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曰高(—1678),号北山,
茌平县北八里村人。自幼聪敏,7岁能文,10岁执父丧如成人。清顺治三年(1646年)中举人,顺治十五年(1658年)中进士,入
翰林院,后升工科右
给事中,被选作翰林后,曾当过康熙的启蒙老师,后官至礼部
掌印给事中。
人物简介
王曰高( —1678)
茌平县北八里村人.自幼聪敏,7岁能文,10岁执父丧如成人。清顺治三年(1646年)中举人,
顺治十五年(1658年)中进士,入
翰林院,后升工科右
给事中,被选作翰林后,曾当过
康熙的启蒙老师,后官至礼部
掌印给事中。王翰林死后,康熙亲笔赐赠对联:“忠孝贤良老,文章德业人”。1663年到江南主考,慧眼识才,所取之后出任两鼎甲、五尚书,三大学士,声望渐高。后燕齐江淮地震,王及时上书,请免征放赈,1649年任兵科右
给事中.曾上书“建河工议”强调治河的急要,建议黄、淮合流,提倡疏顺,反对塞填,主张派人专管,均被采纳。后任礼科掌印,主持武场考试,所录榜首皆被军界器重。此后,又多次上疏,请抚功臣,免除浮粮揭发贫婪,修正历法诸事,条条中肯,倍受赞赏。王居官20年,手无余金,著有《槐轩集》10册。关于王翰林,茌平人流传着许多他的轶事传说。他的故事有“早到的学生”、“娶妻”、“贵不易妻”、“三声大炮震宫廷”等,通过《茌平县志》(民国二十四年版)及《茌平民间故事》、《茌博乡音》、《话说茌平》等书籍广泛传播,妇孺皆知。
生活轶事
早到学生
王曰高早年丧父,孤儿寡母,苦度光阴。大年除夕夜,家家户户放鞭炮。王曰高问其母:“娘,这是干么哩?”娘说:“拉鞭花,过年下。”“咱怎么不拉呀?”“咱穷。”王曰高扑闪扑闪大眼睛,说:“娘,你纺花,供我上学,等我当了官,让你天天过年下。”
王曰高长到十来岁,娘送他到村西北一家肖庄人设的私塾里读书,自己要饭织布,供养儿子上学。王曰高是学堂中最贫寒的学生,也是学习最刻苦,成绩最好的学生。每天中午放学,王曰高走得最晚,回来的却最早。老师纳闷,就问他:“曰高,你吃饭了吗?”曰高说“吃了”。“你吃的啥饭?”“两碗粥,两张饼”。老师心里犯疑:穷孩子哪会天天有饼吃呢?第二天晌午放学后,老师就悄悄跟在王曰高的后面,却见他并没有回家,而是跑到村外枣行里拾干巴小枣吃。老师上前盘问王曰高,王曰高流着泪说:“俺娘去要饭,晌午不回来。”老师说:“那你怎么说每顿吃两张饼,喝两碗粥呢?”曰高说:“早晨,俺娘起早做饭,不吃饭就要饭去了,给我留下两碗高梁粥,怕凉了,放到锅底下,放早学回到家,碗里冷了一层皮,这不是吃的两张饼,喝的两碗粥吗!”老师听了,非常可怜,拉着王曰高的手说:“孩子,以后晌午别回家了,我管你饭。”老师家里也很穷,王曰高每天中午就喝老师两碗高粱粥。自此,王曰高学习更加刻苦。后来,曰高中了翰林,被选作康熙的启蒙老师。王曰高深感自己启蒙老师的教养之恩,有“我子孙不得欺负肖庄”之言。至今,八里庄人尊重肖庄人,哪怕见了肖庄的孩童也礼让三分。
娶妻
王曰高年轻时,正逢明朝末年,天下大乱,朝廷无暇科考。王曰高空有满腹才华,穷困潦倒,只好跑到二十里外的刘集当了一名塾师,混几斗红高粱糊口。那时,王曰高三十好几的人了,还没成家。有个好心人给他说了一个一脸麻子、大脚板的丑闺女。这人曾因出嫁坐账尿了炕被当日休掉。王曰高便答应见见。
这一天,王曰高正在私塾外溜达,忽然看见那丑闺女远远地走来,便躲入私塾偷眼观瞧。只见那女人不紧不慢地走着,身矮面丑且不说,那只大脚板足定有一尺三寸长,走路咚咚有声,看年纪也有小三十了,王曰高心凉了半截,想:我再穷,毕竟是个教书先生呀,娶上这样一位丑夫人,岂不让人笑掉大牙?这时,丑女人已走到私塾门前,忽然弯下腰,象要捡什么。王曰高定晴一看,不禁笑了出来,那不正是一摊稀鸡屎吗?谁知丑闺女拾到手里后,竟变成了一个铜钱。这女人把铜钱掂了掂,往上一抛,又稳稳接在手里。王曰高见了,暗暗称奇,心想:这女子眼力非凡,举止不俗,娶之必有后福!于是就找到媒人,说定了这门亲事。果然不出王翰林所料,结婚后,这女子孝顺婆母,温柔丈夫,学问见识竟在王曰高之上。没几年,明朝崩溃,顺治做了大清皇帝,举行全国大考,招贤治国。王曰高连登科第,中了翰林。人们都说,王曰高中翰林,有他夫人的一半功劳和福气。
明君严师
王曰高中翰林后,被选作
康熙的启蒙老师。他在教
康熙期间,每次放学,王翰林总要亲自把
康熙送回宫院门外,康熙说声:“老师回去吧!”王曰高这才回到自己的住处。有一天晚上,放了夜学,王曰高去送康熙,刚到宫门,天空飘起雪花,康熙急忙跑进宫去。第二天早上,康熙又去上学,出来宫门一看,王翰林站在门外,眉毛、胡须上挂了一层白花花的霜雪。康熙问:“老师,您怎么还站在这里?”王曰高回答:“你没说让我回去。”康熙回家跟母亲一说,从此,母亲再也不让老师送康熙了。
王翰林平时对
康熙要求很严,一丝不苟。有时康熙背不会老师布置的诗文,王翰林罚康熙跪,而他自己也陪跪。这一天康熙的母亲去看望儿子读书,恰巧碰见儿子被罚跪,她心疼难忍,上前一把将康熙拉起来,生气地说:“走,咱不念书了。念书也做朝廷,不念书也做朝廷!”王翰林当即据理驳斥:“念书做尧舜,当明君;不念书做桀纣,当昏君。”康熙的母亲一听句句在理,又把儿子按倒,并说:“你跪下,老师多咱叫你起来,你再起来。”
贵不易妻
王翰林自从当了
康熙的老师后,很少回家省亲。
康熙皇帝亲政后,要王翰林把夫人接进京来,就给茌平知县下了道公文。茌平知县想:王曰高如今是翰林大学士了,又是皇上的老师,他还看上那丑夫人吗?富易妻,贵易友,也是人之常情吗!于是就选了一个美貌少女,彩车盛服送进京城,王翰林见了很生气,对县官说:“你这.是要我落千载骂名啊,岂不闻糟糠之妻不下堂的道理。夫人虽丑然见识高超,与我感情甚笃,我怎能贵而易妻?赶快把这个姑娘送回去!”县官以为王翰林嫌姑娘年轻,在皇上面前不好交待,第二次就选了一个和王翰林年龄般配的漂亮中年妇女送进京城,王翰林见了,骂了声:“这个昏官!”就亲自回家接夫人进京。
王翰林把夫人接进京师后,皇太后亲自召见。等见面时,不想竟是如此丑陋的一个大脚妇人,忍不住撇嘴欲笑,伸手揽过宫女打的红伞把脸一遮,王夫人心下明白几分,就来了个顺手牵羊,抓过红伞忙道:“谢皇太后赐伞之恩。”落座之后,皇太后问道:“你
山东出什么?”王夫人答:“出山。”皇太后说:“哪里没有山?”王夫人说:“俺山东的泰山五岳独尊。”皇太后又问:“
山东还出什么?”王夫人说:“出人。”皇太后说: “哪里没人?”王夫人说:“俺
山东出圣人。”皇太后听了,心中暗自佩服。
时间长了,王曰高觉着夫人的一尺三寸的大脚板实在有碍观瞻就和夫人商量是不是把脚也缠得小一点。夫人碍于情面,就勉强缠了些时日,竟也缩减了一寸。恰在这时,朝廷把王翰林应享的十三省的俸禄缩减了一个省。王翰林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的福气竞在夫人的那双大脚上!因此便不再逼着夫人缠脚了,心中对夫人的敬重又增了几分。从此以后,王翰林一直受着十二个省的俸禄,直至临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