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曲歌辞·飞鸢操
唐代刘禹锡诗作
《琴曲歌辞·飞鸢操》是唐朝著名文学家刘禹锡的代表作品之一。
诗词正文
鸢飞杳杳青云里,鸢鸣萧萧风四起。
旗尾飘扬势渐高,箭头砉划声相似(1)。
长空悠悠霁日悬,六翮不动凝飞烟。
游鶤翔雁出其下,庆云清景相回旋(2)。
忽闻饥乌一噪聚,瞥下云中争腐鼠。
腾音砺吻相喧呼,仰天大哧疑鸳雏(3)。
畏人避犬投高处,俯啄无声犹屡顾。
青鸟自爱三山禾,仙禽徒贵华亭露(4)。
朴樕危巢向暮时,毰毸饱腹蹲枯枝。
游童挟弹一麾肘,臆碎羽分人不悲(5)。
天生众禽各有类,威凤文章在仁义。
鹰隼仪形蝼蚁心,虽能戾天何足贵(6)。
注释
(1)杳杳:幽远貌。无影无踪貌。渺茫。隐约,依稀。青云:青色的云。指高空的云。亦借指高空。萧萧:象声词。常形容马叫声、风雨声、流水声、草木摇落声、乐器声等。潇洒。稀疏。旗尾:像旗帜一样的尾巴。旗帜的尾端。飘扬:随风飘荡或飞扬。势:气势。姿势。样子。砉huā划:砉的一声划开。砉騞huō。象声词。箭破空声。
(2)悠悠:悠远貌。辽阔无际;遥远。连绵不断貌。霁jì日:晴天的日头。霁,雨雪停止,天放晴。六翮:谓鸟类双翅中的正羽。用以指鸟的两翼。一个羽翼有三个羽翮。指鸟。飞烟:飞腾飘动的烟雾。游鶤:游走的鶤鸡。鶤,古书上说的一种像天鹅的大鸟。鶤鸡,凤凰的别称。翔雁:飞翔的大雁。庆云:喜庆的云。五色云。古人以为喜庆吉祥之气。清景:清丽的景色。犹清光。清影。清晰的影子。回旋:旋转,盘旋。指回环旋绕。
(3)忽闻:忽然闻听到。饥乌:饥饿的乌鸦。一噪聚:一时噪杂聚集。瞥piē:短时间大略看看。眼光略过。腐鼠:腐烂的死老鼠,喻毫无价值的东西。腾音:传音。喧腾声音。砺吻:磨砺喙吻。磨砺尖嘴。喧呼:喧闹呼叫。仰天:仰望天空。大哧:大声扑哧。疑:疑惑吓退。鸳雏:鸳鸯的雏鸟。又作‘鹓雏’。传说中的凤属之鸟。常用以比喻高贤之人。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已嗜臭腐,养鸳雏以死鼠也。”【疑鹓雏】《庄子·秋水》:“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指小人庸俗,怕人与之争夺实际不重要的利益。
(4)畏人:畏惧人类。避犬:躲避犬狗。投:投奔。俯啄:俯冲啄食。犹:仍。屡顾:屡次四处环顾。青鸟:青色的禽鸟。神话传说中为西王母取食传信的神鸟。信使的代称。自爱:独自喜爱,自然喜爱。三山:指三危山。《山海经·西山经》:“又西二百二十里,曰三危之山,三青鸟居之。”又,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晋王嘉《拾遗记·高辛》:“三壶,则海中三山也。一曰方壶,则方丈也;二曰蓬壶(澎湖),则蓬莱也;三曰瀛壶,则瀛洲也。”禾:禾苗。谷子。仙禽:仙人的禽鸟。指鹤。相传仙人多骑鹤,故称。徒贵:仅仅珍贵。独自珍贵。华亭:华亭谷,华亭县。上海松江府的古称。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陆机,在临刑前曾悲叹:“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
(5)朴樕pú sù:蓬勃茂盛貌。丛木、小树。《诗·召南·野有死麕》:“林有朴樕,野有死鹿。”危巢:危险树枝上的鸟巢。向暮:<方言>向晚。傍晚。向,接近,临近。毰毸péisāi:鸟羽张开貌。披拂貌。形容羽毛披散。饱腹:吃饱肚腹。游童:游玩的儿童。挟弹:弹弓挟着弹丸。一麾huī:犹一挥。麾,同“挥”。肘:胳膊肘。臆yì碎:胸骨粉碎。臆,胸,胸骨。羽分:羽毛分散。
(6)天生:天然生成。上天生成。众禽:众多禽鸟。威凤:有威仪的凤鸟。瑞鸟。旧说凤有威仪,故称。文章:错杂的文彩或图纹。绚丽的色彩或花纹。指主意或点子。仁义:仁爱和正义;宽惠正直。鹰隼sǔn:鹰和雕。泛指猛禽。仪形:仪态和形状。蝼蚁:蝼蛄和蚂蚁。泛指微小的生物。喻卑微之人。戾天:冲天。飞天。戾,至。何足:何以足以。犹言哪里值得。贵:珍贵。珍视。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4],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1 01:50
目录
概述
诗词正文
注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