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鄱阳湖经济圈,即“环鄱湖经济圈规划区”,或“鄱阳湖经济圈”,是
江西省经济发展比较成熟的地区。是鄱阳湖滨湖城市合力打造环鄱阳湖经济区,是江西着力推进鄱阳湖地区经济发展的《环鄱阳湖经济圈规划》目标,是环鄱阳湖经济圈规划的重点产业链。
简介
特色产业在集聚的同时,形成支柱产业,是鄱阳湖经济圈建设的最大亮点。在承接产业转移和打造生态产业基地中,重点发展建材、化工电子、服装纺织、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支柱产业,促进“环鄱群”促进新跨越工程,使产业布局、交通网络、城镇体系、生态环保等更趋合理化。政府部门决策、专家共同研究,编制具体发展方案,在环鄱阳湖范围内,加快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推广清洁生产、清洁工艺和绿色消费,发展生态产业,规划和建设以鄱阳湖周边的城市群。
规划模式
简介
环鄱阳湖经济圈,构建环鄱阳湖城市群,广纳资金、人才、技术和产业,大力发展生态特色种植业与养殖业、
农副产品加工转化产业与劳动密集型加工业、鄱阳湖旅游观光产业,打造鄱阳湖品牌,使之成为重要的生态产业基地、旅游观光休闲“后花园”。环鄱阳湖经济圈功能定位为全国中部地区重要的制造业中心、全国重要的生态产业中心、江南著名的优质农产品集散中心和国内外著名的生态旅游休闲胜地,重点发展工业、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旅游业、现代物流业和特色生态农业。环鄱阳湖经济圈,未来五到十年是加快发展的
战略机遇期。江西省发改委公布的《环鄱阳湖地区经济发展规划》中,环鄱阳湖经济圈范围涉及南昌、九江、上饶、鹰潭、抚州和景德镇六个设区市,土地面积53000多平方公里,占
江西全省总面积30%以上,重点规划范围为鄱阳湖地区15个滨湖县(市、区)。
九江,是环鄱湖经济圈规划重点。
意义
环鄱阳湖经济圈,功能定位为全国中部地区重要的制造业中心、全国重要的生态产业中心、江南著名的优质农产品集散中心和国内外著名的生态旅游休闲胜地,重点发展工业、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旅游业、现代物流业和特色生态农业。在产业发展重点及其布局规划中,以建设出口加工区为龙头,加快建设经济开发区、星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放开发区、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加快对外开发步伐,形成全国最大的产业基地。形成纺织服装、生物医药、电子工业、食品加工、汽车及零部件配套、石化工业等产业聚集区。
重点发展鄱阳湖生态旅游
一湖清水的永久保存,一方人口的发展生存,是历史性课题。南昌《鄱阳湖保护宣言》中说:“
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是国内仅存为数不多、尚未受到严重污染的湖泊,被誉为中国的一盆‘清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湖泊面临的问题和压力越来越大。鄱阳湖也面临着实现湖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新问题...‘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1300多年前,王勃向着滔滔北去的赣江吟出了万古流传的诗句。”。鄱阳湖烟波浩渺,纵向最长170公里,横向最宽74公里。数据显示:目前,直接依靠或间接依存鄱阳湖生存的群众至少在200万人以上,其中约20万专业渔民是完全依赖鄱阳湖生存的。
鄱阳湖的生态旅游起点要高,生态旅游增加GDP上须严格控制,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百姓生活质量。保护湖泊的生态资源,必须减轻湖泊压力,将会使湖区的生态保护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鄱阳湖生态旅游的目的,是实现湖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借鉴国际范例发展生态旅游:鄱阳湖是篇大文章,鄱阳湖的生态旅游必须先规划后开发,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三者协调发展。
江西省林业厅《鄱阳湖湿地保护发展工程总体规划》领导小组,赴青海湖、三江源等地考察,最终形成《鄱阳湖综合考察报告》提交省委、省政府,取国家计委立项,投资开展鄱阳湖的保护,合理开发鄱阳湖
生态旅游资源,改变湖区群众的生存现状,建设和谐大鄱阳湖。
江西湿地生态的品牌
湿地,是生态江西的品牌。湿地的价值,与人类的生存环境息息相关。“鄱阳湖湿地在为我们服务”关注鄱阳湖湿地,就是关注自己;保护鄱阳湖湿地,就是保护江西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有独特的地位,有不同寻常意义。鄱阳湖区域的江西湿地,是大自然对江西人的恩赐,是江西保持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条件。江西仍然保持处处绿水青山,生态是鄱阳湖的品牌。江西淡水
湿地生态系统,是以大小湖泊、水库为“板块”,河流为“网络”的湿地系统。水质是反映水体好坏的主要标准:江西的水最后都汇集到了鄱阳湖,鄱阳湖水环境,国家对鄱阳湖非常重视,“十五”期间,国家环保总局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全国选了11个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江西有2个——鄱阳湖和东江源。这11个保护区中东部只有3个,就是鄱阳湖、东江源、洞庭湖,其他的都在西部和生态比较脆弱的地区。
周边生态状况趋于好转
据对近50年来鄱阳湖湿地变化做的系统分析显示,目前鄱阳湖泥沙正呈减少的趋势,综合长江倒灌泥沙等影响,鄱阳湖湿地入湖、出湖泥沙和湿地泥沙淤积量比20年前大为减少,入湖总沙量减少了41%即减少997万吨,泥沙淤积量减少42.3%。其中,上世纪80年代鄱阳湖周边的赣江、修河、饶河等5条河流入湖泥沙多年平均值为1834万吨,到了90年代后期只有967万吨,减少了47.7%,特别是对鄱阳湖输沙量最大的赣江,其多年平均输沙量较上世纪80年代初减少了六成。上游兴建水利水电工程和治理水土流失,入湖泥沙减少。修河柘林水电站、赣江万安水电站,使得入湖泥沙减少41.2%。鄱阳湖整个大流域水土流失面积由24.18万平方公里减少到3.5万平方公里。湿地植被恢复,群众生物多样性巩固。
生态产业示范基地
鄱阳湖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的总体目标是:保护鄱阳湖重要调蓄洪功能和维系区域生态。兴建牧种场、拦网鱼种场、经济林种场、种禽场、培训中心,进行生态农业改造。建设无工业污染的生态农业投资环境。但,湿地资源的过度开发以及利用方式的不合理,导致资源浪费严重,
农业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下降。山江湖区生态产业建设。生态经济建设是
山江湖工程的中心任务,发展生态产业则是基本内容之一。“十一五”期间,将依照“山上办绿色银行、山下建优质粮仓、水面兴特色养殖”思路,发展生态产业,振兴产业经济。合理开发农业资源,大力开展生态果园、生态农庄建设,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农业产业群;高效利用林业资源,发展生态林业,改善森林质量;积极开发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挖掘淡水渔业潜力,做大做强鄱阳湖淡水鱼品牌;开展对鄱阳湖流域生态经济体系研究,发展循环经济,提倡“资源—产品—再生资源”模式,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利用;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积极开展产品的
ISO14000认证;加大
环保产业建设力度,发展环保市场,促进环保产业的市场化进程。
生态农业建设工程
第一,沃土示范工程建设,主要包括低产田改造工程、科学施肥示范工程、国家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中低产田改造示范工程等。第二,旱作农业综合开发工程。第三,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示范工程,包括国家和省级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农业可持续发展小区试点建设、可持续发展县级示范点建设等。第四,农业能源工程。主要通过推广普及节柴节煤灶、户用沼气池、发展薪炭林等途径,解决农户用柴难问题,以促进对生态林的保护。第五,绿色食品产业化工程,通过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加工业,开发无公害的绿色食品,形成农业环保一体化产业。因此,著名生态经济学家张友茂先生明确指出:“鄱阳湖,是生态农业的鄱阳湖,是生态工业的鄱阳湖,是生态文化、生态旅游的鄱阳湖。”。
对于新提出的“环鄱阳湖经济圈”,也有委员表示相同的看法。熊家森委员向记者表示,城市化和工业化总是联系在一起的,全球目前都有城市化的趋势,包括纽约也有自己的城市群。而我国以北京、天津为依托,已经形成环渤海城市圈,江西应该以工业基础最强的南昌、九江、景德镇三个城市组成“鄱阳湖三角区”。 以南昌为核心城,九江、景德镇为中心城辐射到鄱阳湖若干中心城镇构筑成鄱阳湖经济三角区,通过产业基础设施、信息、制度、生态环境多方的互补互动整合为一体。融入更大范围的城市发展战略,可谓是长江三角洲的延伸渗透到鄱阳湖三角区战略举措。
涉及城市
江西提出的“环鄱阳湖城市群”大发展思路,是以该省辖区内的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为核心,环绕湖区有
景德镇、
九江、
南昌、
鹰潭、抚州、
上饶共6个设区市,具有构建城市群的多项有利条件。
环
鄱阳湖生态城市群空间范围以南昌为核心,昌九工业走廊为重点,以环湖设区市九江、景德镇、鹰潭为主要支点,环湖高速公路和铁路为轴线,辐射周围50公里左右范围。以县域为单位,大体包括南昌市9县区,九江市10县区,景德镇市4县区,鹰潭3县区,上饶市的鄱阳、
余干、
万年3县,抚州市的东乡县共30个县市区。这是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的基本区域,从长远发展角度看,可以扩大辐射到上饶、抚州、宜春市的其他部分县市。但近期范围不宜扩大过多,以保证中心城市有足够的经济密度和辐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