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陵故城,《史记》记载的一处秦末军事城池。位于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夜村镇;距
古上洛城(寒川佛诞公园下孝义古城)三十一里的襄王沟内,海拔1800米的山顶之上。现城存遗迹为用石块垒成的城池。有东门和北门。城周二里。前寨“一线天”等悬崖峭壁和四处烽火台式的小堡子建在十里峡谷之间,形成“城中城”。距离商洛市商州城60里。史料载,王陵在刘邦项羽之争时屯兵于上洛南三十一里的古道旁襄王沟内建城号称襄侯王,长达4-5年,控制了两关(武关、蓝关)一城(商县城)六里湾(砭路至襄王沟口、商君腿、将军腿夹口,也是张仪用计谋以600里变六里醉翻之地),成为助刘邦往返商於成就大业的生命线。
简介
《史记》中记载,汉高祖
刘邦在商於道商州地段上五次出入(刘邦过了四次,派
王吸过了一次)。并记载了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史记·高祖本纪》说:“王吸出武关,因王陵兵南阳(集解如淳曰:‘王陵亦聚党数千人,居南阳。’正义括地志云:‘王陵故城在商州上洛县阳南三十一里。荆州记云昔汉高祖入秦,王陵起兵丹水以应之,此城王陵所筑,因名。’),以迎太公、吕后於沛。”
司马迁《史记》译著中“王陵故城”一说之争至今未有结论,笔者沿《正义史记》所描述地址方向做了近5年的调查探索,发现商州丹江南岸山谷里边的确有座隐藏了两千余年的古城堡。
地理位置
该秦末军事王城在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夜村镇寒川佛诞公园区域。是商於古道武关、蓝关中间“六里湾”砭道处。
地图标注如下:
1.丹江
2.再现的秦汉古道
3.现乐园村
4.古霸王寨/五方佛
5.古洛源驿站
6.运粮码头
7.吕布戏貂蝉歇店处
8.释无业诞生地
9.释无业开元寺
10.古道
11.襄王沟
12.王陵故城
13.仓房村
14.野地夜村
15.古高桥的位置
16.古高桥村
17.上洛古城墙基痕迹
18.古城廓
19.城门位置
20.看水中之城的位置
21.戴街
22.312国道
23.沪陕高速
24.铁路
军事意义
《关于科学开发商於古道商州段文化资源的建议》载:“秦时王陵在上洛南三十一里的古道旁襄王沟内建城号称襄王,......”把上洛南三十一里的王陵故城作为秦代重大的国家级军事事件的原因在于:王陵在古上雒建军事城池,实际节制了商於古道的武关和蓝关;陈兵天险洛源砭道和古上洛孝义湾。控制古商县、雒源水运码头和古商县(龙驹寨)水运码头;用商於古道帮助刘邦建立了大汉王朝;意义是此地在秦末军事行动中担负了封锁、屯兵、转运、的一条军事生命线,保证了进咸阳建立大汉的最短路径。
王陵建城控制商於古道的时间是从鸿门宴的公元前206年刘邦称王至公元前202年建朝称帝大汉的建立。长达四至五年间。这四五年间,古商县上雒人民供养担负占几乎当地人数三分之一至一半以上的人口的军粮、兵员、军费、船渡、运输等。
然而,王陵选择在商於古道商、雒地的背景也不同,一是因为,秦政在处理商鞅事件灭九族的过程中,此地的商人、雒人除被秦清剿外,二是此地本身就是古楚地邑。刘邦和项羽起义时就打的是复楚的旗号。
王陵是出名的孝子,其实当时王陵与刘邦和项羽关系都不错,当陈兵上洛选襄王沟扎寨建城堡控制“两关”“一城”水路和旱路观望时,刘邦和项羽都派了人去王母处劝说其子归顺自己,控制武关商县和蓝关、直入咸阳。因为刘邦和项羽都知道秦楚时就是谁得商於谁最后得天下,所以说服王陵最好的办法就是说服王陵的母亲。当时王陵母亲不愁吃不愁穿,听说王陵在上洛控制两关和数乡、亭和商县城,还在犹豫选边不定时,王陵母亲担心王陵看不清形势走错路,为了劝其子王陵辅助刘邦才有前途,就用了“苦命计”,在劝说刘邦的说客回去告诉其王陵要跟随刘邦后,独自去项羽处,项羽以为王陵母亲是来回让王陵跟他的话的,在只有项羽和她的情况下,忽然上前拔出项羽的剑插在自己的腹中,项羽大惊,因为项羽知道,其母死在自己府上,王陵肯定会说是自己害死她!定怀杀母之仇跟随刘邦。项羽越想越觉得王母的行为是他失去王陵,失去了商县商於古道,王陵母亲的用意和故意使项羽十分的震怒,喝令让士兵在门口加起了一口大锅烹煮了王母,王母用生命断了王陵对项羽的幻想,被大汉颂为教子的典范。
这些都是最早《史记》所说的秦末时期王陵在我的老家襄王沟芋园村建城和在商於古道发生的军事事件。
王陵故城是秦代留下来不多的遗迹。分为前寨、后寨、主城、和四个城堡(烽火台性质,每个约一亩地不等大小)组成。利用天险的峡谷十二、三里,构成“城中城”,在全国,这是少有的秦代大型群堡主城、前后寨天险的军事城池。
人文历史
王陵,西汉名将、丞相,和郭子仪一样是中华民族推崇的为臣榜样。王陵之母,与岳飞之母相同,都是国人教子的典范。王陵和王陵之母之所以出名,与《史记》、《正义史记》记载的西汉时商州有座古城有关。
《史记》记载:“王陵,沛人也。始为县豪,高祖微时兄事陵。”刘邦尚未发迹前,曾一度落难,是王陵的母亲(一说姓曹名梦云)收留了刘邦一家,并要王陵像对待亲弟弟一样对待他。后来刘邦起事,兵入咸阳,王陵在商州上洛县阳南三十一里聚兵,从襄带来的以及在商州招募的义军近万人筑城不前,此城就是史书记载的“王陵故城”。
因为王陵脾气耿直倔强,并不看好刘邦,却倾向于更有英雄相的项羽。王陵随刘邦起事造反,一路杀入武关,刘邦从灞塬进关中入咸阳,王陵虽和刘邦是发小,却动摇不定,不随刘邦去关中。母亲教他随刘邦不可二心,后拿项羽剑自尽后惹怒项羽被煮,王陵因此走出商州的“王陵故城”助刘邦打天下。
《正义括地志》是最早解释《史记》的著作,明确指出事件的主体和发生时所在城堡的名称、方向位置,是在“商州上洛县阳南三十一里”。(此处的上洛县考证为古上洛,即上洛古城,在今商洛市商州区夜村镇,而非今商州区市区)
探索与发现
司马迁本是西汉时长安附近人,对于离自己较近地点的考察记载较为方便。唐代开元年间的张守节,离事件的地点也一样很近。商州是当年南去以水路为主的最省力的道路,也是长安至山南道的必经之路,发生事件的时间、地点、过程都较好考证。何况商州又是当年水旱两路名州,不会将邻州的地名混淆。张守节也是根据唐魏王李泰、萧德言等人所撰写的一部地理著作《括地志》,研究《史记》三十年所写。
周录祥,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现为
韩山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曾和多个学者考证这个记载,说明商州确有王陵故城的存在,而且确认该城是在商州上洛县的南部。虽然商州上洛治所在历史上几次搬迁,治所与事件发生地点的距离有变化,也没有三十一里那么准确,但都没有离开丹水旁上下几十里的岸边。如果偏差到商州上洛县以外五六百里的其它县去,除非商州没有“王陵故城”。
之后,由于《正义史记》同时出现“南阳”“阳南”“商州商洛县南阳三十一里”,以及商州找不到王陵筑成,所以“王陵故城”的地点以及王陵到底有没有入武关引来了很多争议。所发生的故事被重写,是非迷雾达两千年之久。
王国伟先生根据《史记正义》所记载的方向去踏勘、寻找,和史书对照,同时查阅了很多关于此研究的著作。在史书记载的“燕子山”“雕崖”侧面,峡谷内十几里的海拔近千米的山梁上,找到与事件接近的“育园村”(现属商州区夜村镇,在半山腰处)。经过走访发现,村里的后山梁上有座古城堡,当地人叫它是“城堡子”“襄王堡子”“堡子”。那座“襄王堡子”所在地的山梁也因城堡得名“堡子岭”。
而且无独有偶,《商州志》《续商州志》《长安胜迹图志》记载:“燕子山在州东五十里襄王沟……”。把有“襄王堡子”的这条沟就叫“襄王沟”。这些当地的地名、沟名、岭名,均与三个字,即“襄”“王”“堡”有关。难道这座小城堡就是争论两千年的“王陵故城”?
先查清地名、沟名、山名、城堡名和字义发音及译注与“襄侯王陵”的关系。“城堡”与“城”,“襄王”与“襄侯王陵”与造反人的称呼“襄王”都说的是同一事,也说明了这里当年发生过惊天动地之事。《史记·高祖本纪》中有一段,“襄侯王陵降西陵。”《汉书新注卷二十八上·地理志》中,“襄:王陵为襄侯。”
且“襄侯王”是聚众数千人造反时,跟随造反的绿林好汉对王陵的称号。简称“襄王”,易称呼而已。
经查商州和商洛史料,周襄王、秦襄王、楚襄王、宋襄王……都没有过武关经商州的历史记录,且“襄王”多是死后的谥号,没有那个国君“襄王”死后埋在此地的传说和记载,所以当排除此地的地名与其他国君相关。
从字义解释和发音比较,“堡[bǎo]”是指军事上防守用的建筑物,如~垒。城~。桥头~。古代指土筑的小城,如“徐嵩、胡空各聚众五千,据险筑~以自固”。“堡[bǔ]”是指有城墙的村镇,泛指村庄(多用于地名):~子。马家~。堡[pù]古同“铺”,驿站(今用于地名),如十里~。此地不是这个发音,排除驿站的说法。
由此可见,“堡”就是城,是小城,有城墙的村镇、堡子。以上相关的三个字连起来就是“襄王小城堡”或“襄王堡”或是有“襄王城堡”的村子,与当地地名一致。
“襄王堡子”就是襄侯王陵的城堡,即“王陵故城”
王陵故城与商州上洛治所的方向和距离是否如《正义括地志》所云在“商州上洛县阳南三十一里”?
经查,有三种说法:一说商州上洛县治所在丹凤古城村,一说在商州夜村孝义古城村(陕西文物出版社《陕西第三次文物普查丛书》商洛卷商州文物“
古城村遗址”:汉代,位于商州孝义代街村七组(原古城村)。……三面均临丹江,城址略成扇形……东西长约900米,南北宽300米,面积约27万平方米。城址西部残存夯筑墙垣,残高1.4米。遗址表面文化遗存丰富),一说在现商州古城(原莲湖公园)。
王陵故城与史记记载的商州治所,都为朝“南”的方向,与《正义史记》记载一致,其距离为:
1、丹凤古城村西南方离“襄王堡子”沟口40里左右。
2、商州夜村孝义古城村南离“襄王堡子”31里左右。
3、现商州城包括古城(原莲湖公园)东南离“襄王堡子”沟口50里左右。
《长安胜迹图志》:“燕子山在襄王沟……”说明当时的上洛县治所为商州孝义古城村较为确切。
王陵故城的现状
虽然王陵在商州聚兵造城之事已过了两千多年,但以他命名的地名“襄王沟”和“堡子岭”上的“襄王堡子”城廓仍在。“襄王堡子”海拔约千米,前边是丹江,后边是涝浴河和流岭,地理位置在军事上十分看好,因为水路和旱路都要从襄王沟口经过,进出必经丹水急弯处,是武关的第二道天然屏障。襄王沟口对岸就是过去的“将军屯”“商君腿”“将军腿村”,也说明是过去阻挡水旱路驻军屯兵的地带。
据《续商州志》记载,清乾隆年间每月由襄阳到商州龙驹寨的船只约200艘。所以,此地应是当年武关之后的经济、军事和交通的控制要点和防线。
丹水连接“襄王沟”。“襄王沟”外狭内大,由一条主沟和七八条小沟组成,深有十三四里,沟口有哨卡一样的堡和前寨(需进一步考证);“雕崖洞”的军前寨营地,传说过去有寨门和大量木建筑,两边峭壁高数百米,仿佛用刀在山间劈开了一条缝,纵深一里余,峡口有古寨台,窄处只能容两人出入,有数百个古栈道留下的木屑窝,其下边是古泉池流出泉水。泉水渠是军士和土人开凿的(有痕迹),渠两边是古人的暗脚窝。两边悬崖峭壁的半山腰布满了古栈道和当年留下的数十个洞窟,当地人叫“雕崖洞”,就是《续商州志》记载的“雕崖”,其中一部分是由崖墓改凿而成的。《商州志》记载,可住50余户人。
从峡谷往后寨子的“襄王堡子”方向走,两侧高处有四座驻防台寨。第一处在雕崖洞上,第二处在绣花岭旁,第三处在杜阿台,第四个在襄王堡子前,都有200平方米左右大,石头砌成,现在只剩下两处残迹。这一些台寨和襄王城堡遥相呼应,把峡谷围成天然的“城外城”。
襄王沟峡谷前几里是暗河,不下雨时河水在河床下边走;后几里水在河床上边走。水是从海拔千米的“襄王堡子”上流出来的。
“襄王堡子”的腰上是几处练兵场,有“明火台”一处及“栓马场”遗迹。
要爬上“堡子岭”,有两条路可以上去,分别是寺沟和正面的沟。从山下上到“堡子岭”的“襄王堡子”,要走两个小时。
海拔近千米的“襄王堡子”中,有原始遗迹的东门和北门,门残留高两米五,宽一米,用大石砌成。北门高,而且险,不易上。入北门要扶墙,以前有三十几级台阶,现在仍有七八级。一次过一人,侧身可过二人。
主城廓为4000—5000平方米的不规则椭圆形。城堡里边有几块特大的可以刻字的光滑青石,其它地方是学大寨时修的农田,现在长满了树和草。城墙是用大小崖块砌成,没有一块砖。城墙厚约60-100公分。现留下的城廓最高处约4米(靠悬崖一边,人下不去)。其余的多数和地面一样高,但有一米多高的城墙根子,是
农业学大寨时毁了的。
在襄王堡子上,可以同时看到丹凤、商州、山阳甚至更远处的洛南的山脉、河流。
城堡子的一边是几百米高的悬崖,连接涝浴河、灰石浪岭,灰石浪有一处天洞,口有1.5米宽,深不见底,是天然山体溶洞,冬天冒白烟。另一边连接两水寺和流岭,过了流岭就是山阳县(古时的丰阳),悬崖的侧边是“王窨”,是襄侯王陵藏物喝酒的地方;还有一边是“王梁”,有一处可以供几十个兵士喝水的“涝池岈”,一年四季有水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