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峰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王峰, 1971年4月出生于辽宁省葫芦岛,毕业于山东大学文学院,现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教师,教授
人物经历
1996-1999 年就读于山东大学文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
1999-2002 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教师,教授
2022年1月,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院长。
任《文艺理论研究》编辑;
任免信息
2022年1月,华东师范大学聘任王峰为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院长。
研究方向
西方现代文论、诠释学美学、后期维特根斯坦美学、文学史哲学、网络行为研究。
出版图书
主讲课程
文学概论、美学原理、当代西方美学名作导读。
主要贡献
学术论文
1 、 《论文化选择在佛教雕塑艺术中的作用》‚《宗教学研究》 1999 年第 1 期。
2 、 《也谈“内在尺度”》‚《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01 年卷。
3 、 《中国早期佛教雕塑艺术审美嬗变》‚《宗教学研究》 2002 年第 2 期。
4 、 《现代美学视野中的天才与趣味》‚《文艺理论研究》 2003 年第 1 期。
5 、 《将来未来之际的恐惧》‚《山东大学学报》 2003 年第 2 期。
6 、 《中国佛教雕塑艺术的文化学研究》‚《烟台大学学报》 2003 年第 2 期。
7 、 《伽达默尔阐释学中的机敏能力》‚《烟台大学学报》 2004 年第 1 期。
8 、 《布洛赫“希望美学”的内在结构》‚《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2004 年第 2 期。
9 、 《从文本到生活世界》‚《文艺理论研究》 2004 年第 3 期。
10 、 《关于文本阐释意义层次的讨论》‚《中文自学指导》 2004 年第 4 期。
11 、 《作为偶缘性的游戏》‚《求是学刊》 2004 年第 5 期。
12 、 《文本阐释与确定性》‚《中文自学指导》 2004 年第 5 期。
13 、 《误解:文本意义得以确立的一种方式》‚《江苏社会科学》 2005 年第4期。
14 、 《比较文学的中国学派?》‚《天津社会科学》 2006 年第 1 期。
15 、 《效果历史:“看”的视角转换——伽达默尔效果历史观解析》‚《中文自学指导》 2006 年第 1 期。
16 、 《意识流小说与意义的更生》‚《云南大学学报》 2006 年第 2 期。
17 、 《善良愿望如何可能》‚《文艺理论研究》 2006 年第 4 期。
18 、 《本体适度与形态间隙》‚《云南大学学报》‚ 2007 年第 6 期。
19 、 《自我对话的悖论》‚《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2007 年第 6 期。
20 、 《“文学”的建构与重释文学史》‚《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2008 年第 2 期。
21 、 《对“文学经典”问题的诊治》‚《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8 年第 2 期。
22 、 《艺术真的终结了吗?》‚《中文自学指导》 2008 年第 2 期。
23、《维特根斯坦反弗洛依德——文艺心理学的问题所在》‚《文艺理论研究》2010.09。
24、《恩斯特·布洛赫:乌托邦与意识形态批判》(译文)‚《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0.07。
25、《私有语言命题与内在心灵——维特根斯坦对内在论美学的批判》‚《文艺研究》2009.11。
26、《美学是一门错误的学科?》‚《清华大学学报》2009.07。
27、《学术一定要“中国”吗?——对“中国性”的批判性思考》‚《云南大学学报》2009.05。
28、《“文学”的建构与重释文学史》‚《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8.03。
29、《对“文学经典”问题的诊治》‚《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8.03。
30、《“大众传媒时代的文学生产”学术综述》‚《文学评论》2008.02。
专著
2 、 《意义诠释与未来时间维度》(获上海社会科学著作出版基金资助)‚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年 12 月。
3 、 参编《中国古典审美文化研究》‚山东文艺出版社 2002 年 9 月。
教材
艺术美学教程》(合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05 13:13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任免信息
研究方向
出版图书
主讲课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