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珍( 1926年8月—2021年12月13日),浙江
龙游人,194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1月参加革命工作。195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学历,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北京大学党委原书记。
人物生平
1944年进入浙江省立第八中学(现浙江省衢州第一中学)求学,1947年在北京大学法律系学习并参加
中国民主青年同盟,任北京大学法学院党支部和文法学院党支部支部委员、支部副书记,北京大学学生会副主席,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党总支部(后改为党委)委员,
北京大学学生会主席,
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常委。1950年3月任北京大学党委组织部副部长、部长,校党委常委、党委副书记。1953年任北京大学党委常委、校教务处主任秘书。1956年任北京大学党委常委、校教务处副处长、处长,校副教务长兼社会科学处处长,代理教务长。1966年-1972年“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下放江西“五七”干校、北京大学大兴分校劳动。1972年在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改组工作。1978年任北京大学教务部副部长、部长,校教务长、校党委常委、副校长。1984年3月-1990年11月任北京大学党委书记。1991年1月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校史党史研究室主任、日本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信息大学校长。
离休后长期从事北京大学校史研究工作。曾任中共第十二届、第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王学珍同志,男,汉族,1926年8月生于浙江龙游县,1947年进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就读,1948年1月参加革命工作,194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3月起在北京大学工作,曾任党委组织部副部长、部长,党委常委、党委副书记,教务长、副校长等职,1984年3月至1991年1月任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曾任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第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1991年2月退居二线后,担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第一副主任、中国李大钊研究会首任会长、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副主任、全国高等学校校史研究会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事、中国新闻法制研究中心第一主任、中国埃德加·斯诺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等职务。1998年7月离休。
王学珍同志在解放前就积极投身党的工作。青年时期,他秉持学习改变命运、知识改变国家的理念,虽身处战火纷飞的年代,仍矢志向学。进入北大后,积极追求进步,加入了风雨社和新文学社,阅读进步书籍,进一步坚定了政治立场和追求,投身革命工作。1948年1月,加入地下党外围组织“中国民主青年同盟”。1948年7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跟党走的决心与激情伴随终身。1948年8月,组织成立“新法学研究会”,在北大师生中广泛宣传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团结师生反对南迁、保护校产,为迎接北平和平解放作出了积极贡献。
王学珍同志长期投身于中国高等教育事业,是党的教育事业的亲历者、见证者和建设者。1949年4月,北大成立第一届学生会,王学珍同志被选举为执行委员,之后担任学生会主席。1950年3月至1952年院系调整前,先后作为北京大学党总支组织部部长、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从事党务工作,为北京大学基层党组织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期间受到冲击,他始终坚定党的理想和信念。1977年9月,教育部决定恢复高考,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开始重新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1978年,王学珍同志担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在此期间,他积极贯彻“科教兴国”战略,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目标指引,推动快速恢复教学秩序,带领北大教育事业冲破枷锁,大步发展,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打下了坚实基础。1980年,王学珍同志任北京大学教务长,推动学校选课制、学分制的施行,逐步恢复政治学、社会学等专业。1984年,王学珍同志担任北京大学党委书记,带领北大进行了一系列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推动北大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升,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培养了大批杰出优秀人才。
王学珍同志离休后仍孜孜不倦,在党史校史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1987年北京大学成立党史校史研究室,王学珍同志任主任,开始组织力量搜集整理党史校史资料。担任中国李大钊研究会会长期间,先后举办了多次全国性学术研讨会,编辑出版了《李大钊文集》《李大钊全集》等文献,填补了中共党史研究领域的空白。同时,王学珍同志致力于北京大学校史研究,先后主持出版了《北京大学纪事(1898—1997)》《今日北大(1988—1992)》《北京大学史料》《北京高等学校英烈》《北京高等教育纪事》等著作,20世纪90年代后期起,历经十余年之久编纂完成《北京大学志》。
人物逝世
2021年12月13日21时10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定于2021年12月17日(星期五)上午8时30分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王学珍同志遗体告别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