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跃,男,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员
教员,“火星模拟飞行试验功勋”。
早年经历
2008年获航空航天
航海医学硕士学位,“
火星-500”
中国航天志愿者。
2012年9年,进入
北京师范大学脑与科学认知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
入选名单
入选志愿者名单
中国志愿者入俄欧“登火星”试验初步名单
俄罗斯科学院医学生物问题研究所18日公布了俄欧“火星-500”试验志愿者的初步名单,来自中国的志愿者、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宇航员教员王跃入选。
该试验项目俄方负责人、俄医学生物问题研究所副所长莫鲁科夫当天在
新闻发布会新闻纵横》7时49分报道,北京时间昨天(18日)晚上7点,俄罗斯宣布“
火星500”计划最终入选的6名志愿者名单,
中国航天员研究训练中心宇航员教员王跃作为飞行乘组成员最终入选。他将与俄罗斯和欧洲国家5名志愿者一同踏上漫漫“火星之旅”,全程参与520天密室实验。
接受采访
昨晚,王跃接受了中国之声《
新闻纵横》值班编辑陈亮的独家专访。
80后宇航员教员王跃陈亮:你大概是什么时候抵达
莫斯科的?
王跃:我已经是第三次到莫斯科了,第一次是年前。参加选拔,进行培训,遴选,大概是这样的过程。
王跃:5月3日。 陈亮:即将进入6月份,正式入舱训练之前,您在进行哪些准备?比如生理上、心理上。 王跃:还在进行训练,没有什么不同的准备。
陈亮:能简单讲一讲这些训练包括哪些内容?
王跃:已基本养成团队默契性,主要是再熟悉对复杂仪器的操作、一些注意事项,及心理放松等。要缓解紧张,避免太高兴、太兴奋,保持情绪平稳。
陈亮:对你而言,目前手头上的工作中最大的难点,或需要反复揣测的是什么?
王跃:难点倒不是难点,只是很多东西需要准备。毕竟进舱时间这么长,进去之后就要与外界隔绝了。如果准备不够充分,进舱后有些问题会比较棘手。我们现在每天的任务就是学习进舱后如何完成各项试验。现在的训练就是教你进舱之后怎么做。只是每天的试验会有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根据每个人的职位,由职领长负责分配每天哪个人做些什么,在某时间点做什么。所做的东西就是在舱外所培训的。 陈亮:目前,知不知道入舱训练的准确时间?
王跃:可能是6月3日。 陈亮:这个时间是根据什么标准或原则确定的?
王跃:要看试验设计者是怎么设想的,具体时间设计方面不是我们参与者了解的。我们需要的是把每个试验任务做好,顺利进舱和出舱。
陈亮:在你正式进舱之后,可能就只能通过
电子邮件和外界联系?
王跃:联系会非常受限制,具体时间我也不是很清楚,可能两个月一次,甚至三个月一次。并不是每个人每次都可以轮到这样的机会,具体要看试验设计方和我们的约定。
俄罗斯对志愿者的选拔是非常严格的,最初,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千名志愿者候选人,经过多轮筛选,最终确定6人组成飞行乘组。据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
设计师李莹辉介绍,一开始俄罗斯没有说王跃就可以,人家是说送来我们看看。最后在其他几个人都没有定选的时候,俄罗斯在第一时间告诉我们说,你们的志愿者OK。
本人介绍
大家想必都觉得王跃一定有着非同寻常的能力。但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就是一个很简单的人,非常普通的一个人。
王跃:我名叫王跃,是江苏
南京人,27岁半,未婚,男性,您可以看出来。大学专业是预防医学。2005年,我很荣幸来到中国航天员中心攻读博士学位。我于2008年毕业,获得了航空航天航海医学硕士学位。我所从事的主要职业是
中国航天员中心的航天员教员,但目前我只是一名航天员教员的助理教员。2009年,我有幸参加了“火星500”选拔,前段时间刚从俄罗斯参加培训回来。 其实,我真的是一个很简单的人,非常普通的一个人。我的家庭也像大多数中国家庭一样,我是独生子女,我的父母很健康,非常爱我,我也爱他们。 “火星500”计划是国际性的一个大项目,在
李莹辉看来,面对这种长期载人飞行的人类的首次探索,中国当然应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李莹辉:这个项目既然是国际项目,中国人参与其中主要和项目的初衷有关。这是人类第一次进行模拟
火星探测,是有史以来人类第一次对人在长时间、(空间)相对狭小的飞行任务的挑战。随着
载人航天的发展,中国已经立于世界的前几位。就像俄罗斯所说,如果没有中国人的参与,他们觉得有点遗憾。中国既然是航天大国,面对长期载人飞行的首次探索,中国当然应该有自己的位置。
火星之旅
王跃踏上“火星之旅”
据报道,莫斯科时间2010年6月3日13时50分许,随着“火星—500”试验舱最后一道舱门缓缓关闭,来自中国、俄罗斯、法国和
意大利的6名志愿者正式踏上长达520天的“火星之旅”,拉开人类首次全面模拟载人火星探测试验的帷幕。这也标志着中国人正式踏上了“火星之旅”极为重要的第一步行程,是值得庆贺的一个事件!
中国志愿者王跃将和他的异域同伴们一起踏上“火星之旅”。进入“火星—500”试验舱,进行一次远距离的模拟星际旅行,也是一段与世隔绝的历程。历时520个日日夜夜,他们将开始怎样前所未有的别样生活?兴趣广泛的“80后”王跃又将怎样排解心中的寂寞?让我们来提前探个究竟。
王跃是否出舱不确定
据了解,520天的
模拟飞行,实际上是在一个巨大的模拟试验舱里度过。试验舱由医疗舱、生活舱、公共活动舱、
火星着陆模拟舱和轻型充气火星表面模拟舱组成,里面有单人卧室,厨房兼餐厅、
起居室、卫生间、健身房、浴室、蔬菜温室等,王跃要在其中进行科研试验和日常生活。整个飞行期间,前250天“飞往火星”,中间30天“登陆火星”,最后240天“返回地球”,王跃和其他志愿者一起,模拟飞往火星、环绕火星、登陆和返回地球等全过程。“登陆火星”时,6名志愿者分成两组,每组3人。第一组乘员“登陆火星表面”后,火星模拟舱和其余设施之间的舱口由第二组志愿者立刻关闭。密闭舱上锁后,不准中途撤离,不补给食物,只能靠听相声、看书、打扑克等活动来消除寂寞,直到火星登陆模拟过程结束后才重新开启。如试验顺利,各个志愿者将于2011年11月出舱。至于王跃出不出舱,目前尚未明确。
由于这次实验完全是自主控制,志愿者要自主处理大量的日常任务。王跃需要控制和调节好自己的身心状态,对模拟舱的生命保障、资源消耗等系统进行控制调节,执行各种维修任务以及开展大量的科研实验。各国共有100多个项目参试,这会让志愿者很少有空闲时间。每天一起床,就要自行测量体温、血压、体重等,开始了一整天的忙碌。王跃不仅要参与中国的试验项目,还要作为被试者参与其他国家的参试项目。比如开展
基础代谢试验、脑电图试验、
心理测验等,采集血液、唾液、尿液等样本,分门别类收集整理好,从窗口传递给舱外的工作人员。飞行中,还会模拟发生紧急情况,比如志愿者生病、工作能力严重衰退、舱内设备发生故障等,以此考验应急处置能力。
通话设置20分钟时滞
除非遇到意外情况,一旦进入密闭模拟舱,就不许志愿者中途撤离,密闭舱的出口上了锁,还贴上了红色的蜡封。王跃只能和其他5名志愿者彼此间面对面交流,对外交流通过一个模拟的控制中心与家人和朋友进行通话。为了模拟真实的
飞行状态,与外界的通话也设置了20分钟时滞,一条信息来回就是40分钟。当然,最主要的对外通讯方式还是局域网的电子邮件。属于自己的空间只有3.4平方米,包括一张床、一张桌子,加上床下的储物空间,这一块是私密空间,没有监控摄像。
所有装船物资都是一次性装载,飞行过程中不再补给。食物以
脱水食品和
罐装食品为主,也可以从温室里摘一些蔬菜就餐。对于习惯了
中餐的王跃来说,也许开始不太适应这样的食品。好在火星飞行返回阶段时,餐桌上会出现中国航天食品,那时也许会改善一下伙食。
节日庆祝排解思乡情
志愿者可以携带一定的个人装备。王跃带入舱内的个人物品有国旗、日记本、摄像机、
照相机等。据了解,王跃平时爱好十分广泛,音乐是古典和通俗兼收并蓄,最爱看历史书籍,而且还喜欢京剧和书法。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专门为他购置了大量书籍、歌曲和电影,灌制成
光盘供他闲暇时消遣娱乐。其中有一部分是富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戏曲、相声等。他告诉记者,专门准备了毛笔和字帖,打算教国外志愿者一起练字,向他们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但还不能确定可否带进舱去。他还打算
春节时教外国志愿者剪窗花。
王跃将每周工作5天,休息两天,和大家一起轮流值夜班。在模拟舱里,他可以到专门的健身室里进行体育锻炼,这对于长期密闭环境下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非常重要。闲暇时,他也可以看书学习、打扑克、写飞行日志,也可以看看温室里的蔬菜长得怎么样了。当然,和真实的火星飞行一样,互联网和电视并不存在,饮酒和抽烟也是不允许的。
长期的隔离环境难免让人产生思乡之情。
中国航天员中心的专家们专门设计了心理和文化支持方案,在春节、端午、中秋以及王跃生日时开展庆祝活动。届时,王跃可以和家人朋友通话,还有望看到家乡和祖国关注他的各种报道和问候。王跃说,“我在完成试验任务的同时,也会和其他国家志愿者一起交流学习语言文化,加强中西文化融合。说不定完成任务后我又多掌握了两门语言!”
火星-500”志愿者“返回地球”
新华网
莫斯科11月4日电(记者耿锐斌 代贺)莫斯科时间4日14时(北京时间4日18时),中国志愿者王跃和来自其他国家的5名同伴结束长达520天的往返火星与地球模拟试验,走出模拟飞船“返回地球”。至此,由来自中国、俄罗斯、法国和意大利志愿者共同参与的人类首次模拟火星载人
飞行试验——“火星-500”获得圆满成功。
俄罗斯科学院生物医学问题研究所当天特意为6名志愿者举行了欢迎仪式。“我们欢迎你们重返地球!”在主持人热情洋溢的话语过后,徐徐开启的模拟飞船舱门立即成为现场百余名记者手中相机的焦点。几秒钟后,身着蓝色制服的志愿者们在热烈的掌声中依次走出舱门。当中国志愿者第三个出现在舱口时,现场响起了“王跃!王跃!”的欢呼声。王跃环顾四周,用挥手和微笑来向大家致意。尽管长期同外界隔离,王跃看上去依然神采奕奕。从他时而眨动的眼睛中不难看出这位“80后”宇航员教员活泼开朗的性格和极其优异的生理素质。
“时隔520天后,我们终于回来了,很高兴同大家再次见面……”王跃在用中文和英文发表简短致辞后和其他志愿者一同离开了活动现场,开始接受医学检查。接下来,他们还将接受为期3天的全面体检和一个月的舱外试验。此外,据介绍,当天稍后举行的亲情见面会上,王跃将同中国国内的同事们会面,并品尝饺子和其他可口的中餐。预计王跃将在12月上旬回到国内。
在欢迎仪式前举行的记者见面会上,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李莹辉副总设计师和其他项目参与国的代表简短介绍了“火星-500”试验项目的有关情况。她对新华社记者说,参与此次试验的志愿者在生理和心理上都经历了多重考验,对积累
载人航天医学研究和工程研制经验,提升
中国航天国际参与度都具有重要意义。据悉,王跃和同伴们在模拟飞行中成功开展了100多个试验项目,其中由中方组织开展的长期密闭环境中人体中医辨证研究等3个参试项目均达到了预期目的。
“火星-500”项目的试验目的是了解未来前往火星宇航员的心理和生理状态,为未来火星探测积累经验。由于从飞船发射、飞向火星、火星着陆到返回地球的一系列过程需要近500天时间,这项试验共持续520天。6名志愿者用250天“飞往火星”,30天“驻留火星”,240天“返回”地球。期间,志愿者们所处于的环境在最大限度上模拟太空飞行,他们仅能通过俄地面飞行控制中心与外界进行延时联系。今年2月18日,身着“奥兰-E”型密闭宇航服的王跃同一名俄罗斯志愿者打开“登陆舱”舱门并“登上火星”,实施了寻找“火星”正负磁场、采集土壤岩石样本并用专门容器将其带回“
返回舱”等一系列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