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菊生
华东纺织工学院教授
王菊生,染整专家、教育家。长期从事有机化学、纺织品染整方面的技术工作和高等纺织教育工作,我国染整学科第一批博士研究生导师之一,主编我国染整专业高等学校教材《染整工艺学》和《染整工艺原理》,60年代完成的羟甲基酰胺树脂与纤维素纤维醚化反应机理研究,80年代初期主持研制的透气防毒服内层材料,为提高生产技术和开展理论研究起重要推动作用。
人物简介
王菊生,1917年10月30日生于浙江省嵊县城关镇,童年丧父。1930年到上海就学。在圣约翰青年附小读书时,自然课程老师的生动课堂示范实验,引起他对科学研究的极大兴趣。为了减轻家庭负担,王菊生在读初中一年级时,利用课余及假期,自学了初中的全部课程,径直考入高中字习。青少年时期的这段经历,培养和提高了王菊生的自学能力,并养成了他的读书习惯。
生平履历
王菊生的学生时代,正当国难深重,当时邹韬奋等所主编的《生活》、《大众》等进步书刊杂志,在学生中影响很大。他从这些刊物中学到了许多道理。
1936年9月,王菊生进入上海大夏大学化学系学习,后转入东吴大学继续攻读化学。1941年初毕业,获理学士学位,留校任化学系助教。半年后经学校推荐,到上海生化药厂任化学师,致力于磺胺药物的研制和生产,以及维生素B1的部分合成。因厂方采用工业烧碱配制磺胺针剂,他与之发生争执而辞职,转到上海黎明化学厂任技术副厂长,兼任佑宁药厂合成部主任。
抗日战争胜利后,王菊生进入上海第一印染厂工作,任印花车间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夕,中国共产党的地下组织发动护厂运动,他积极支持并参加这一运动,与工人一起,对车间的机器设备进行清点、保管,迎接人民解放军。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王菊生在上海第一印染厂任车间主任、总工程师、副厂长等职。任职期间,王菊生经常深入车间,在机器旁和技术人员、工人一起研究,搞技术革新,解决生产中的问题。并建立、健全质量检查制度,完成了多项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项目。为此,他荣获1953年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1954年和1955年连续两年被评为上海市工交劳动模范,1956年又被评为全国纺织工业先进生产者。同年王菊生调纺织工业部工作,并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参加了莫斯科国际染料、助剂会议。
1957年8月,为了加强高等院校的建设,王菊生由部机关调至华东纺织工学院(今中国纺织大学)任纺化系染整教研室主任。由于他具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他的教学能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教学效果良好。
1960年,王菊生作为中国第一批染整学科硕士研究生导师,为培养工科研究生提供了成功的经验。1960年被光荣评选为上海市文教先进工作者。
1979-1984年,王菊生主持“透气防毒服内层材料”的研制工作,于1982年通过技术鉴定,1984年底正式投产,1985 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获。
1987年中国纺织大学建立染整专业博士点,1992年学校又建立了博士后流动站,王菊生是博士生的导师并具体负责流动站的工作。
王菊生于1994年退休,退休后仍不断关心教学与科研工作。
王菊生教授是位无党派人士,曾任第一、第二、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第六、第七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1959-1966年任国家科委纺织专业组成员,并任纺织工业部染整工程专业教学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纺织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化工学会染料学会理事等职。
出版图书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27 16:24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生平履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