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钰鑫
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王钰鑫,笔名王坤,男,汉族,1987年10月出生,河南焦作人,200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博士后,江西师范大学教授,2012年7月参加工作。
人物经历
学习经历
2005.09-2009.06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士学位
2009.09-2012.06 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
2014.03-2017.01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
2017.11-2023.10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
工作经历
2012.07-2013.06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文字秘书
2013.07-2016.06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党委宣传部干事
2016.07-2018.10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文字秘书科科长
2018.10-2020.03 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任教师
2020.03-2022.10 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部副主任
2022.10- 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务委员
工作分工
分管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课程建设。
主要成就
2009年曾被提名为中国大学生2008年年度人物候选人物,2008年被授予河南省抗震救灾优秀青年志愿者。
2021年4月,被授予第24届“江西青年五四奖章”。2021年10月12日,入围2021年度江西省高校“优秀思政课教师”。2021年10月,获评教育部“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进思政课示范“金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求学履历
2005年9月考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习(本科),师从著名经济学家、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樊明教授研究中国人口问题,出版专著《退休行为与退休政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生育行为与生育政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本科期间担任过公共管理学院团总支第一副书记、兼职辅导员等。本科期间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曾在共青团河南省委宣传部锻炼,郑州市金水区南阳新村街道办事处担任团工委副书记(挂职),郑州绿城社工服务站任副站长等。
2009年9月考入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学习(硕士),师从著名中共党史专家、江西师范大学周利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马克思主义传播史,撰写十万字硕士学位论文《民主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经验与现实启示》。读研期间担任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会主席、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理事长等。
2014年3月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学习(博士),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人才计划”(简称“百人计划”)首批学员,师从著名理论家、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中央党校原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主任、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常务副会长严书翰教授,主要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期间,担任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二班党支部书记。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全国首届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论坛一等奖。
代表成果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4项,主持省部级课题10项;在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出版专著10部(其中,独立4部);在《马克思主义研究》《科学社会主义》《光明日报》等报刊杂志发表论文近100篇,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篇。
入选江西省“双千计划”人才—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青年)、江西省“四个一批”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江西高校思政课名师培养对象、团中央青年讲师团、团中央“青春心向党奋进新征程”示范宣讲团、江西省党史学习教育基层宣讲团、江西省二十大精神基层宣讲团、团中央二十大精神青年宣讲团、团中央重大选题备案专家库,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智库特约研究员、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理事、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当代世界文化与文明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荣获教育部思政课示范“金课”、全国“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先进典型”、江西省青年五四奖章、江西省金牌青年教师、江西省优秀思政课教师、江西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等省级奖励20余项,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江西省线下一流课程主持人。
奖励情况
曾先后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三等奖各1项、“挑战杯”江西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研究生组)第一名;曾被授予江西省三好学生、江西省杜玉如师范教育奖学金、河南省优秀应届大中专毕业生荣誉称号、河南省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荣获河南省“我眼中的改革开放三十年”青年征文一等奖、河南省高校新闻奖言论类二等奖、市厅级社科成果一等奖等。
2021年4月,被授予第24届“江西青年五四奖章”。
2021年10月,获评教育部“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进思政课示范“金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2021年12月,中共江西省委教育工委、共青团江西省委主办的第五届江西省学校共青团“微团课”大赛高校青年教师组决赛中荣获特等奖第一名。
媒体关注
个人事迹被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网易、凤凰网、《光明 日报》、《中国青年报》、《河南日报》等数十家媒体关注。
2024年7月7日《中国青年报》第4版《思政课可以将“天边事”化作“身边事”》报道节选:
从自己走上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路,到成为一名思政课老师的10多年间,王钰鑫感受到了思政课建设和教学环境发生的变化。“我们确实有信心、有底气和有决心,让思政课更加入脑入心。”
在王钰鑫的抽屉里,摆放着两封学生手写的信件。这两封信均来自该校政法学院法学专业学生魏颖君。她写道,“感谢王钰鑫老师带着扎实的学识和有趣的灵魂出现在我们面前”。
让王钰鑫感到欣慰的是,在听了这门课程之后,一些非本专业学生选择考马克思主义相关专业研究生,也有学生在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比赛时夺得了全国一等奖。他觉得,“思政课真正走进了这些学生的内心和思想深处,他们真正对理论学习感兴趣了”。
2024年5月25日《焦点访谈》《入脑入心的“大思政课”》报道节选:
在江西师范大学,思政课老师王钰鑫用电视剧《觉醒年代》里的情节来引入,开始他的《新时代中国青年如何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主题课。这堂思政课,鲜活的故事一个接一个,理论自然融入其中。40分钟下来,同学们不仅兴趣满满,收获也不小。
这些年,王钰鑫在中华民族文明史、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新时代实践中不断挖掘故事,充实了理论课程的教学,让课程本身充满趣味性的同时,也帮学生们树立了正确的理想信念。
2019年3月20日《人民日报》第4版《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报道:
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后,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研究员王钰鑫更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当一名严以律己、堂堂正正的“教书匠”。
“作为思政课教师,自律就是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的体现。”王钰鑫说,要在“学高”和“身正”上下功夫,努力以高尚的人格赢得学生敬仰,以模范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把真善美的种子播进学生心里。
2014年11月17日《光明 日报》第5版《多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捧捧场》之“不会过期的记忆”:
“七年前的我们,有梦想,有追求,更有激情,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有别样精彩的青春。我也是如此,有一种敢叫日月换新颜的壮志。究竟怎样才能使自己的青春更加精彩、更有意义呢。凭借着勇气和相互之间的高度信任,我们12人组成了一个团队到大朱行政村进行社会实践,但怎么也不会想到,短短的十余天时间,竟然会让我收获如此之多,更没有料到的是,这会如此深刻地影响我接下来的学习、生活。”说出这段话的,是2013年年底考上了中宣部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人才博士研究生培养项目的王钰鑫。
2007年的夏天,正在读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二年级的王钰鑫,组织12名同学到淮阳县刘镇屯乡大朱村支教。出发前,记者与王钰鑫在校园里相约,他们每个人坚持每天写日记,支教结束时记者到大朱村去看望他们。
原计划15天的支教在进行到第11天时,因多个支教同学出现发烧、腹泻等症状,不得不悲壮地提前结束,同学们坚持写下的日记,记录了他们与孩子和家长之间的点滴交流和心灵共鸣,让人感动不已,为这次支教活动画了个句号。
想不到,王钰鑫自此之后,从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到江西师范大学读研究生期间,2008年去了四川地震灾区、2009年又去对口支援、2010年去余江调研血吸虫防控、2011年去鄱阳湖区调研渔民生存状况。
他说:“这一次又一次行走的起点,就是淮阳社会实践。一年又一年,认识在升华,社会实践的日子是永远不曾消退的感动。”
参考资料
王钰鑫.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国社科院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新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官方网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22 15:31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