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心理学常关注人类对环境的认知。对这方面的研究,以前关注的内容是:人类如何识别环境;人类怎样在头脑中形成环境的表象,这些表象又如何影响人类的行为。而随着研究不断发展,这些问题在环境心理学中已演化为
空间认知、认知地图、寻路等多个领域的研究。
在
环境心理学中,环境认知是一个既基础又活跃的领域。环境认知是个体适应环境、作用环境的心理基础,个体如何识别环境、环境在头脑中形成怎样的印象、这种印象又如何影响个体作用环境的方式,这些问题在环境心理学中已演化为城市与建筑物的表象、
认知地图、寻路等多个领域的研究。
认知(cognition)源于拉丁文“cognoscere”一词,意思是“知道或具有......的知识”。以此类推,环境认知是“知道环境或者具有环境方面的知识”。它是指人对环境刺激的储存、加工、理解以及重新组合,从而识别和理解环境的过程。
丰富的
知觉源于我们经常遇到并形成我们经验的环境刺激,但没有认知的知觉会使我们固定在当前一刻。尽管知觉理论者认为,记忆和认知在知觉环境中的重要性不同,但几乎所有的人都认同,知觉的形成既依赖过去的经验和期待,又依赖对将来的思考。在历史上,很长时间以来,心理学家们不讨论记忆和心理表象等认知成分。直到20世纪70年代,人们才重新开始探讨记忆、问题解决和想象等复杂心理操作过程。从记忆来的信息提供给我们重要的线索,例如,哪些环境特征对我们来说是最显著或重要的。你经常迷路吗?根据研究显示,人们认为迷路是一种对生存的威胁,也挑战了个人的自信。试想如果我们的记忆中有有关环境的特征,那么这些记忆信息也许会帮助我们找到正确的路径。易识记的环境更利于行进和旅行。因此,简单且易懂的环境更具美学上的愉悦感,环境记忆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机会,从而深入大脑了解人类对信息的储存、加工和提取。
1984年相马一郎提到,人只有通过认知
环境,才能从环境中获得指导行为的方法。环境是“可读的”,如同一本书,它是由一系列符号组成的,可以通过视觉领悟它们相互关联的形态。我们可以通过对很大城市范围进行认知,可以对很小范围进行认知;不同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去认知环境,从而运用环境或为环境服务。
心理学家认为,人能够识别和理解环境,是因为我们能在记忆中重现环境的形象。这种对感知过的事物的重现的形象称为表象(image),对具体的空间环境的表象称为“
认知地图”(cognitive map)。假设,请你花几分钟想想你所在校园的布局,想想你经常走的一些地方和道路,然后试着画一张校园地图,并标出校园布局的重要特征,这样,一个不熟悉校园的人也可以利用它来找到要走的路。这张地图即为你对校园的认知地图,它是你对熟悉环境的非常主观的个人化表征。根据贝尔(2009)的定义,认知地图是人们对自己所熟悉的环境非常个性化的心理表征。
环境认知涉及的范围是非常广的,当我们对环境中的空间信息进行心理加工时,就是在进行空间认知。具体来说,空间认知就是指对方向、距离、位置和空间结构等空间信息进行的编码、存储、回忆和使用,它涉及空间定向、寻路和形成认知地图等一系列空间问题的解决过程。
根据定义,认知地图由地点、空间关系和行动计划三部分构成。其中,地点是指基本的空间单元,如一间房子、一条河流、一个场所或一个城镇等。地点在地图山往往包括名称、视觉图景、功能和情绪评价等内容。空间关系实指认知地图中各个空间单元之间的空间特性,如彼此的距离和方位等。行动计划是人们借助认知地图可能会完成的行动路线等。综上所诉,认知地图的建构是个体基于实际空间环境的认知来进行的,是个体对环境空间的结构布局所建构的空间心理模型。
寻路是人们在进行空间认知时经常需要完成的另一项任务。在寻路是,我们需要制定行动计划,确定行动的路线和策略,并从一个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中,不断监督和校正自己的行动路线,对原有的认知地图做出调整。故而,认知地图和寻路是空间认知研究的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