部书记,王彦圣任组织委员,任鼎昌任宣传委员(后被派往平凉),王之经任青年委员。中共邠宁支部建立,成为中国共产党在甘肃的第一个农村基层组织。
在发展党组织的同时,王孝锡又恢复和整顿了1925年暑假建立起来的青年社,吸收进步青年参加,壮大青年社力量。组织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浅说》、
《共产党宣言》等,教唱《打倒列强》歌曲,领导青年社开展反帝反封建活动。在他的领导下,宁县太昌镇首先组建学生会,附近各校学生会也相继成立。在此基础上,王孝锡将和盛、焦村、新庄等地学校联合起来成立学生联合会,利用集日上街演说,宣传革命;和游乡串村的外国传教士开展当面辩论,揭露他们的文化侵略行径;鼓动太昌小学学生掀起反对顽固守旧校长杨蕃昌的“逐杨运动”,提出“打倒烂脏校长杨蕃昌”的口号,揭露杨蕃昌的贪污丑行,终于把杨蕃昌赶下了台。宁县县长索呈祥贪赃枉法,任意摊派捐税、粮款,农民不堪重负。为了给老百姓除害,王孝锡组织进步青年及学生,深入开展社会调查,归纳了索呈祥的24条罪状,提出“抗粮、抗款、抗捐”“驱逐索呈祥”的口号,并以“宁县绅民联合会”的名义,写信向甘肃省政府告状。平凉镇守使陈毓耀企图采取高压手段平息此事,追查写信人,更加激起了宁县各界人士和人民群众的义愤,最终迫使当局追回了赃款3000元,撤销了索呈祥的县长职务。
为了进一步了解农村社会状况,把更多的群众组织和动员起来,把革命斗争推向更大更广的范围,1927年夏,王孝锡以行医为名在宁县、长武、泾川、正宁、庆阳、合水、镇原等县开展社会调查,写出了《农村阶级分析》一文。内容包括农村社会各阶级的经济状况和农民群众的生活状况。他分析认为:地主,“其经济在这个社会上是占着最高地位,与绅士立于同等的地位,压迫贫农”;自耕农(中农)“可以自耕而食,自织而衣,在经济上的外交很少,常取各扫门前雪的独立保守主义”,对于政治漠不关心,对于社会问题很难注意;半耕农(贫农)的“土地很少,常有食料不足之虑,不得不乞求于地主的土地,常受地主的剥削,他们的经济是常不足的,不保险的”,所以,贫农是“有革命本质的”;佃农是农村社会中最没有地位的群体,是“社会上具有革命特质”的人;农村中的雇工“是资本主义社会之工人也,他们无家庭可言,无幸福、娱乐可言,只有出卖劳动力于人,维持其不死,社会上最痛苦难堪的,莫过于这一等人”。通过调查分析,王孝锡认识到地主、豪绅是革命的敌人,自耕农、半耕农、佃农和雇工是革命的力量,从而分清了敌我,增强了革命的信心。他坚信:即使在革命处于低潮时期,在共产党领导下,认清敌友,坚持斗争,革命就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王孝锡通过深入调查和认真分析农村各阶层的经济状况、政治地位以及对待革命的态度,于1927年10月写出了《解决中国问题的草案》,提出了解决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的15条办法,主要有:一切地主之土地无代价地没收,一切私有土地完全归组成苏维埃政府的劳动贫民所公有,实现“耕者有其田”;寺院教会的土地,皇族、族官公产的土地、祠田族产的土地、官荒、沙田、湖田等土地,“一律归农民代表会议支配”;农民代表会议(苏维埃)是乡村中的革命机关,一切森林、矿产完全归苏维埃国家所有;一切豪绅、反革命的财产完全没收,废除一切苛捐杂税;改良农业,兴修水利,赞助农民的合作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颁布保护雇农、苦力的法律,保证无产而失去工作能力的人(寡、老、病、废)的生活等。
壮烈牺牲
1928年3月,中共中央作出的《陕西工作决议》指出,实行工农武装暴动,建立苏维埃政权。5月7日,王孝锡参与组织了旬邑暴动。当日凌晨,潜伏在旬邑县城内的起义队伍,首先缴了警察局及守城警察的枪支,农民组织的“红枪会”会员手持大刀、长矛、土枪,越城而入,里外配合一举攻占了旬邑县城,活捉县长李克选和公安局长、粮秣委员及土豪劣神等7人,当日公判并予以处决。接着成立旬邑县临时苏维埃政府和中国工农革命军第2路军,王孝锡担任旬邑县临时苏维埃政府委员。为了扩大起义影响,王孝锡提前离开旬邑县城,前往彬县百子沟煤矿,发动工人暴动。旬邑起义震惊了国民党当局,派民团围攻起义队伍。5月30日,在敌人的疯狂反扑下,旬邑起义失败。
许才升、吕佑乾等7名起义领导人被活埋。王孝锡因在百子沟煤矿幸免于难,王彦圣也受到追捕,他俩先后化装离开旬邑,返回宁县太昌镇。
回到宁县的王孝锡没有因旬邑起义的失败而气馁,毅然扩大党的组织,组建革命武装,继续开展武装斗争。他组织成立中共太昌临时区委,下设宁县、泾河川、长武3个支部,8个党小组,共有党员29名,隶属中共陕西省委。太昌临时区委以太昌小学为活动据点,在宁县和陕西的彬县、旬邑、长武一带开展革命活动。为加强大革命失败后党员的思想教育,王孝锡根据各支部党员的思想状况,亲自制订计划,加强党员的思想教育。给青年社提出“宣传组织工农群众,进行武装暴动,夺取政权”的任务,组织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提高阶级觉悟。这年,甘肃的宁县、泾川、庆阳、合水、镇原、正宁一带大旱,小麦减产过半,秋收无望,地主豪绅乘机囤粮,人心恐慌,成群饥饿的农民自发拿起土制刀枪向地主抢粮。宁县南区农民王瑞珊、傅明玉、邵三纲组织的3支农民武装声势颇大,令地主豪绅和反动当局十分惶恐。王孝锡为建立革命武装,决定将这3支农民武装联合起来,统一组织领导,同国民党反动派和地主豪绅作斗争。经过王孝锡多次说服和争取,3支农民武装终于联合起来,王瑞珊任总指挥,共有1000多人,分驻宁县早胜、石鼓乡和正宁山河镇一带。王孝锡和王瑞珊商议攻打宁县县城,由于反动当局的挑拨离间和分化瓦解,傅明玉出走,邵三纲被杀,王瑞珊被捕牺牲,致使计划未能实现。
1928年11月,刘郁芬部军法处军法官杨天枢携带密令来到宁县,与宁县县长密议逮捕王孝锡。11月26日,杨天枢利用和王孝锡的同学、旧友关系,趁王孝锡不备将其逮捕。面对强暴凶残的敌人,王孝锡大义凛然,从容不迫,挥笔在一家面馆的墙壁上写下了诗二首:“慷慨歌太平,从容作楚囚,暴刀逞一快,何惜少年头。”“书剑漂流二十年,国事无端尚依然。革命未成身先捕,普罗自在人世间。”
王孝锡被捕后,被押送至兰州。在狱中,国民党军警多次对王孝锡严刑审讯,企图从他口中得到共产党的机密,但王孝锡始终坚贞不屈。对于王孝锡在狱中的表现,国民党甘肃当局向中央执行委员会汇报说:“近在宁县捕获在甘共匪首领一名……绝无悔改之心。
12月30日,王孝锡被国民党反动当局杀害于兰州安定门外萧家坪城隍庙(今西北民大西侧山坡上)。行刑时,王孝锡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精神不死”等口号,敌人用毛巾堵塞他的嘴,用刀砍他的臂,鲜血淋漓,他仍然坚贞不屈,慷慨就义,年仅25岁。
后世纪念
王孝锡纪念馆位于宁县城庙咀坪南麓烈士陵园大门西侧。2013年4月完成布展并免费对外开放。2021年对纪念馆进行了展览提升,提升后占地面积220平方米,展览面积450平方米。纪念馆采取图片、实物、塑像、模型、影视、文字等相结合的方式,以宁县红色革命历史和西北早期共产党员、甘肃省第一个农村党组织创建者王孝锡烈士早期革命活动为主题,分宁县革命历史展厅和王孝锡烈士专题展厅,再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宁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奋斗的光辉历程和王孝锡烈士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的幸福事业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参考资料
展馆简介.宁县王孝锡烈士纪念馆.2022-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