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勤祠
新城镇旅游景点
忠勤祠位于新城镇西南新立村,是一组典型的明代建筑,为纪念王士禛的高祖王重光而建,为新城王氏家祠。
基本信息
又名王家祠堂,坐落在桓台新城镇新立村街北,是为祭明代王重光而建。王重光,字延宣,山东新城人。明嘉靖进士,官至户部左侍郎。后因在贵州平蛮督木,死于王事,嘉靖帝有“忠勤可悯”之褒奖,并降旨礼部尚书吴山书“忠勤报国”四字以示嘉奖。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在贵州永宁为王重光立祠以祀,命名为“忠勤祠”。
据《新城县志》记载:“忠勤祠以明万历戊子(1558年)经始,乙丑(1559年)落成,,当时规模宏大,但现存面积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祠院南北长88米,东西宽43米,占地3784平方米。院内有正堂5楹,中间3间出厦。长22米,高14米,进深9.65米,全为砖木结构,瓴瓦起脊,木椽单檐。堂内有合抱圆木柱8根,顶部栋梁上饰有彩绘,内壁墙上镶嵌石碣85块,保存完好。碑文集历代书法名家钟繇、王羲之、王献之、欧阳询、柳公权、虞世南的字刻成,真、草、隶、篆诸体俱备。堂内还有王重光及其属下王、张二指挥的碑刻彩绘像。后堂3间,称为“司马祠”,原是明末兵部尚书王象乾的祠堂,现拓为王士祯纪念馆。? 正堂前东、西厢房各3楹,堂前有双人合抱的古桧两株,左右对称,高约20余米。院东南隅有四面碑1幢,上刻建祠时祭者姓名。祠东50米处为原“碑廊院”,现存石碑9幢。1984年国家对忠勤祠进行了修缮,并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资料
万历十七年(1589年)落成,距今已400余年,王重光,字廷宣,山东新城人,明嘉靖进士,官至户部员外郎。因其秉性刚直,直忤当事,触冒权臣,被贬为贵州布政使左参议,分守贵宁、安平二道,嘉靖三十六年(1577年),北京皇宫内华盖、谨身,奉天三大殿遇雷击遭火,急需修复,嘉靖帝诏令王重光从贵州采伐大木,当时生长大木的原始森林,被3万僮(壮)、苗等少数民族起义军占据,无法进入。王重光受命后,经过充分调查,周密计划,先派兵断绝起义军后援,尔后,率领骑兵,突入起义军首领营寨,“宣布明王朝政令”,以“恩德招降”、“全活三万众”。这样,“不遗一镞,不废斗粮”,安抚了起义军,取得了招抚的胜利。此后王重光深入森林达一年之久,操劳过度,触冒瘴气,于嘉靖三十七年(1588年)以身殉职。嘉靖帝为之感动,认为“平蛮”功成为“忠君”,“督木”殉职是“勤事”,于是亲书“忠勤可悯”四字,并降旨礼部尚书吴山书“忠勤报国”四字以示嘉奖(忠勤祠由此而得名)。翌年,谕旨派山东布政使右参议李一瀚到新城谕祭王重光。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朝廷三殿竣工,嘉靖帝“追叙前烈”,赠王重光为太仆寺少卿,并在贵州永宁为王重光立祠以祀,命名为“忠勤祠”。 王重光死后30年,其次子户部左侍郎王之垣,长孙兵部尚书王象乾为首的子侄们,认为“岁时常酹,贵州祠远,不能近祀”‘“家乡无祠,雅不称成功之盛德”。于是奏得万历皇上的恩准,于万历十六年(1588年),在家乡新城又立忠勤祠。
内部构造
树木
明末清初祠盛时,忠勤祠占地30多亩,碑碣林立,松柏参天,翠盖浓荫,肃穆庄严,大门外广场前有制门,制门的青石柱上方,刻有“诸侯戴露朝天”圆雕,中间的石额是“登辛丑科进士王重光”,边联是“万里勤王忠侔日月昭青史,一身殉国气作山河壮紫宸。”广场边均为青砖砌就,条石压顶,制门至大门有笔直的甬道,甬道旁建有碑亭两座,一为石造,一为砖造。大门额上有“忠勤祠”横匾,进大门,便是3间仪门,中间陈列一巨石匾额,镌有礼部尚书吴山书写的“忠勤报国”4个大字。向里便是正厅大院,古厅5间,取中3间又出一厦,使正厅的平面呈凸形。厅前设有月台,环以青石栏杆。东、西厢房各配3间,皆前抱厦。大厅前有两人合抱桧柏两株,一雄一雌,左右矗立,苍劲挺拔,虬枝盘旋,蔚为壮观。
正厅
正厅正中,为王重光的线刻彩绘画像,高与人等,头带乌纱帽,身穿红底绣花袍,手把玉带,端然正坐在虎皮椅上,神情庄重慈和,须髯飘拂,栩栩如生,左侧为王重光次子王之垣刻彩绘像,随王重光伐木溺死于赤水的张、王二帅的线刻彩绘像,神采威严,端庄肃立,分立左右两犄角,一并祭祀,四尊画像均出自名镌刻家之手。左、中、右3面墙镶砌着百余块碣石,记叙着王氏家族类的兴起、功德、人物传记以及当时名人颂跋等。多数石刻是集选历代名家书体,刻石成文。其中有晋代王羲之、王献之,汉代钟繇、唐代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的,还有明代著名书法家董其昌邢侗祝允明申时行、程可中、王象晋的。明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申时行称,“搜古书法,自晋右军大令及唐颜、柳辈,凡数家,择抉前剔,绳连栉比,点画波拂,并出手摹……使人悦目醉心,把玩不能去手,观者可以兴焉。”真可谓“琳琅满目,海内知名”。
后厅
正厅后面,有3间抱厦厅。是王氏后人纪念兵部尚书王象乾的祠堂,名曰“司马祠”,只设有牌位。祠东又分三个跨院,占地面积不小于主院。院后设有接官厅3间,接待二、八月致祭的官员,内悬“四代翰林”匾,进士、举人题名匾,中跨院与后跨仅有一道花墙相隔,墙中有月洞门可通。该院内只有东、西屋各3间,为护祠人所住。前跨院的东侧设有碑廊,内列嘉靖、万历两朝的龙首碑和功德碑10幢,廊外院内还有碑近15幢。东西隅另有大门,便于迎送拜祭者。忠勤祠建筑古朴典雅,加之院内植松柏数百株。四季长青,遮天蔽日,还有碑碣林立,古色古香,祠盛时,达官显宦络绎不绝。
祠堂现状
经沧桑,历浩劫,忠勤祠到1984年底,仅存碑碣130余块,桧柏2株。建筑物只剩大厅,后厅和西厢,也已破烂不堪,其余荡然无存。为了保护这组明代建筑和珍贵石刻,省、市、县三级政府先后拔款数10万元,将大厅、后厅、西厢翻修一新,并修复了东厢、接待室、大门、迎门屏风等,后又陆续征集石刻、碑碣达到185块,修建石刻苑。在院内和院外广场种植花草树木数百株,使忠勤祠基本恢复了原貌,并于1986年正式对外开放,1986年忠勤祠被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省人民政府又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刻列表
列目如下:
1、《忠勤祠》 佚名 1——1
2、《忠勤报国》 吴山书 1——1
3、《颍川王公传》 明萧云举文,集魏钟繇书 1——5
4、《少司徒泺翁王公颂》 明郝杰文,集魏钟繇书 1——2
5、《王氏琅琊公传》 明于慎行文,集晋王羲之书 1——6
6、《王公神道碑铭》 明申时行文,集晋王羲之书 1——8
7、《王公平蛮督木传》 明李惟桢文,集晋王羲之书 1——6
8、《平蛮督木赞》 明蔡明鼎文,集晋王羲之书 1——3
9、《新城县忠勤祠记》 明王锡爵文,集晋王献之书 1——6
10、《乐毅论》 魏夏侯玄文,晋王羲之书。 1——1
11、《孙辽浮图铭记》 北魏佚名 1——1
12、《大隋开皇后刻》 隋李靖书 1——1
13、《泺川王公传》 明郭正域文,集唐虞世南书 1——6
14、《贵州忠勤祠碑》 明黄镆文,集唐褚遂良书。 1——3
15、《少司徒王公督木赞》 明冯琦文,集唐褚遂良书。 1——2
16、《忠勤录序》 明冯琦文,集唐褚遂良书。 1——2
17、《泺川王公墓表》 明王家屏文,集唐欧阳询书。 1——8
18、《刘太淑人传》 明郭正域文,集唐颜真卿书。 1——3
19、《观世音菩萨》 明王象春文,摩唐吴道子画。 1——1
20、《弥勒尊像佛》 明王象春文,摩唐吴道子画。 1——1
21、《恭题两朝谕祭文后》 明焦竑文并书。 1——2
22、《故参议泺川王公以勤事殒》 明申时行文并书。 1——2
23、《忠勤堂碑版集古法书序》 明邢侗文并序。 1——2
24、《忠勤堂帖跋》 明王衡跋并书。 1——1
25、《忠勤堂帖跋》 明叶向高跋并书。 1——1
26、《忠勤堂帖跋》 明王锡爵跋并书。 1——1
27、《忠勤堂帖跋》 明韩取善跋并书。 1——1
28、《忠勤堂帖跋》 明葛昕跋并书。 1——2
29、《碑首载》 明王之垣文并书。 1——1
30、《忠勤祠祭文》 明王之垣文并书。 1——1
31、《祝暇词》 明王重光文,明吴彭年书。 1——1
32、《平蛮之图》 明郑汝壁诗,明周汝初画。 1——1
33、《伐木之图》 明申时行诗,明周汝初画。 1——1
34、《运木之图》 明郑汝壁诗,明周汝初画。 1——1
35、《寄诸儿辈诗》 明王重光自书诗。 1——1
36、《新城王氏大槐记》 明钱汝梁文,明邢侗书。 1——1
37、《李三才诗》 明李三才自书诗。 1——1
38、《寿王见翁》 明翁正春自书诗。 1——1
39、《寄题大司徒见翁王老先生长春园三首》 明程可中自书诗。 1——1
40、《寄见翁老年丈》 明萧守身自书诗。 1——1
41、《送少司徒王老先生归省》 明徐学谟等自书诗。 1——1
42、《游新园奉题一律》 明程可中自书诗。 1——1
43、《祝允明诗》 明祝允明自书诗。 1——2
44、《沈庭芳诗》 明沈庭芳自书诗。 1——1
45、《按察使王公传》 明赵秉忠文,明刘重庆书。 1——6
46、《长春园诗二十韵》 明王之垣自书诗。 1——1
47、《蟾宫石题记》 明王之垣书。 1——1
48、《辞世小言》 明王象晋文并书。 1——1
49、《张仙像》 宋苏洵等诗,明周兆龙书,明余士画。1——1
50、《草诀歌》 明董其昌书。 1——4
51、《秋声赋》 宋欧阳修文,明董其昌书。 1——1
52、《雪香翁家传》 清石韫玉文并书。 1——1
53、《赤壁赋》 宋苏轼文,清成亲王书。 1——1
54、《桃花源记》 晋陶渊明文,清林则徐书。 1——1
石刻内容
“忠勤祠”内石刻共百数十种,琳琅满目,海内知名。忠勤祠石刻的拓件在清朝后期,民国初年,多装订成册,推向社会,广为流传,影响很大。2003年桓台县政协委员会精选忠勤祠114方石刻,编印成《忠勤祠帖》 ,著名学者欧阳中石先生为忠勤祠帖写序,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先生为忠勤祠帖题写了书名。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01 20:56
目录
概述
基本信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