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七年(264年),
孙皓即位,王蕃又入朝担任
常侍,与
万彧官职一样。万彧与孙皓是旧交,是个粗俗之人,仗着与皇帝有旧而欺辱王蕃,说王蕃自我轻贱。当时的中书丞
陈声,是孙皓宠幸的近臣,多次在孙皓面前谗间毁谤王蕃。王蕃气质高风亮节,不能低声下气看人脸色行事,有时违忤孙皓的意旨,时间长了即受责备。
甘露二年(266年),
丁忠出使晋国回国,孙皓大摆宴席会集群臣,王蕃饮酒大醉,当即倒地,孙皓怀疑王蕃不敬而不高兴,让人把他抬到外面去。很快王蕃请求回来,虽然酒还未全醒,但因为王蕃一向有威严气势,所以此时举止自若,孙皓大怒,喝令手下人将王蕃斩杀在大殿下。卫将军
滕牧、征西将军
留平为他求情,孙皓不允。王蕃死时仅三十九岁,孙皓将他的家属流放到广州。
丞相
陆凯上奏说:“常侍王蕃内修美德外明事理,知晓天道了解万物,处事朝中正直忠心,是社稷的重臣,大吴的
龙逢啊!从前他奉事
吴景帝(孙休),进谏献策于左右,景帝钦佩赞赏他,赞叹他卓越超群。而陛下恼恨他说话刺耳,厌恶他直言对答,将他斩首于殿堂,抛尸于野外,国内人民为他伤心,有识之士为他悲悼。”
据《三国志》裴松之注引《吴录》记载:孙皓常常在宴会上趁着醉意命令他的侍臣嘲讽公卿大臣,以此取乐。万彧当时是左丞相,王蕃就嘲讽他说:“鱼儿在水底游,一离开水就吐沫而死。为什么呢?万物都有自己的本性,不可以随便处在不应当处的位置上。万彧出身卑微,才识如羊一般短浅,外表像虎一般威严,白白受到主上的恩宠,居于卿相的高位,狗和马还知道对主人感恩戴德呢,你拿什么来报答主上对你的厚恩呢?”万彧回答道:“在尧舜的朝堂上没有错举的人才,在造父的门下没有劣质的马匹。王蕃对上诬蔑我主的圣明选拔,对下嘲弄国家的大臣,这对我们的君主与大臣有什么损害呢?只不过充分暴露出他的不自量罢了!”
在天文学上,王蕃根据
张衡的
浑天说和自己长期观察天象的实践经验,在张衡原来的基础上经过周密设计,重新精心制作了
浑天仪。这个浑天仪比张衡的灵巧,张衡以四分为一度,圆周长1.461丈,他以三分为一度,圆周长1.096丈,移动方便;而且此仪可以标明天球与日月星辰的运行,从而说明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等节气,以及何时昼长夜短,何时昼短夜长,何时昼夜相当,由此可以制订历法。
在此基础上,王蕃还撰有《浑仪图记》,在该书中,他分周天为365.25度,立
黄道与
赤道交角为24度(现测定为23.5度)。黄道是太阳运行的轨迹,黄道与赤道相交的两点是冬至日与夏至日。王蕃还根据《
周礼》记载,推测太阳距离其下临之地为8万里,用勾股术弦方法算出太阳距离地中阳城(今河南登封)之距离,再以阳城为中心,以阳城与日距离为半径,求得周天长度。
在数学方面,王蕃修改并发展了张衡的天文数学,经过科学验证,修正了张衡球体积公式中取用π的圆周率。在他的论说中,求出
圆周率为3.1556,比
刘徽求出的较大(刘徽是3.14),比张衡求出的为小(张衡为3.16),与200年后
祖冲之的“祖率”(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非常接近。
陆凯:常侍王蕃黄中通理,知天知物,处朝忠蹇,斯社稷之重镇,大吴之龙逢也。
陈寿《
三国志》:①博览多闻,兼通术艺。②蕃体气高亮。③蕃性有威严。④然此数子,处无妄之世而有名位,强死其理,得免为幸耳。
王著、王延:两人都是杰出才器之士,王蕃死后,被孙皓流放到广州。
郭马起兵叛乱时,他们不肯为郭马所用,故被杀害。
关于王蕃的籍贯,史料有三种记载,即今潜山人、今宿松人、今庐江西南人。这要从史料中介绍王蕃是“三国时庐江郡人”说起。庐江郡始设于汉朝。而根据《安徽省志·建置沿革志》记载:汉朝时庐江郡的郡治在今安徽庐江县西二十里;汉末徙治,在今安徽潜山县;到了建安十九年(214年),吴拔皖城,庐江郡一分为二,吴庐江郡仍治舒(今庐江县池埂、大城坂),魏庐江郡治阳泉(今霍邱临水镇);而到了晋朝之后,庐江郡治所也都在今天的霍邱、霍山、合肥、庐江等地一带。而庐江郡所辖区域范围也包括今天的潜山、宿松及庐江等地。所以,从地域管辖范围的变化来看,说王蕃是今潜山人、今宿松人、今庐江西南人,都应该有一定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