珙县
四川省宜宾市辖县
珙县,四川省宜宾市辖县,位于宜宾市境南部、四川盆地南缘,处于川、滇、黔三省结合部,东经104°38′~105°02′、北纬27°53′~28°31′之间,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春早冬暖,湿度偏大,幅员面积1149.5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末,珙县常住人口为33.1万人。截至2023年6月,珙县辖10个镇、3个乡,珙县人民政府驻巡场镇滨河西街南一段190号。
历史沿革
珙县历史悠久。从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石斧”分析,在殷商或者更早时期珙县地界就有人类活动。史料记载,先秦时期即有僰人等居住于此,属于“僰侯国”的中心区域。
汉,为南广县境,据考古发现,汉初南广县治所在今沐滩乡傅家坝。
唐,置巩、薛(萨)羁縻州。
宋,为罗计。
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大夏天统元年(1362年),改下罗计长官司(今珙泉镇)为珙州(西南有珙溪遂为州名,亦说唐置巩州,巩近珙)。
明洪武四年(1371年),降州为县,名珙县,沿袭至今。
清,为叙州府辖县。
民国,为四川省(叙州、下川南道、永宁道、第六行政督察区等)辖县。
1949年12月10日,珙县解放,属宜宾(专区、地区、市)辖县。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92年9月,珙县撤区并乡建镇,设8镇13乡。
2006年,珙县调整乡镇行政区划:撤销陈胜乡,并入底洞镇;撤销保平乡,并入下罗乡;撤销中山乡,并入沐滩乡;撤销宝山乡,并入孝儿镇。乡镇行政区划建制由21个乡镇(8个镇、13个乡)调整为17个乡镇(8个镇、9个乡)。
2014年,撤销下罗乡,设立下罗镇;撤销曹营乡,设立曹营镇;撤销沐滩乡,设立沐滩镇。
2019年,撤销仁义乡和恒丰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孝儿镇管辖,撤销石碑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曹营镇管辖,撤销下罗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上罗镇管辖。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6月,珙县辖10个镇、3个乡。珙县人民政府驻巡场镇滨河西街南一段190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珙县位于宜宾市境南部、四川盆地南缘,处于川、滇、黔三省结合部,东经104°38′~105°02′、北纬27°53′~28°31′之间,北与高县连界,距宜宾市翠屏区46千米;南与大雪山相连,距云南省威信县县城69千米;西靠筠连县,东南、东北与兴文县长宁县连界。南北相距67.8千米,东西最宽处41.5千米。幅员面积1149.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珙县属山区县,地势南高北低,地形为狭长形,海拔最高处1642米,是靠云南省界的王家镇四里坡;最低处310米,是珙泉镇郊外的狮子滩。境内层峦叠嶂,山脊多呈锯齿形,长岗状;地体多由石灰岩和紫色页岩组成,岩溶地形特征明显,多溶洞、漏斗、石笋、石灰岩等。丘陵和平坝面积小,以中低山地为主,有少数岩溶冲积坝,西北面有部分丘陵。平坝主要分布在巡场、上罗、洛亥等乡镇,主要有青山坝、大寨坝、海棠坝、麻糖坝、上罗坝、下罗坝、巡场坝等。丘陵则分布于珙县。山区、丘陵、平坝的比例大体为7.5:1.5:1。
气候
珙县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春早冬暖,湿度偏大。年度平均气温18.2℃,较历年年平均气温17.6℃偏高0.6℃,年极端最高气温37.8℃,较历年极端最高气温40.0℃偏低2.2℃;年极端最低气温1.9℃,较历年极端最低气温-1.9℃偏高3.8℃;年总降水量1143.6毫米,较历年平均降水总降水量1154.0毫米偏少1%,年日照总时数829.8小时,较历年平均日照978.3小时偏少15%。
水文
珙县境内有大小溪河79条,总长638千米,呈树枝状布及珙县,其中常年性河流7条,总长158.38千米。溪河流向多变,主干流从东南流向西北贯穿县境。主要水系南广河和洛浦河均注入长江。
南广河珙县境内段全长60.95千米,河宽50至150米,最深水位20米左右,滩陡流急,能通航。流域面积2553平方千米,年平均流量70.67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22.3亿立方米。
南广河流域有邓家河、建武河、洛亥河、王家河、巡场河等五条支流。
邓家河:是南广河上游的主要支流。境内流程8.5千米,河宽40至60米,通航木船。流域面积537.4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18.6立方米/秒,年平均径流量8.86亿立方米。
建武河:境内流程4.23千米,河宽20至40米,流域面积208.9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6.62立方米/秒,年平均径流量2.1亿立方米。
洛亥河:河流全长41.6千米,境内流程21.3千米。流域面积318.2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12.5立方米/秒,年平均径流量3.94亿立方米。
王家河:全长18900米,河宽5至15米,流域面积66.3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2.52立方米/秒,年平均径流量7940万立方米。可利用落差710米,水能理论蕴藏量8275千瓦,可开发水能资源2540千瓦。
巡场河:巡场河在珙县境内流程13.5千米,流域面积98.15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1.99立方米/秒,年平均径流量6300万立方米。
洛浦河珙县段长31千米,流域面积389.51平方千米;年平均流量10.35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3.26亿立方米。
土壤
珙县土壤母质比较复杂,有石灰岩风化物、紫色页岩和泥岩合成风化物、黄石砂岩风化物、沿河冲积物等等,形成的土壤类型也比较多,主要有水稻土、潮土、紫色土、黄壤、石灰土、山地黄棕壤等六大类。
自然资源
水资源
珙县水资源总量26.17亿立方米,其中县境内水资源8.82亿立方米(每平方千米产水量76.8万立方米,人平占有水量2574立方米),地下水储量2.53亿立方米,过境水量14.78亿立方米。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8.21万千瓦,水能可开发量为3.51万千瓦。
生物资源
珙县现存原始植被较少,大部分为人工植被和原始植被的次生植被。以杉树、松树为主的人工植被是珙县植物的特点。共有乔木、灌木、草本等林草植物92科、210属、420种。有经济林木、果树:桑树、油桐、栀子、油茶、茶树、漆树、白瞒树、檫树、棕树、黄柏、杜仲。竹类:毛竹、黄竹、慈竹、绵竹、鸡爪竹、麻竹、甜苦竹、罗汉竹、白夹竹。灌木:映山红、山茶、马桑、鸟泡、盐肤木、野蔷薇、八仙花、野牡丹、悬钩子等。草本:蕨、黑本、铁芒箕、芭茅、草莓、丝茅等。
珙县境内濒危的野生陆生动物主要有金钱豹、黑熊、野猪、山羊。珙县野生水生动物资源比较丰富,境内主要河流南广河、洛浦河分布的鱼类有:鲤鱼、岩原鲤、鲫、小口白甲、黄颡鱼、鲶鱼、赤眼鳟、四川白甲、中华倒刺巴(青波)、翘嘴红、瓣结鱼、乌鳢、鳜鱼(母猪壳)、蛇鮈、土鲶、中华鳑鲏(菜板鱼)、青穗鱼、华腺、似鮈、黄鳝、泥鳅、麻缸鳅、桃花鲹、黑尾鲹。罕见的鱼类有:长吻鮠(江团肥沱)、铜鱼(水蠛子)、鳗鲡(青鳝、白鳝)、南方马口鱼、棒花鱼、吻鮈、稀有白甲(沙鱼)、鳖(团鱼)、大鲵等。
矿产资源
珙县境内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已探明的有煤、铁、磷、钾、铜、铅、锌等矿,还有冰洲石、石英砂、耐火粘土、石灰石、水泥配料、铸石原料等14种。页岩气储量2.1万亿立方米以上、煤炭储量12.5亿吨以上、玄武岩储量10亿吨以上、高品位石英砂储量0.5亿吨以上、石灰石储量353亿吨以上。
人口
人口数量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珙县常住人口为339200人。
截至2023年末,珙县户籍人口总户数为13.52万户,总人口43.0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48万人,乡村人口34.53万人;男性人口22.31万人,女性人口20.70万人。全年出生人口3125人,死亡人口3263人。常住人口为33.1万人,城镇化率为54.3%。其中:城镇常住人口为18.0万人,乡村常住人口为15.1万人。
民族构成
2021年,珙县有少数民族2.27万人,其中苗族2.16万人、土家族226人、彝族204人、壮族147人、回族77人、布依族60人、白族40人,其他少数民族299人。
经济
综述
2020年,珙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71.18亿元,是2015年的1.9倍,年均增长7.7%。
2021年,珙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91.4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2%。
2022年,珙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06.1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34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86.63亿元,增长2.1%;第三产业增加值87.18亿元,增长5.2%。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5.9%、22.8%和61.3%。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5.3:42.6:42.1调整为15.7:42.0:42.3。
2022年,珙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45亿元,增长15.8%,其中税收性收入9.09亿元,增长17.4%。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支出32.26亿元,增长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7.5%。
2023年,珙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16.7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79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86.36亿元,增长4.5%;第三产业增加值97.59亿元,增长7.3%。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0.7%、32.3%和57.0%。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5.7:42.0:42.3调整为15.1:39.9:45.0。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124.54亿元,比上年增长5.5%;占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57.5%,比上年降低0.5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56.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06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65.63亿元,增长8.4%,第三产业增加值50.85亿元,增长3.0%。
第一产业
2022年,珙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6.97亿元,比上年增长3.8%;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3.07亿元,增长3.6%。农业:全年农业产值29.34亿元,比上年增长3.9%。农作物总播种面积82.29万亩,增长1.9%。粮食播种面积54.59万亩,增长1.3%,粮食产量18.81万吨,下降3.6%,其中:小春粮食产量0.88万吨,增长0.8%;大春粮食产量17.93万吨,下降3.8%。全年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7.7万亩,增长2.9%,其中:油料播种面积12.26万亩,增长3.7%,产量1.57万吨,增长6.5%;烟叶产量1877吨,增长1.2%;蔬菜播种面积12.63万亩,增长2.5%,产量33.13万吨,增长2.2%;茶叶产量1.1万吨,增长2.1%;水果产量0.84万吨,下降1.9%。林业:全年林业产值1.76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6公顷,零星植树32万株。全年木材产量6.7万立方米,竹材采运47.2万根,采集林产品1.17万吨。牧业:全年牧业产值23.55亿元,比上年增长3.3%。全年生猪出栏52.6万头,增长1.4%;肉牛出栏1.62万头,增长3.9%;羊出栏1.25万头,增长10.3%;家禽出栏236.91万只,增长1.8%;兔出栏72.66万只,增长8.2%。全年主要肉类总产量4.48万吨,增长0.9%,其中:猪牛羊肉产量4.1万吨,增长2.7%;禽蛋产量5856吨,下降5.7%;蚕茧产量11686吨,增长0.1%。生猪年末存栏数33.74万头,下降2.4%。渔业:全年渔业产值1.2亿元,比上年增长1.5%。水产品产量5943吨,增长0.6%。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1.13亿元,比上年增长8.3%。
第二产业
2022年,珙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2户。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21.2亿元,同比下降1.6%。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4.1%,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117.7亿元,同比下降1.8%。从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看,陶质砖产量1685.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3%;发电量48.5亿千瓦时,增长7.7%;天然气产量29.2亿立方米,增长6.1%;水泥产量356.7万吨,同比下降7.8%;石灰石产量2356.1万吨,下降3.9%;平板玻璃产量691.6万重量箱,下降0.3%。规模以上工业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64.3亿元,同比下降2.6%;实现利税总额22.9亿元,下降25%;实现利润总额17.8亿元,下降24.2%。
2022年,珙县拥有资质等级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36家。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55.5万平方米,下降8.5%;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8.6万平方米,增长8.2%,其中住宅竣工面积40.4万平方米,下降6.1%。
第三产业
2022年,珙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68亿元,比上年增长0.1%,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6.35亿元,下降0.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9.33亿元,增长1.3%;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25.9亿元,增长1.6%;零售业实现零售额47.98亿元,增长1.3%;住宿业实现零售额2.95亿元,下降13.6%;餐饮业实现零售额8.85亿元,下降5.1%。
2022年,珙县A级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7万人次,A级旅游景区旅游总收入130万元。
2022年,珙县邮政电信业务总量36223万元;邮政行业业务收入6806万元,其中快递业务收入2405万元;电信业务收入24853万元。年末全县电话用户总数43.04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5.4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7.58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2.73万户。
2022年,珙县货物进出口总额514万元,比上年增长20.3%。其中,出口514万元,增长20.3%。全年完成省外引进产业项目新增实际投资51.98亿元,完成率113%;新签约项目17个,协议总投资98.48亿元;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2个,完成率100%。
截至2022年末,珙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75.87亿元,比年初增加21.76亿元,增长14.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33.56亿元,比年初增长12.7%。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54.17亿元,比年初增加30.9亿元,增长25.1%,其中,短期贷款22.67亿元,比年初增长97.12%,中长期贷款129.36亿元,比年初增长19.92%。
截至2022年末,珙县证券交易总开户数30092户。累计实现证券交易额67.1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25%。
交通运输
公路
截至2023年7月,珙县公路里程2273.49万千米(国道里程12.3千米,省道里程168.731千米,县道里程375.92千米,乡道里程658.711千米),桥梁107个。
珙县境内有宜威高速、宜叙高速、宜彝高速,宜威高速在珙县境内共设有底洞、上罗、洛表、洛亥四个高速收费站和一个服务区。
铁路
截至2023年7月,宜珙铁路营运里程60.74千米。
政治
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2022年,珙县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6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市级众创空间3家。企业研发经费加计扣除所得税减免705.45万元,本级财政科技投入934万元。共申请专利15件,发明授权2件,实用新型授权125件,外观设计授权37件。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珙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25所(未含村小教学点69个),在校生61992人,教职工4247人(其中中职229人),专任教师3712(其中中职223人)。其中,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毕业生959人,招生1371人,在校生4026人;普通高中2所,毕业生1537人,招生1938人,在校生5318人;初中10所,毕业生4454人,招生4712人,在校生13758人;小学24所,毕业生5135人,招生3609人,在校生28314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招生42人,在校生81人。幼儿园87所(民办63所),离园幼儿3722人,入园幼儿2930人,在园幼儿10495人。义务教育阶段学龄儿童入学率100%。
体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珙县有体育场地设施641个(体育中心1个,城市健身广场10处,乡镇农民健身活动中心8个,灯光球场11个,5人制社会足球场地7个,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48个,全民健身路径75条,农村社区广场13个以及学校、机关、厂矿企业等体育健身场地若干),体育场地面积75.21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30平方米。2022年由于疫情影响举办(承办)县级以上全民健身赛事和活动次数13次,参与人数达17.6万人次。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末,珙县共有群众文化馆1个,乡镇文化站17个,电影院1个,艺术表演团体146个,图书馆1个,图书总藏量220千册。文物管理所1个,挂牌珙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1个,共有非遗保护项目101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6项、市级17项、县级77项;确定了122名代表性传承人,其中省级4人,市级12人,县级106人,形成了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2个,省级2个,市级1个,县级3个。新建贫困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1个。
截至2022年末,珙县有广播电视转播台1个,县级应急广播平台1个,镇级应急广播平台13个,地面数字电视基站18个,应急广播村村响基站17个,村级应急广播系统161套,社级应急广播终端600个,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网点107个。全县广播综合覆盖率95.44%,电视综合覆盖率98.63%,有线广播电视用户数1.25万户。
卫生事业
截至2022年末,珙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55个,其中:县级医疗机构5个(含矿山急救医院分院),疾控中心门诊部1家,卫生院13家,民营医院12家(含市级审批康怡精神病医院1家),社区卫生服务站8家,村卫生室186家,诊所29家,医务室1家。全县医疗卫生在岗人员总数2816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446人,占总数的87%。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912人,占37.2%;执业护士1312人,占53.6%。2022年全县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共有实有床位2530张,其中:县级医疗保健机构1282张,占50.7%;乡镇卫生院517张,占20.43%;民营医院731张,占28.9%。全年医疗总诊疗174.29万人次,住院7.6万人次。
社会保障
截至2022年末,珙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67663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65779人,减少1644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31285人,增加1920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6980人,增加1526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8753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11330人。参加城镇职工失业保险人数15651人,增加522人。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曹学佺在《蜀中广记》说:“珙县,西南夷部罗计、罗星地也。唐为羁縻萨、巩二州。‘巩’音近‘珙’,故名。或曰:‘珙,玄玉也。’有石似之。”珙县得名一说是唐置巩州,当时在全国还有好几个地方都以巩州命名,巩近珙,为了有所区别,将巩州改为了珙州,明洪武四年(1371年)降珙州为珙县。二说是因境内多珙石、西南有珙溪而得名。
民风民俗
珙县是少数民族地区待遇县,民族特色浓郁,文化底蕴深厚。群众文艺“大比武”、珙州文化“大赶场”、传统民俗“大游行”以及“红红火火过大年”元宵晚会,是珙县春节系列文化活动的压轴大戏,也是珙县群众文化活动的品牌项目。每年农历正月、五月、十月,罗渡苗族乡、观斗苗族乡、玉和苗族乡分别举办花山节、苗场节、苗年节,苗族同胞身着盛装载歌载舞欢庆节日。古老的民族文化、多元的地方文化,塑造着“神韵僰都·传奇珙县”独特的人文魅力。
僰文化
僰文化,是珙县具有唯一性的文化。历史上的“僰人”,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勤劳智慧、英勇善战的民族,为开发古代西南地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清嘉庆版《宜宾县志》记载,商朝末年,僰人首领曾率领部属助周灭纣,参加了牧野之战,建立战功,被周天子封为僰候,在今宜宾一带建立了僰候国,从此繁衍生存。《珙县志》(旧志)记载“珙本古西南夷服地,秦灭开明氏,僰人居此,号曰僰国”。珙县今亦被称为“古僰国”“古僰之乡”“古僰圣地”或“僰乡”“僰都”“中华僰人故里”。
风景名胜
地方特产
著名人物
荣誉称号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4 15:26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