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祖庚(1700-1762):字孙同,又字砺斋,王顼龄的孙子。江南松江府
金山县人。清雍正五年进士,山西
兴县知县、山西
隰州知府、
定州知州、直隶省
顺德府知府、安徽宁国府知府,卒于官任。文学家、诗人、史学家。
王祖庚是雍正五年(1727年)进士,授山西兴县知县。适逢旱灾,申请开仓放平价粮,未等上面批复,即令百姓赴官仓买谷,使群众得以渡过灾荒,1747年升山西隰州知府,该处地瘠民贫,民风强悍好斗,他引导教化,治理有方。1748年调任平定州知州(属于太原府),在战事纷繁中劝学不息。升直隶省顺德府知府、安徽宁国府知府,卒于官任。
乾隆十六年(1751)知州王祖庚募捐银2683两,以利息收入作为师生费用,建“榆关书院”,旧址在山西平定师范礼堂附近,是清代唯一官办书院。借用上城州署的西部学院行署为讲学所,因上城为汉淮阴侯韩信下赵的驻兵处,旧称榆关,故初取名“榆关书院”。乾隆三十年(1765),平定知州陶易奉礼部咨查各省书院名目,以榆关名义未确,思及嘉水贯通山城,始自嘉山源远流长,改称“嘉山书院”,编写入《大清一统志》。乾隆五十年(1785),学使戴衢亨易名“
冠山书院”,有房屋50余间,规模宏大极一时之盛。现仅存零星碑记石刻,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乾隆四年(1739),武英殿刊刻《二十四史》,聚集了齐召南、杭世骏等文人学士对选定的前朝蓝本进行整理,并将考证附于各史每卷之末。《元史》校勘者之一是直隶州知州王祖庚。《元史》(二百一十卷,附《考证》一卷):(明)宋濂撰、(明)王褘撰、(清)王祖庚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