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还合浦
汉语成语
珠还合浦,是汉语的一个成语,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孟尝传》。
成语出处
“(合浦)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先时宰守并多贪秽,诡人采求,不知纪极,珠遂渐徒于交阯郡界。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贫者饿死于道。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循吏传·孟尝》)
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珠还合浦”。
成语故事
东汉时,合浦郡(今广东新兴、开平西南,广西容、横两县南)沿海盛产珍珠。那里产的珍珠又大又圆,色气纯正,一直誉满海内外,人们称它为“合浦珠”。当地百姓都以采珠为生,以此向邻郡交趾换取粮食。
采珠的收益很高,一些官吏就乘机贪赃枉法,巧立名目盘剥珠民。为了捞到更多的油水,他们不顾珠蚌的生长规律,一味地叫珠民去捕捞。结果,珠蚌逐渐迁移到邻近的交趾郡境内,在合浦能捕捞到的越来越少了。
合浦沿海的渔民向来靠采珠为主,很少有人种植稻米。采珠多,收入高,买粮食花些钱不在乎。如今产珠少,收入大量减少,渔民们连买粮食的钱都没有,不少人因此而饿死。
汉顺帝刘保继位后,派了一个名叫孟尝的人当合浦太守。孟尝到任后,很快找出了当地渔民没有饭吃的原因,下令革除弊端,废除盘剥的非法规定,并不准渔民滥捕乱采,以便保护珠蚌的资源。不到一年,珠蚌又繁衍起来,珍珠产量又恢复到原来的样子,老百姓采珠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有些转行了的也都恢复本行,市场活跃起来,百姓的生活也由此安定下来。他们欢天喜地,把太守奉为神明,纷纷到太守衙门前磕头拜谢,认为是他感动了上天,用神力找回了合浦珠。
孟尝的这场改革,挽救了大批穷人的生计,却断了贪官的财路。他为官场所不容,迫得他只有称病辞职。当地百姓闻讯,纷纷赶来拦路,抓住车把子不放,请求留下。孟尝无法,只好雇民船连夜逃出,回到穷乡僻壤耕种隐居。后来邻县百姓慕名,迁来一同居住的有百余家。朝廷让这样的英才沉沦草莽,令人伤心。但当朝无道,就是不再起用他,以致年七十终老于家。初唐诗人王勃还禁不住在《滕王阁序》里为之感慨说:“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
成语寓意
合浦太守孟尝在两千年前就懂得“可持续发展”的道理,改善珠贝的生存环境,实现了“珠还合浦”。过去,人们常常为了获取可观的眼前利益,而违反自然界新陈代谢的规律,做出“杀鸡取卵”的事。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们终于认识到,人类的生存与自然界的动植物是相互依存、息息相关的,并且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持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珠还合浦”用于比喻人去而复回或物失而复得。这则成语在句子中可作宾语、定语;含褒义。
运用示例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二:“锦富爱妾,一朝剑折延津;远道孤儿,万里珠还合浦。”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三十七回:“闻未家只有两女,其幼者已沉西湖,生死未卜;方才老伯说是两位小姐,想已珠还合浦矣?”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21 09:22
目录
概述
成语出处
成语故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