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钟麒(1896-1976),字益厓,江苏苏州常熟人,地理学家。其与
张其昀、
葛绥成、
盛叙功并称为中国地学界四大“柱石”。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王钟麒,身材魁梧,方脸,肤色赤红,眉毛浓而长。幼时师从乃
翁同龢外甥、常熟大儒
俞钟銮(字金门),因为聪明过人、过目不忘,深受俞金门的喜爱。他在家又是个大孝子,邻里乡亲无不称道。后入苏州江苏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成绩优异,毕业后就当了一所小学的校长。1917年,和孪生弟弟王钟麟一道考取了官派日本留学生,进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专修史地。后进入东京帝国大学,获得地理学博士学位。1923年毕业回国,任教于江苏省立第一师范文理专科学校,1925年任教浙江省立十中,1926年任江苏省立第八中学训导主任。
淮安任教
1927年清明,江苏省立第九中学(即江苏省淮安中学)校长李更生遇刺。6月,江苏省教育厅因即将实行大学区制,开始对省内各中学及师范校进行改组,全省设立12所男中和5所女中,其中六师和省九中合并,在原六师校址设立省立淮阴中学校,收初中、高中及师范,原六师女子部扩充改办,在原省九中校址设立省立淮安女子中学校,暂收初中。王钟麒任淮阴中学校长,由于孙简文、俞珏两名女校长先后都因故未到任淮安女子中学,9月24日,王钟麒奉令兼任淮安女子中学校长。
因为任命6月已经公布其担任淮阴中学校长,王钟麒在扬州做了一些上任准备工作,如在扬州印制淮阴中学招生简章等,9月25日晚,携舍监主任朱馥青、初中部主任洪铨一行三人乘坐清江轮北上赴任。
王钟麒校长上任后面临两个大问题,一是原省九中校舍被驻淮军队占领,亟待腾空,二是六师、九中改组后,地方诉求不断。九中校舍腾空,驻军并不推诿,腾空只是时间问题,而地方上的诉求则让王钟麒头疼不已。为此,淮阴中学于10月初及月末先后两次举行招生考试。淮阴县中又提出将淮阴县中并入淮阴中学。不久,王校长根据地方诉求和两校校舍的实际情况,呈请中大行政院将淮阴中学和淮安中学招收男女生进行对调,即淮阴男中改办女中,淮安女中改办男中。这一下可是捅了马蜂窝,淮安人高兴了,淮阴人又不开心了。于是,有人向省政府告状,说王钟麒乱来,要求罢免王钟麒。南京方面只好收回成命,1928年1月,淮阴、淮安分设中学,不再采用男中、女中之校名,两校男女兼收,恢复淮安中学,淮阴中学设高中五个班(均为师范科)、初中三个班,淮安中学设高中二个班(均为普通高中科)、初中六个班。1928年1月底,第四中山大学区教育行政院(以下简称“中大教育行政院”)任命王钟麒任淮安中学校长,淮安江北慈幼院首任院长李宏增任淮阴中学校长。
原本因为驻军占据省九中校舍,淮安女中不得不推迟到1927年11月1日开学,然后又闹出了易校风波,这第一学期就这样在一个乱字中过去了。
由于两校调整,原先的教职工队伍又进行了一次大洗牌。此前,担任淮阴中学教务主任的
夏佩白、事务主任的朱馥青、师范部主任华汝成、初中部主任曾品仁,还有洪铨、
吴茀之等均和王钟麒一起到了淮安中学。而原先分配至淮安女中的教务主任周毓莘、数学老师问齐生均留任淮安中学。淮安中学的师资实力一时间大大增强。
1929年11月12日,是孙中山生辰纪念日,学校放假。省立淮安中学利用假期在学校操场上举行了党童子军宣誓礼。在整理操场时,在操场晨操示范台下面,竟然发现多本共产党宣传书刊和一本共产党淮安中学支部的会议录,这被称为“淮安中学发现反动书籍案”。
案件的蹊跷之处在于,身为国民党党员的王钟麒校长并没有及时向当局报案,而是当众烧毁了寻获的所有共产党宣传书刊,而在9天之后的11月21日才将余下的一册会议录呈交到淮安县县长汪国栋手中。等汪国栋带领公安局长一众人马来到淮安中学侦查时,自然是一无所获。
为何校长王钟麒在校方发现共产党书刊后,不但没有及时报案,反而在学校当众烧毁,且在9天之后才将一份查无此人的会议录交给县政府,这是否也能反映出国民党员王钟麒的政治倾向呢?当然,这只是一种猜测。
这桩反动书籍案件发生后不久,王钟麒向江苏省教育厅提出辞去省立淮安中学校长职务,获得批准,省教育厅派出陈时臬继任接管淮安中学。消息传开后,淮中师生反映强烈,应该说,王钟麒在淮中是深获人望的,据当时《申报》报道称,“该校学生及教职员,与王感情甚洽。”全校师生决定1930年3月15日起停课,教职员和学生各推出代表到省教育厅请愿,如果请愿不成功,全体教职员作总辞职,誓不与陈时臬合作。教师中,
吴茀之(任教国画)、苏幼长(任教英文)、曾品仁(任教国文)、汤维周(任教国文)、杭海川(任教史地)、华汝城(任教生物)、徐公畏(任教数理)等7人表示要和王钟麒校长共进退,宣布离职。
因王钟麒去意已决,宣布和王钟麒共进退的老师正式离职,王钟麒和陈时臬3月19日办理交接手续。这样,淮中罢课持续了五天,3月30日淮中复课,教师缺额另行补聘。
王钟麒从淮安中学辞职后,便回到了家乡。其实他在淮安中学做校长时,每年寒暑假都会回到常熟。放假对他来说,绝不是休闲,在常熟,他还有自己的事业要做,那就是“新常熟社”。北伐胜利以后,有识之士均视改革社会为己任,“新常熟社”便应运而生。它是常熟本地青年及旅外学生创意成立的民间社团,旨在改革常熟的教育事业,同时还出版发行《新常熟日报》,全县教师、校长、督学、教委等教育界人士莫不以参加“新常熟社”为荣,已在教育界浸淫多年的王钟麒自然是新常熟社的骨干力量。
留学归国
1930年4月,王钟麒计划赴欧洲留学。7月8日,他在上海虹口码头登上了“照国丸”号游轮,前来送别的有他在省八中(扬州中学)、淮安中学的同事和常熟同乡友人,如省立五师(扬州)校长任孟闲,省六中(镇江中学)校长薛良叔,省四中(太仓中学)校长顾仲超,八中及淮中同事夏佩白、周伊耕、华汝成、朱慰真等。游轮先后经过香港、新加坡,过马六甲海峡,经苏门答腊、科隆坡、阿拉伯海、红海、苏伊士运河,进地中海,8月7日到达法国马赛。9日,抵达巴黎。整个行程为一个月,作为地理学家的王钟麒将一路所见所闻以日记形式记录在《赴欧途中笔记》长文中,既有地理上的介绍,也有对当时国际国内时事的关注。(中华学艺社出版,第十卷学艺,8号,1931年)
1932年,王钟麒从法国巴黎大学获得文学博士后回国。此时王钟麒36岁,风华正茂,意气风发,才华横溢,熟谙英法日多国语言,国内各大学争相延聘,他先任广州国立中山大学地理系主任,1934年任南京国立中央大学教授,1935年任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地理系主任。1937年抗战爆发,北平多所高校外迁,北平师大撤退到西安,和其他北平高校合并成立国立西北联大,继续担任主任教授。当时,
傅作义将军正在西北,他听闻王益厓博士任职西北联大,屡次邀请商讨国是,请教抗日治国之道,王钟麒深得傅作义将军赞许。
地下工作
1938年,王益厓随国民政府到达重庆。当年冬天,奉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战地党政工作考核委员会委员长
李济深之命,以少将特派员身份,秘密潜入上海,和日伪展开地下较量。
1939年8月,王益厓被常熟同乡石民庸出卖,被汪伪特工总部、臭名昭著的极司菲尔路76号抓捕,受尽折磨,后被
周佛海获知,将其移解南京。1940年6月16日、30日两次接见王钟麒,介绍其参与伪中央大学筹建,并委以秘书长之职。1943年8月28日,
周佛海接见王钟麒和
马元放,两人均表示希望离开南京去内地,周认为“两人均同志中不可多得者”,且时局日渐明朗,周不仅同意他们的请求,还给予了经济资助。(周佛海日记全编下册787页,周佛海著;蔡德金编注出版日期2003.08出版社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王益厓此后从南京到宜兴张渚一带,指挥游击队和日寇展开周旋。1944年,王益厓至上饶、屯溪,后奉命再赴南京,利用旧谊,对周佛海等进行说服工作。
据汪青萍《怀念王益厓先生》文中介绍,在王益厓答应国民党方面受命说服周佛海之前,就表明态度,一旦抗战胜利,仍重返文教岗位。据说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顾祝同听闻此事后,大加赞赏,特邀请王益厓赴江西铅山,任该部中将高级参谋。王钟麒,本一介学人,因为特殊的年代,竟然进入军界,从少将至中将,也是近现代以来之罕见。
抗战胜利后,王钟麒果然辞去了一切职务,甚至连西北师范学校的聘请也一并谢绝,携家眷返回常熟故里休养。家乡遭受日寇八年蹂躏,满目疮痍,百业凋敝,王钟麒真是百感交集。1946年6月6日,他担任发行人的《新常熟报》复刊,不久他又被公推担任常熟县银行董事长、常熟县参议员、常熟报业公会理事长、常熟中山中学校长等职。1948年11月,王钟麒应广州友人邀请,携全家离开常熟去广州,复任国立中山大学教授。1949年全家迁台。
主要成就
王钟麒是一位杰出的地理学家,这是学界所公认的。尤其是他开创了中国城市地理研究的先河,其代表作便是其担任中山大学地理系主任时撰写,后发表在1935年《地理学报》上的《无锡都市地理之研究》,该文从地理一般位置和地形局部位置分析了无锡市的选址,又从矿业、防卫、漕运出发述及了无锡市的起源与发展,对都市形态和构造也进行了论述。日本人称其为“中国第一篇正式的城市地理研究文章”。该文对于中国聚落地理学研究,也是属于启蒙性质的著述。
在1933年,就有人撰文将王益厓和
张其昀、
葛绥成、
盛叙功并称为中国地学界四大“柱石”,“王先生对于我国地学的最大贡献,是在于地学辞书一书的出版,给研习地学者许多便利,在此书未公世之前,一般学子时常碰到地学许多的术语,而找不到解决的捷径,虽案上有许多地理参考书可以查考,总不免要感到费时又吃力,这个困难,他替我们解决了,功劳实在不小。
他关于地学的其他著作,还有:自然地理ABC、海洋学ABC和文化科学丛书本国地理等书,虽然内容不很精博,但在中国出版界的地位说起来,还是绝无仅有的著述啊。”王益厓编著的中学地理教科书,还有世界书局印行的《王氏高中本国地理》,该书从1934年初版,到抗战爆发后的1938年,短短五年间,该书至少印行了12版,足见该书受欢迎的程度。
这位著名的地理学家同时还是一位命相学专家。有人说,王钟麒当年在日本求学时,获得的是舆地学博士学位。这大概有夸大其词的成分在其中,因为王钟麒本人从来都没有说过这个情况,但是他精于面相的故事都是真的,在当年的台湾是有口皆碑。
1949年,王钟麒携全家去台湾,求常熟同乡、台湾省政府秘书长
浦薛凤帮忙,当时台湾省政府主席陈诚兼任警备司令,主管入出境事务,找浦薛凤自然是找对了人。但王钟麒到台湾后既无工作,更无居所,便临时寄住浦薛凤在台北市南京西路的秘书长官邸。那时浦整天忙于公务及应酬,自然无暇顾及王钟麒。可是,浦的夫人和侍卫副官却感到十分好奇,王钟麒自住进秘书长官邸后,从不外出找寻工作,似乎安于享受官邸免费食宿,而且也不约见浦谈工作之事。浦夫人有点不耐烦了,又不便明言,就敦促丈夫询问王钟麒今后有何打算。浦去探望王钟麒,谁知道王钟麒竟然回答说:我来台前,已经做过推算,目前尚无机缘,即使外出寻找,也是劳而无功,再过十几天就会有机运。浦大为惊讶。
果然,过了十来天,王钟麒衣冠楚楚地走出秘书长官邸。下午返回,请副官约秘书长见面。和浦见面时,他介绍了自己上午去了何处,见了何人,获悉台北图书馆有缺额,很适合他,请浦秘书长鼎力成全。浦说,别的单位我还真不一定说上话,台北图书馆我可以进言推介。果然,第二天浦上班,台北图书馆馆长就来求见,面提签呈,请求增加一位编译,拜托秘书长支持赐助。浦先生问馆长,是否已有属意之人选。馆长回答说:编制未定,岂敢觅人。浦秘书长说我推荐一人如何?馆长连声道谢,秘书长有人最好了。还有预留眷舍可以配住。数分钟內,王钟麒的工作及住所,全部顺利解决。浦对王钟麒的推算十分佩服。
有了这一段事情,浦对王钟麒推崇备至,视之为现代命相学权威,先后介绍几位权贵求王钟麒批命。王身任图书馆编译,非职业算命先生,並不乐意为人批命,但有浦先生介绍,情不容却。日久传闻渐广,登门求敎者络绎不绝,尤以军方将领,纷至沓来。王概不承认自己会推算,只是频遭打扰,不得淸净,深以为苦。某次,浦拿陈诚的生辰八字请王钟麒批算,数日后王告知:陈诚某月中职务将有异动!浦惊惶之余,警告王,敏感话题不可信口开河,随便预测。王钟麒却笑着说,我是依八字论算,不是无稽造谣,你旣交我批算,当然不能随便。何况异动是高升,并非下台,毋庸紧张。浦先生为之语塞。其后,果于某月中发布陈诚调升行政院长,神算又一次验证。
王钟麒对于命运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命虽固定,但因运而可转变。他告诫向他求算的人,人生多行善可增运。他说他自己生命年龄的寿限应为60岁,但因运而已增高,因此他最多只能活到66岁。数年后的1968年9月27日下午,王钟麒出门访友,归途忽感不适,坐三轮车到家门口下车时突然昏厥,家人急忙送往台大医院急救,被诊断为脑溢血,终于不治,享年刚好66岁。
纵览王钟麒的一生,从留学东洋,到担任扬州中学教务主任、淮安中学校长,再到欧洲留学,继而成为中国地理学界泰斗级人物,因为战乱,竟从一介文人之身,充任地下工作者角色,从汪伪特工总部76号死里逃生,他的身份有留学生、博士、小学校长、中学训育主任、中学校长、大学教授、少将、中将、图书馆编译,不能不说始终充满着传奇色彩。他在省立淮安中学校长任上,虽然只有短短不到三年的时间,但是为淮安中学带来了一大批名师,对于淮安中学的影响绝非3年的时间可以衡量的。乔冠华、杨述、吴强、王攀元、裴锡颐、裴锡恒都是这个时期在淮安中学的学生,淮安中学老师们渊博的学识、开阔的视野、进步的理念,对于他们的成长必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