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曹贞吉著。曹贞吉(1634~1698),字升六,又字升阶、迪清,号实庵,安丘县城东关(今属山东省)人。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中。幼年丧父,从外祖父刘正宗学诗,少年即有文采声誉。康熙二年(1663)29岁中乡试解元,次年以第三甲八十三名成进士,六年授中书舍人。为人嗜书,工诗文,与嘉善诗人曹尔堪并称为“南北二曹”,词尤有名,被誉为清初词坛上“最为大雅”的词家。曹贞吉执政亦有才干。在祁门代理县令时,废除苛捐杂税,百姓作《却金歌》赞颂。新县令上任,不听他的告诫,激起民变。百姓围署罢市,县令自缢。郡太守请求上官说,非曹某不能定此乱。曹贞吉到任后,苛政立除,随即安定。其弟曹申吉则先后出任礼部、兵部、工部侍郎等高官。康熙十二年(1673)
三藩之乱发生,时任贵州巡抚的曹申吉先是被部下裹胁出任伪职,后又以向朝廷传报机密被吴三桂杀害。曹贞吉也随之陷入强大的精神压力和哭弟的哀痛之中。这场政治危机过后,坐了15年中书舍人冷曹衙门的曹贞吉才得以升转外任,后任户部员外郎、礼部郎中等职,以疾辞湖广学政,归里卒。
在清初词坛,曹贞吉是一位独特的词人:在词派上他独立于诸派之外,既不属于宗奉苏辛词风的阳羡派,又不属于标举纯雅的浙西派,也不属于独抒性灵的饮水词派;在影响上当时词坛名家纷起,声名大于曹贞吉者大有人在,如陈子龙、陈维崧、朱彝尊、王士禛、曹尔堪、尤侗等,但《珂雪词》却是四库全书所收录的唯一词集。清朝给他如此的殊荣和绝高的评价,主要原因是由于曹氏词在政治上适应了清廷的需要。满清贵族入主中原后,反清复明的政治努力和军事抗争不断,而曹贞吉特殊的身世经历,使他没有与其他汉族士人一样去发泄故国之思,书写前朝之恨,表达亡国之痛,相反,他的词始终表达着渴望国家统一、民族和解、社会稳定、百姓安居这样一个主题。因此,在政治上顺应了满清朝廷稳定天下、消解排满情绪、巩固统治地位的要求。但这并不意味着珂雪词中没有感慨,没有哀叹或激愤。纵观曹氏词作,主要集中在康熙十一年(1672年)到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任中书舍人这十四年间。康熙十一年之后诗作减少,兴趣明显的转向填词;康熙二十四年出任徽州府同知之后,又开始大量作诗。如上所述,这十几年是是他政治上郁郁不得志的十几年,胞弟先被视为逆臣后又遇害也发生在其间。政治上的巨大压力和手足之情,都使他痛苦不已。诗言志而词言情,在此期间他选择词而丢下诗,不为无因。出于本人的词学主张和性格所致,使他有意学张炎、周密、史达祖等南宋诸家诸家,用婉曲的喻体来寄兴抒怀,所以集中咏物词特多,如《水龙吟·白莲》、《解语花·咏水仙》、《南浦·春水用玉田词韵》、《留客住·鹧鸪》、《水龙吟·咏柳絮用坡公杨花韵》等名作,皆是咏物词。如《留客住·鹧鸪》:“瘴云苦!遍五溪、沙明水碧,声声不断,只劝行人休去。行人今古如织,正复何事关卿?频寄语。空祠废驿,便征衫湿尽,马蹄难驻。 风更雨,一发中原,杳无望处。万里炎荒,遮莫摧残毛羽。记否越王春殿,宫女如花,?子规声续,想江深月黑,低头臣甫”。此词即吴三桂于云南起兵反清,贵州提督响应,时作者胞弟曹申吉为贵州巡抚,行踪不明,被举报为附逆。作者对胞弟之遭难,生死未卜,忧心如焚,焦虑万端。写下这首“咏鹧鸪”。词中拟想曹申吉陷身五溪瘴云、万里炎荒的苦况,诉说“只今惟剩汝”的孤独,其中亦寓传幽怨、代申辩之意。词中以鹧鸪为咏歌对象,亦寓深意,因为鹧鸪的叫声就是“行不得也哥哥”。所以辛弃疾词曰: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曹贞吉学习南宋词人的比兴寄托之法,写得既哀怨伤感,又怨而不怒。所以《
四库全书总目》说他的词“大抵风华掩映,寄托遥深,古调之中,伟以新意”。另一首名作《扫花游·春雪,用宋人韵》与此立意和手法皆相近。
曹贞吉的怀古词写得也很好,也是借古伤今,抒发自己困顿不迁、有才难尽的苦闷,与辛弃疾沉郁顿挫的词风接近,但更为雅驯。陈维崧称赞曹氏的怀古词〔风流子〕《
京口怀古》、《金陵怀古》、《钱塘怀古》诸首以为有“跳荡恢奇,激扬顿挫”之概。曹贞吉词不仅在当时,在后代词家眼中地位也很高:吴绮选名家词,将其推为压卷之作。张之洞《书目答问》中所附“清代著述家姓名略”中,词家独以贞吉居首位。《近三百年名家词选》中录有曹贞吉词5首。“小传”和“集评”解说:《珂雪词》雄浑苍茫,,是其本色。而语多奇气,有不可一世之意。
曹贞吉著有《珂雪集》及《二集》各1卷,《朝天集》、《鸿爪集》、《黄山纪游诗》各1卷。其中《珂雪词》2卷,有:《四库全书》本;康熙《安丘曹氏家集》刻本。今有:叶恭绰《全清词钞》,
香港中华书局1975年版,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中录有《珂雪词》;南京大学中文系《全清词》(顺康卷),中华书局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