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福(英文名:Charles Wong,拉丁名:Wong Chin Foo,1847年—1898年),男,出生于中国山东省
即墨区。曾用名王彦平、王缓祺。美国华裔报人和民权领袖。
人物生平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王清福(英文名Charles Wong,拉丁名Wong Chin Foo)出生在山东省
即墨城西郑家庄,王家在
太平天国战火中衰落,父亲王方中领着王清福乞讨流落到了烟台。在烟台,王氏父子被一对美国
浸信会传教士夫妇收留。
19世纪60年代中期,这对夫妇带着王清福来到美国。在美国,王清福取了西文名字Charles查尔斯(Charles Wong)。王清福先后在华盛顿的浸信会学院(今
乔治华盛顿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州的路易斯伯格学院(今巴克奈尔大学)就读。在美国学习期间,他成绩优异,还得到学校的表彰。他完成学业后,并没有立即回国,而是耗时数月游走美国,直到他对美国国情有所了解之后,方才回归祖国。
王清福回国后曾在镇江海关担任比较重要的职务。根据美国报刊报道,王清福后来似乎组建了一个反清组织,并通过海外关系从国外购买了一批枪械。但这批武器在运回中国经过海关时被清政府发现。王清福从此成了清王朝的钦犯,他不得不四处流亡,积累的财物也损失殆尽。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王清福只好抛妻别子,亡命美国。
1874年4月3日,王清福在密西根州宣誓归化为美国公民。
1883年,王清福在纽约创办了美国的第一份华文报纸《华洋新报》。这份报纸同时还出了英文版《Chinese American》。
1884年7月30日,王清福在纽约市贝尔街32号组织了华人聚会,聚会的主要议题,就是要组建华人参政联盟。
1892年9月1日,美国东部的华人在纽约市举行大会,讨论如何应对排华的吉利法案。“华人平等权利联盟”,在大会上宣告组成,王清福被推举为联盟的秘书长。
1893年,王清福在芝加哥创办了第一份中文报纸《华洋新报》并任主编,其英文名称仍沿用The Chinese American。上面刊登了一张有趣的图片: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龙,利爪死死握住了美国鹰,而这只美国鹰口里衔着的是1882年美国国会通过的排华法案(The Geary Act)。
1893年1月,王清福作为“美国华人平等权利联盟”的代表前往美国国会出席听证会,就《
排华法案》作证。
1897年秋,王清福再次发动了向美国国会请愿废除排华法案并争取华人
投票权的运动。此时,王清福已担任美国华人平等权利联盟主席。
1898年,王清福借赴香港为美国的奥马哈世博会组织中国展团之机,前往山东与家人团聚,在那里突然病倒,在威海因心脏衰竭猝然离世。
主要成就
最早赴美国的五位留学生之一
1954年,美国一家机构发布了一项调查结果,在清政府1876年送出第一批官派留学生赴美国之前,曾有5位中国学子在美国的学校里得到学位,王清福就是其中一位。
最早在美传播中国文化的先驱
王清福观察发现,当时美国排华的言论,都是出于对中国人、中国文化的无知和有意的误导。王清福一方面对当时泛滥于美国的庸俗社会进化论、白人种族优越论据理批驳;同时特别注意对中国文化优秀成分进行宣介。正是在反对排华风潮的抗争中,王清福成为最早向美国
大众传播和解说中国文化的先驱。
争取华人的平等权利与尊严的先驱
19世纪70年代后,美国的种族关系快速逆转。“白人至上”思潮卷土重来,与之并行的,是一波接一波的反华排华浪潮。在伏案写作之外的大量时间里,王清福往来于美国各大城市,以及加拿大一些有华人的城市,进行巡回演讲。仅在1876年一年中,他就作了80余场演讲。王清福在演讲中用事实和辨析一再申明:美国人应该了解和尊重中国文化及其道德价值;
基督教文明和儒家文明在教人与人为善的道德原则上,基本是相同的;基督教文化不应该有独霸心态,不应该排斥而应接纳其他文化。
创办首份中文报、首创词汇“美籍华人”
1883年,眼看年前实施的《
排华法案》危及同胞利益,王清福不再陶醉于演讲清谈,创办美东地区第一家中文报纸《美华新报》,率先提出
华裔美国人(Chinese American)法律概念,旨在启动民智,争取民权。
1893年,王清福在芝加哥创办了第一份中文报纸《华洋新报》并任主编,其英文名称仍沿用The Chinese American。上面刊登了一张有趣的图片: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龙,利爪死死握住了美国鹰,而这只美国鹰口里衔着的是1882年美国国会通过的排华法案(The Geary Act)。
在《华洋新报》上,王清福不停地劝说华人放弃
陋习,树立华人自重自尊新形象。他还试图把在美国的华人各种帮派和社团团结到一起,推进华人进入美国主流社会。他还在许多美国著名杂志上发表文章,向美国人陈述中国文明的成就。
运筹组建华人参政联盟
在美国国会通过第一个排华法案两年后的1884年7月30日晚上,一群华人聚集到了纽约市贝尔街32号。聚会的主要议题是要组建华人参政联盟,力争在美国的政治体系内为华人争取权益和尊重。这次会议被后来的研究者视为美国华人选民参政意愿的第一次集体表达,会议的组织者就是王清福。
会议以王清福演讲开场,他对为什么要组织华人参政联盟作了阐述:“在美国政治的汪洋大海里,这种努力也许只是一小滴水。但是如果这种努力早就开始,排华法案也许就会被防止……你们要知道,那些现在统治你们的政治家都是十分胆小的人,而且会随风转舵。如果你不去
投票,或不想投票,他们就会把你看成小爬虫。当你出现在投票箱前时,你就会被看成一个人……”
然而,就在第一部《
排华法案》推出10年之际,美国国会又通过了排华的《吉利法案》,其中条款比1882年法案还苛刻。为了反对这一法案,美国东岸华人在纽约举行大会,成立了由150多名讲英语的华商和专业人士组成的“美国华人平等权利联盟”,王清福被推选为秘书长。这个联盟向全美国人民发出一份呼吁书,指出:吉利法案“对来自不同国家的移民,实行不同的待遇,已经践踏和违背了公法的基本准则。”“我们要求在这个大家庭里,在生活的竞赛里,有平等的机会。我们当中很多人已经在这个国家度过了一生……”
比马丁·路德·金早71年的表达
1892年9月1日,美国东部的华人在纽约市举行大会,讨论如何应对新的排华法案。一个由150多名讲英语的华商和专业人士参加的“华人平等权利联盟”,在这次大会上宣告组成。这是美国华人的第一个民权团体,王清福被推举为联盟的秘书长。联盟向全美国人民发出了一封呼吁书,这封呼吁书应该是出自王清福的手笔。呼吁书中有一段话给人的印象极深:“我们坚信,如想成为美国
公民,只要人品好,身体好,就够资格了。”
在
马丁·路德·金《
我有一个梦》的著名演说中,也有一段给人印象极深的话:“我梦想,有朝一日,我的四个孩子将生活在这样一个国度,人们评判他们,是看他们的人品,而不是他们的肤色。”
呼吁书中的那段话,与《我有一个梦》中的这段话,从文字到内质几乎如出一辙,而王清福的表达,则比马丁·路德·金早了整整71年。被誉为“华人的马丁·路德·金”。
在美国国会作证的首位华人
在1893年1月的一天,王清福作为“美国华人平等权利联盟”的代表前往
美国国会出席听证会。一些美国华侨史的研究学者认为:“王清福或许是第一位到美国国会就《排华法案》作证的华人。”
纽约400名人录之一
2009年,为纪念亨利·哈德逊1609年率船队驶入纽约港探险的历史性航行,
纽约市博物馆选出自纽约市诞生400年以来,在各个领域作出杰出贡献或产生广泛社会影响的400位名人,编撰出版了《纽约400名人录》。在400位名人中,有5位华人,而排在最前面的,就是华裔报人和民权领袖王清福。在他之后,依次是诺贝尔物理奖得主
李政道、物理学家
吴健雄、建筑师
贝聿铭和
林璎。
人物评价
王清福,是在海外为争取华人的平等权利与尊严筚路蓝缕的先驱。
传记作家赛利格曼(Scott D. Seligman)称他是美国的
儒教传授第一人。
“他穿着一身黑色服装,样式同一般中国人穿的差不多,不过,料子和做工较为讲究。”“他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一个年轻的中国人,彬彬有礼,营养良好。他的外观让人觉得他善于思考,且富有表现力。他的一举一动都十分优雅,有着充分的自信,而且自始至终显得从容不迫,言行举止完美得体,好像是一位早已成名的社会名流。”(《纽约时报》1877年4月30日)
他创立第一个华人选民团体和民权团体,并创下新名词“
美籍华人”沿用至今。王清福不愧是华人的马丁·路德金,19世纪美国华裔民权运动先驱。
“王清福不仅将华裔美国人的历史拉长了,而且使之生动、挺拔。他的生平事迹,是
美国民权运动史上为人忽略的一篇。他是十九世纪美国华人最活跃和最有贡献的社区领袖,一位优秀的民权活动家,也是美国华人参政运动的先驱。他可以被华人视为自己的民权英雄。”——美国
张庆松博士
亲属成员
父亲:王方中
玄孙:王凡
后世纪念
2009年,
纽约市博物馆编撰出版了《纽约400名人录》,在400位名人中,有5位华人,而排在最前面的,就是王清福。
人物传记
The First Chinese American:The Remarkable Life of Wong Chin Foo(《美籍华人第一人:王清福的卓越一生》),Scott D. Seligman,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