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鲁闽
美国密西根大学终身教授
王鲁闽,中国,美国密西根大学终身教授。主要学术:利用高能粒子辐照创构纳米结构。
个人简介
美国密西根大学终身教授
2005.1-2009.9: 美国密西根大学电子显微分析实验室主任
2002.9 至今:美国密西根大学,核工程与辐射科学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
1997.7-2002.8:美国密西根大学,核工程与辐射科学系,副研究员,研究员
1990.1-1997.7:美国新墨西哥大学,高级研究员/副教授
1989.1-1990.1:阿贡国家实验室,材料科学部,博士后研究员
1982.9-1988.12: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核能工程系与材料科学系,助研
1979.12-1982.8:北京工业大学,金属材料工程系,助教
工作方向
主要学术成就:
(1)用透射电子显微术系统研究了固体(金属、半导体和陶瓷)中辐照效应,并在纳米尺度上深入了解了高能粒子与这些材料结构的相互作用过程机理;
(2)在密西根大学核工程与放射科学系发展和教授了本科高年级课程“核工程材料”和研究生课程“核燃料与核燃料循环”。按照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US News & World Report)评价,2006年和2008年该系核工程研究生教育名列美国第一;
(3)发展了适用于处理Pu的耐辐照和化学稳定的核废料处置材料与方式;
(4)深入研究了可被用作核废料存储场外放射性核元素释放的天然屏障的地质材料的辐照效应;提出了利用天然多孔及层状材料的可行性。
(5)完成了被建议用于商用核能反应堆中的惰性基体“烈性”核燃料Pu的裂变产物行为的主体工作;
(6)正在与Gary Was 教授共同主持美国先进反应堆材料研究的重大团队项目。研究内容涵盖第四代核反应堆的燃料和结构材料的评估和开发。
(7)在利用高能粒子辐照创构纳米结构的工作中取得了重大进展。例如,用聚焦离子辐照在半导体锗的表面制备了多种复杂的纳米线排列纳米点阵.
承担的基金
主持了美国能源部及国家自然基金等资助的10余项科研项目,总金额超过1500万美元.课题内容涵盖核工程材料、核废料处置、材料的辐照损伤效应及纳米科技等领域.
发表文章
发表400多篇研究论文,其中超过300多篇被SCI收录。论文被引用超过4千5百多次,他引超过4500次(Web of Science h-index: 40). 发表论文的期刊包括Journal of Nuclear Materials, Nuclear Instruments and Methods B, Advanced Materials,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Nano Letters,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Physical Review B,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 Progress in Nuclear Energy 等. 并多次主持有关辐照效应等方面的国际学术会议. 应邀在世界知名大学,研究机构和学术会议上做特邀报告70余次.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28 14:51
目录
概述
个人简介
工作方向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