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连县
四川省宜宾市辖县
筠连县,四川省宜宾市辖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云贵高原北麓川滇结合部,与云南盐津彝良威信接壤,省内与高县珙县县人民政府驻筠连镇公园路98号。截至2023年末,筠连县常住人口32.8万人。
历史沿革
旧石器时代,县境即有人类活动。秦统一六国以前,县境属“巴蜀本南外蛮夷地”一隅。
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筠连归大一统的中央王朝。
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汉建元六年(前135),置犍为郡(郡治今贵州省遵义县西)。元封二年(前109),犍为郡属益州(州治今成都市)刺史部。建元六年(前135)或元光五年(前130),置南广县,驻所在今珙县沐滩乡傅家坝,县境属益州犍为郡南广县地。建国元年(9年),王莽建立新朝,改益州刺史部为庸部,改犍为郡为西顺郡,县境属庸部西顺郡南广县地。更始元年(23年),蜀地为公孙述割据,将庸部还名益州,西顺郡复名犍为郡,县境仍属益州犍为郡南广县地。建安二十一年(216),改犍为郡辖地为朱提郡,领朱提、汉阳、南昌、堂螂、南广五县,县境属益州朱提郡南广县地。
三国时,章武元年(221年)4月,刘备于成都称帝,分益州为二十一郡,朱提郡仍置,领县亦有南广,县境隶属与前无异。蜀汉延熙(238~257)年间,于南广县立南广郡,县境归益州南广郡南广县,不久废郡存县,仍属益州朱提郡南广县。
晋泰始七年(271),合南中建宁、云南、古兴、永昌四郡置宁州(州治今云南省曲靖市),并分朱提置南广,县境即属宁州南广郡南广县。太康五年(284)撤销宁州,县境仍属益州朱提郡南广县。太安二年(303),恢复宁州建制,县境又属宁州朱提郡南广县。永嘉五年(311),置南广郡属宁州,县境属宁州南广郡南广县。晋愍帝建兴四年(316)五月,废南广郡,县境属宁州朱提郡南广县。永昌年间(322~323),南广又为宁州朱提郡属县。咸康年间(335~342),李雄定宁州,又置南广郡,县境仍属宁州南广郡南广县。晋穆帝时(345~361),安西将军桓温平蜀,南广县地属东晋。
隋开皇十七年(597),隋讨平爨氏后,于南广郡旧地置协州(州治今云南省彝良县),今县境属协州。隋炀帝大业初废协州入开边县(县治今云南省盐津县滩头),至后仍又荒废。
唐初,县境属戎州僰道县。武后时置筠州,领县八:盐水、筠山、罗余、临居、澄澜、临昆、唐川、寻源。又置连州,领县六:当为、都宁、逻游、罗龙、加平、清坎。后又置定州、领扶德、支江二县。该等州县均为羁縻。归附唐王朝,属剑南道(今成都市,后改剑南道西川)戎州都督府(府治今宜宾市)。天宝元年(742)改戎州为南溪郡。依旧都督领羁縻州三十六州,今县境在内。天宝七年(748),唐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被南诏打败,羁縻筠州、连州等地被南诏占领。贞元四年(788),南诏归附,筠地各州县仍属戎州羁縻。
宋咸平四年(1001)将蜀地分为益、利、夔、梓四路,今县境内各羁縻州属梓州路(路治潼州府,今四川省三台县)戎州。政和四年(1114)改戎州为叙府,重和元年(1118)改梓州路为潼川府路。至北宋末。羁縻筠州、连州均属潼川府路(原梓州路)叙州府(原戎州)所辖。
元至元十五年(1278),于今县境内合原筠州、连州而置筠连州,并领腾川县(县治今筠连镇),不久省县入州。至元十六年(1279),筠连州直隶叙州府。至正二十年(1360),红巾军将领明玉珍据蜀称帝。在重庆建立大夏政权,历时11年。筠连州治地隶属依旧。
明洪武四年(1371),灭大夏,改筠连州为筠连县,县治今筠连镇,改设流官,隶叙州路。洪武六年(1373)叙州路改为叙州府,筠连县隶叙州府。洪武十年(1377)降高州为高县,将筠连县、珙县并入高县。洪武十三年(1380)又恢复置筠连县、珙县,直隶叙州府。正德十三年(1518)复置高州,仍领筠、珙二县。
清朝顺治十六年(1659)9月,筠连纳入清朝统治,县境人口稀少。至康熙中叶战乱才平定,曾由庆符县知县兼任筠连县知县,筠连县隶属一仍明制。雍正六年(1728)对川、滇、黔三省边界进行了较大调整,将镇雄、乌蒙、东川三府划归云南省,今四川南部疆界基本确定,将县属大、小楠木二园划归云南省镇雄州。嘉庆七年(1802),筠连县属四川省川南永宁道(道治泸州)叙州府(府治宜宾市)。光绪三十四年(1908),改永宁道为下川南道,筠连县即属四川省下川南道叙州府。
民国元年(1912),中华民国成立,是年裁废道制,以府、州、厅直隶省政,筠连县直属四川省叙州府。民国二年(1913),实行撤府立道,筠连县属四川省下川南道(道治泸州);民国三年(1914)改下川南道为永宁道(道治地同前),筠连属四川省永宁道;民国十八年(1929)撤销道,筠连县直属四川省;民国二十四年(1935),四川省下设十八个行政督察区,筠连县属四川省第六行政督察区(区治今宜宾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1月9日,筠连县解放。同年1月,分四川为川东、川西、川南、川北四个行政公署,直隶西南大行政区。川南行政公署设泸州市,筠连县属西南大区(驻重庆市)川南行署宜宾专区,专署设宜宾市(县级)。
1952年9月1日,恢复四川省,撤销西南大行政区和川南行政公署,筠连县属四川省宜宾专区。
1953年8月,经宜宾专区行政公署批准,高县第四区(区治沐爱场)、第五区(区治落木柔场)、第七区(区治蒿坝场)所辖1镇、20乡、156个村划归筠连县。
1968年8月,改宜宾专区为宜宾地区,筠连县即属四川省宜宾地区。
1996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宜宾地区,设地级宜宾市,筠连属宜宾市管辖。
行政区划
截至2025年2月,筠连县辖7个镇、5个乡:筠连镇腾达镇巡司镇沐爱镇镇舟镇蒿坝镇大雪山镇乐义乡团林苗族乡联合苗族乡高坪苗族乡、丰乐乡。县人民政府驻筠连镇公园路98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地质
地质:筠连县自古生界中寒武系起,经历5.4亿年的历史。受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及喜马拉雅运动等造山、造陆改造,由海上升为陆,演变为现今的地壳地质面貌。
地层:筠连县出露地层中,有新生界的第四系,中生界的侏罗系、三叠系和古生界的二叠系、志留系、奥陶系、寒武系相关组的地层。
构造:筠连县境受川滇、川黔两个南北构造及长宁——习水、盐津——威信两个东西构造之夹持,既有南北向构造,又有北东、北西向构造。以东西向规模最大,次为南北向褶皱,两组构造控制着全境构造形态,北东、北西向构造多受制约。
地形地貌
筠连县境地势南高北低,东南大雪山顶峰最高,海拔1777.2米,东北腾达沐滩河谷最低,海拔368.5米,极差1408.7米。岩溶和地质构造对筠连地貌产生深刻影响,低中山峡谷带坝地貌,出现海拔420~600米的低山岩溶槽坝、海拔380~900米的浅切低山、海拔500~1000米的中切低山、海拔900~1777.2米的中山深谷。区内以县城、巡司、筠连镇古楼为中心的岩溶峰丛发育奇特,面积约36.86平方千米,有大小溶洞226处,其中以凉风洞、箱子洞、鸳鸯洞、母猪洞、仙人洞等较为著名。岩溶和地质构造对筠连地貌产生深刻影响,形成奇异多姿的低中山峡谷带坝地貌。
气候
筠连县地处四川东部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霜雪相对较少,具有春冬季气候多变化,初夏多干旱,盛夏多洪涝,秋季多绵雨,冬季日照少等特点。筠连县多年平均气温17.5℃,多年平均降水量1300.5毫米,多年平均蒸发量500毫米,多年平均风速1.0米/小时,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2米/小时,实测最大风速11.0米/小时(相应风向NW)。
水文
筠连县境内水系纵横,常年有水溪河31条,属长江上游上干段南广河水系的有镇舟河、巡司河、定水河、乐义河(浑水河)等河流共29条;属长江上游上干段金沙江水系的有头道河(即热坝河)、鹿井沟2条。较大河流有镇舟河、巡司河、定水河3条河流,镇舟河发源于筠连县南端与云南省威信县交界的大雪山北麓,巡司河发源于龙镇乡池塘沟的山王坳,定水河发源于龙镇乡白果村寒婆岭北麓。全县有巡司、县城、斯栗坡、上桥头、五道河五大泄水区,并有巡司—大鱼洞、龙碗—凉风洞、大洞湾—小鱼洞、旋窝凼—黑风洞、卜好龙—斯栗坡等地下水系,主要出水点有玉壶井、大龙潭、凉风洞、温泉井、倒流水、小鱼洞、仙人井、清溪洞、鹿井、母猪洞等。
土壤
筠连县土壤有5个土类、6个亚类、17个土属、61个土种、114个变种。成土母质含7个系25个组群。其中水稻土面积10926.67公顷(163900亩),习惯面积5870公顷(88062亩),占耕地面积的16.67%,主要分布在筠连县各乡镇沿河两岸。潮土土类土壤面积295.35公顷(4430.3亩),占耕地面积的0.45%;紫色土系反映岩性的特殊土壤类型,含酸性紫色土1个亚类,2个土属、6个土种、12个变种,土壤面积15039.43公顷(225591.5亩),习惯面积4468.68公顷(67030.26亩),占耕地面积的22.95%,分布于县西北部的筠连镇、塘坝乡、孔雀乡,县东南的大雪山、联合、蒿坝、维新、巡司等乡镇。黄壤土属地带性土壤,筠连县面积最大,分布最广,总面积68679.6公顷(1030194亩),其中农业土壤面积39277.19公顷(589157.8亩),习惯面积12413.14公顷(186197.07亩),占筠连县耕地面积的59.93%。黄棕壤土面积6693公顷(100395亩),占筠连县辖区面积的5.33%,主要分布在蒿坝镇香台山、大雪山镇大雪山、龙镇乡老君山等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区。
自然资源
水资源
筠连县水资源总量为11.7亿立方米,全县人均水资源量为2636立方米,相对较丰富,但与全省人均水资源量3116立方米相比存在一定差距。筠连县境内农村水能资源十分丰富,中小河流有6条,总长326km,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1.548万千瓦,可开发利用量8.015万千瓦。
土地资源
筠连县土地总面积125635.07公顷。其中耕地36974.4公顷、占总面积的29.43%,园地6533.02公顷、占总面积的5.20%,林地63998.51公顷、占总面积的50.94%,草地866.88公顷、占总面积的0.69%,城镇及工矿用地4673.62公顷、占总面积的3.72%,交通运输用地1469.93公顷、占总面积的1.17%,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645.82公顷、占总面积的1.31%,其他用地9472.88公顷、占总面积的7.54%。
矿产资源
筠连县煤田探明地质储量为35.82亿吨,占四川省煤储量的1/3,煤矿建设规模设计为740万吨/年。煤层气储量358亿立方米,测算页岩气资源量8000亿立方米,石灰石储量163亿吨,还有菱铁矿、褐铁矿、黄铁矿、盐、铜矿、耐火砖土、硅石、磷矿、辰砂、铸石原料、陶瓷原料等。
生物资源
据不完全统计,筠连县有木本植物116科333种,其中乔木114种、小乔木50种、灌木87种、藤本25种、竹类17种、蕨类40种。按用途分:用材树79种,用材竹(笋材两用)9种,经济树46种,观赏木花类68种,其他115种;珍稀植物16种。
筠连县境内野生植物中,共有珍稀植物16种,其中Ⅰ级珍稀4种,均属稀有物种,银杏(白果、公孙树、鸭掌梨)在县境零星分布,高坎乡红旗村茅斯沟生长树一株,树龄1000余年,直径约3米,树高27米;水杉在县境呈零星分布;红豆杉(紫杉)在龙镇乡龙塘村、车坪村,蒿坝镇中山村、水龙村等零星分布;珙桐(水梨子)在大雪山镇大雪山成片分布,总株数6630株。Ⅱ级珍稀植物12种,梓叶槭属濒危种;楠木(桢楠)、杪椤属渐危种;水青树、连香树(山白果)、伯乐树(钟锷木)、金毛狗、中国蕨、樟树、润楠、鹅掌楸、红豆树属稀有种。杪椤在腾达镇小溪村大龙溪一带成片分布、在大雪山镇长远村呈零星分布,全县约26560株。楠木(桢楠)在塘坝乡川丰村、木映村、芭茅坡林场、联合苗族乡政府等有小面积分布,其余乡镇零星分布。水青树在大雪山镇大雪山分布10株,伯乐树(钟锷木)在大雪山镇大雪山有2株,连香树、金毛狗、中国蕨、鹅掌楸、红豆树在县境内少量或零星分布,樟树、润楠在各乡镇均有分布。
筠连县境内野生动物共55种,其中珍稀野生动物10种。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3年末,筠连县户籍总户数12.02万户,总人口44.7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0.52万人,乡村人口34.21万人;男性人口23.51万人,女性人口21.21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10.8:100。出生人数2706人,人口出生率8.04‰;死亡人数2562人,死亡率7.61‰;人口自然增长率0.43‰。常住人口32.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4.12万人,城镇化率达43.06%,比上年末提高0.97个百分点。
民族构成
筠连县有汉族、苗族、彝族、回族、壮族、蒙古族、满族、白族、土家族、羌族哈尼族、傣族、维吾尔族、朝鲜族、瑶族、藏族、布依族、侗族、哈萨克族黎族、傈僳族、佤族、土族、达斡尔族、撒拉族、毛南族、仫佬族27个民族。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高坪、联合、团林3个苗族乡及蒿坝、巡司、腾达、大雪山、双腾、乐义、筠连镇7个镇。
经济
综述
2023年,筠连县地区生产总值(GDP)200.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94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75.18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89.58亿元,增长8.2%;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为17.9:37.5:44.6。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2.1%、38.9%和49%。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1002元,增长8.1%。
2023年,筠连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10.7%。
2023年,筠连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计41.63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12.10亿元,增长15.2%、增速全市第2;其中,税收收入6.75亿元,增长21.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计41.63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3.47亿元,债务还本支出4.16亿元,上解支出1.40亿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0.02亿元,结转结余2.57亿元。
第一产业
2023年,筠连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5.04亿元,比上年增长4.4%。
2023年,筠连县农业产值30.33亿元,比上年增长6.1%。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2.1万亩,下降1.7%。油料作物播种面积7.19万亩,增长19.2%;中药材播种面积2.2万亩,增长15.9%;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7.38万亩,增长7.1%。
2023年,筠连县粮食总产量18.13万吨,增长3.2%。其中,夏粮产量1.88万吨,增长3.0%;秋粮产量16.25万吨,增长3.2%。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0.83万吨,增长25.8%;园林水果产量3.08万吨,增长9.7%;中药材产量0.32万吨,增长33.2%;蔬菜及食用菌产量16.24万吨,增长5.6%;茶叶产量2.24万吨,增长11.0%(其中绿茶产量1.13万吨,增长14.2%;红茶产量0.85万吨,增长15.0%);烟叶种植面积1.75万亩,烟叶产量0.22万吨、增长2.9%。
2023年,筠连县林业产值3.9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全年完成造林面积4.31万亩。其中,人工造林0.20万亩,森林抚育3.5万亩,中幼林抚育0.2万亩,退化林修复0.41万亩。
2023年,筠连县畜牧业产值19.61亿元,比上年增长1.3%。出栏肉猪50.84万头,增长2.0%;出栏肉牛6.32万头,增长1.6%;羊出栏0.98万只,增长1.5%;家禽出栏273.84万只,增长0.1%。肉类总产量4.95万吨,增长10.5%。其中,猪肉产量3.71万吨,增长1.9%;牛肉产量0.82万吨,与上年持平,禽蛋产量0.40万吨,增长66.7%。年末生猪存栏32.32万头,牛存栏13.31万头。
2023年,筠连县渔业产值0.31亿元,比上年增长6.6%;全年水产养殖面积1305亩,水产品产量1466吨,增长5.0%。
2023年,筠连县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0.89亿元,比上年增长4.7%。
第二产业
2023年,筠连县工业增加值62.93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5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3%、增速全市第1,实现营业收入85.05亿元、增长32.9%,实现利润总额12.33亿元、增长33.9%,实现利税总额18.75亿元、增长34.9%。从主要产品产量看,全县规上工业企业全年开采煤炭98.25万吨、页岩气1.9亿立方米,生产液化天然气16.61万吨、水泥193.53万吨、电工铜8.34万吨、石灰石326.37万吨、商品混凝土56.97万吨。
截至2023年末,筠连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46家,新增5家。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2.29亿元,比上年下降5.3%。
第三产业
2023年,筠连县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56亿元,比上年增长2.8%。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4.44亿元,增长2.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0.12亿元,增长3.7%。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10.30亿元,增长7.3%;商品零售54.26亿元,增长2.0%。在商品零售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商品零售额0.46亿元,增长41.1%。本年退出限上单位5个,新增20个,年末限额以上贸易单位(含个体户)125个(含退库保留同期单位2个),其中限上贸易个体户18户。
2023年,筠连县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999万元,比上年增长441.2%。其中,出口额999万元,增长441.4%。外商投资实际到位资金5.08万美元。国内省外实际到位资金39.3亿元。
2023年,筠连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50.1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3%,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24.0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01%;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56.16亿元,增长23.9%。
政治
交通运输
筠连县县域有国道(G246)61.15千米、省道(S312、S444)87千米、县道145千米、乡道268千米、通村水泥路1012千米,实现村村水泥路畅通。金筠铁路由国家铁路网延伸至煤海腹地巡司镇,县境段18.72千米;宜(宾)昭(通)高速公路过境,县域置4个出口;渝(重庆)昆(昆明)高铁,在县城设站,形成筠连至宜宾、昭通半小时,至成都、重庆、贵阳、昆明1.5小时交通圈。
截至2023年末,筠连县境内公路总里程2381.84千米,其中等级公路2304.22千米(含高速公路43.8千米),国省干线140.05千米,农村公路2197.99千米。公路客运周转量5127.58万人千米,比上年增长7.09%;公路货运周转量32139.25万吨千米,比上年增长9.61%。城市客运公交车38辆,社区巴士40辆。年末机动车保有量76432辆(包括两轮机动车),比上年末增加817辆,其中小型汽车27558辆,比上年末增加1621辆。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筠连县有各级各类学校107所(不含村小),其中,小学11所(不含村小)、普通中学29所(含九年一贯制19所、初级中学8所、完全中学2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幼儿园65所(其中公办幼儿园22所)。在校学生58715人(含特殊教育112人),有中小学专任教师3633人,全年引进教师14人,公招教师58人,安置免费师范生28人。全年小学招生4366人,在校生30327人(含特殊教育70人);初级中学招生5619人,在校生16869人(含特殊教育42人);普通高中招生2372人,在校生7036人;职业高中招生1676人,在校生4483人。全县高考本科上线1847人、同比增长3.8%,其中重本上线332人。
科学技术
2023年,筠连县共有授权专利752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6件,实用新型专利654件,外观专利92件。新增商标申请366件,新增地理标志产品核准使用专用标志企业2家;立案处理知识产权案件10件,审理结案10件,结案率100%。
2023年,筠连县共获得省、市科技计划支持项目4个,其中省级项目2个,市级项目2个。年末有高新技术企业15家,市级农业科技园区1个。全年共登记技术合同22项,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额1.14亿元。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末,筠连县共有157个村文化活动室,15个社区文化活动室,50个贫困村村级文化活动室。图书馆2个,藏书量26.85万册,其中,纸质图书藏书量13.1万册,电子图书13.75万册。年末县内有电子阅报屏22个。有农家(社区)书屋172个,其中市级示范农家书屋19个。有线广播电视用户数29814户,无线电视用户34298户,广播综合覆盖率99%,电视综合覆盖率99%。有线广播电视传输干线网络总长2518千米。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筠连县医疗卫生机构共有421家,其中医院12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05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4个。卫生技术人员232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844人,注册护士981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981张,其中医院1391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563张,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7张。全县诊疗人次数212.67万人次,出院7.88万人次,医疗机构病床使用率83.22%。
体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筠连县有各级各类体育协会17个,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324人,各类健身活动站点268个。全年培训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26名。新增体育场地7.6万平方米,总面积79.67万平方米。
社会保障
截至2023年末,筠连县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5.62万人,比上年末下降3.73%,其中城乡居民参保33.16万人,比上年末下降4.19%;城镇职工参保2.46万人,比上年末增长2.92%。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13.11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78%。生育保险参保职工1.70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43%。工伤保险参保职工2.74万人,比上年末增长7.03%。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57万人,比上年末增长57.37%。
截至2023年末,筠连县共有901人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13316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287人享受城市特困人员救助供养,999人享受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全年临时救助1968人次。年末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为800元/月、630元/月,比上年末分别提高85元/月、95元/月。
截至2023年末,筠连县住房公积金缴存总额28500万元,比上年增长10.3%;住房公积金缴存职工人数14001人,增长5.2%;当年住房贷款发放11675.6万元,下降7.2%;当年住房公积金提取额25765.47万元,增长29.2%。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筠连县名的来历,按康熙二十五年(1686)由知县丁林声编修《筠连县志》中载:“属叙州,以地多筠竹,故名。”清朝黄廷桂等所修的《四川通志》中载:“唐武后时拓边,于孔雀溪置土舍,供输紫竹,故有筠、连之名。”
另据明代学者曹学佺所著的《蜀中名胜记》中载:“四山皆竹,一色相连,因谓之筠连矣”。四川大学教授任乃强(1894~1989)在1960年所著的《华阳国志校补》中专门对“筠连”地名中对“连”的论述:“临为巴蜀南中人呼食盐之古语,筠连盆地土咸,有低产小盐井……古无凿井者,唯知土壤中有盐,取其土,浸水而煮之,是为土盐。唐代置筠、连两羁縻州,元合为筠连州,明并为筠连县至今。连州之连,亦即临利之临,盖临之异字,犹‘连然’之连,与‘临池泽’之,皆谓其有盐也”。
文保
截至2023年9月,筠连调查登记有不可移动文物460处,其中省级4处、市级8处、县级5处;有可移动文物4107件(套),其中三级文物20件(套)。
筠连县沐爱县衙旧址
筠连县沐爱县衙旧址位于筠连县沐爱镇荷花社区,建于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原为高县管辖下的办公场所。该建筑总建筑面积为2184平方米,砖木串架结构,分为下厅、中厅和上厅三个建筑群。下厅设有监狱建筑,左为男监,右为女监,中厅为县府各科室,左为县党部,右为县参议会,上厅为沐爱县政府本部。该建筑于2011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3年9月,筠连县共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件、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件、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0件。
风景名胜
筠连县旅游资源有以生物景观、地学景观、水体景观、温泉景观的自然景观资源,以古建筑、古遗址、史前文化、龙碗大堰的人文景观资源,以苗族花山节、民族服饰、大唢呐芦笙的苗族文化风情,以休闲农业、名优特产品、手工艺品的产业景观;初步形成玉壶休闲观光区、温泉岩溶度假区、大雪山生态旅游区3大景区。
地方特产
筠连苦丁茶
筠连苦丁茶,四川省筠连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据《本草拾遗》、《本草纲目》、《中药大辞典》记载以及科研所的检测报告,苦丁茶清热降火、消暑解毒、明目益思、健胃消积、去脂解腻、减肥降压、消滞抗癌的功效,跃然于纸。
2010年12月31日,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筠连苦丁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筠连红茶
筠连红茶,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筠连红茶以川小叶为原材料,香味浓郁、口感厚重。外形秀丽,毫锋显露;色泽乌润,香高味醇(橘糖香),汤色红艳,叶底红匀。
2010年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1年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4年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筠连黄牛
筠连黄牛,四川省筠连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筠连黄牛是川南山地(黄)牛品种中最大的类群,因长期饲用富硒土壤生长的牧草和饮用山泉水,形成了独特的牛肉品质,肉质鲜美,细嫩化渣,其硒含量高,长期食用,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2016年7月4日,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筠连黄牛”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筠连粉条
筠连粉条,四川省筠连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筠连粉条是以筠连红薯粉为主要原料,通过传统工艺加工制作而成的淀粉制品,因产于筠连县而得名。筠连粉条以其晶莹透亮、口感滑腻、不断节、不浑汤等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尤其是粉条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淀粉,可与各种蔬菜、鱼、肉、禽、蛋等搭配。
2016年7月4日,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筠连粉条”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荣誉称号
2017年12月14日,筠连县获评第四届四川省文明城市。
2020年3月31日,筠连县入选2019年度四川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市、区)。
2020年6月9日,筠连县获评四川省促进服务业发展工作先进县(市、区)党委、政府。
2020年6月30日,筠连县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7月29日,筠连县入选2019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名单。
2020年9月22日,筠连县荣获2019年度四川省粮食生产“丰收杯”。
2023年5月,筠连县被评为四川省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县。
最新修订时间:2025-03-24 20:07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