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瑟
文学术语
据文献记载,伏羲发明琴瑟。琴与瑟均由梧桐木制成,带有空腔,丝绳为弦。琴初为五弦,后改为七弦;瑟二十五弦。古人发明和使用琴瑟的目的是顺畅阴阳之气和纯洁人心。
出处与详解
1、.乐器,琴和瑟。亦偏指琴瑟的一种。
《书·益稷》:“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祖考来格。”
晋代陆机拟西北有高楼》诗:“佳人抚琴瑟,纤手清且闲。”琴,一本作“ 瑶 ”。
唐代杜甫《锦树行》:“飞书白帝营斗粟,琴瑟几杖柴门幽。”
明代梁辰鱼浣纱记·见王》:“桐作琴瑟,音调和也。”
郭沫若《历史人物·隋代大音乐家万宝常》:“琴瑟的输入,大约在春秋初年。”
2、指琴瑟之声,古人以之为雅乐正声。
荀子·非相》:“听人以言,乐於钟鼓琴瑟。”
唐代鲍溶相和歌辞·怨诗》:肃肃羊雁礼,泠泠琴瑟篇。恭承采蘩祀,敢效同居贤。
五代王定保 《唐摭言·统序科第》:“琴瑟不改,而清浊殊涂;丹漆不施,而丰俭异致。”
元代方回《仇仁近百诗序》:“琴瑟具而滛哇退舍;衣冠正而强暴拱手。”
3、弹奏琴瑟。
《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后比喻夫妇间感情和谐。亦借指夫妇、匹配。
宋代苏轼《答求亲启》:“许敦兄弟之好,永结琴瑟之欢。”
明代王錂《春芜记·感叹》:“我年已逼桑榆,尔尚未谐琴瑟。”
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竹青》:“且卿与仆,名为琴瑟,而不认一家,奈何!”
4、比喻朋友的融洽情谊。
三国 魏 曹植《王仲宣诔》:“吾与夫子,义贯丹青,好和琴瑟。”
南朝 梁 刘峻 《广绝交论》:“心同琴瑟,言郁郁於兰茝;道叶胶漆,志婉娈於埙箎。”
唐代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琴瑟的来历和异同
据文献记载,伏羲(公元前2400 -公元前2370 )发明琴瑟。琴与瑟均由梧桐木制成,带有空腔,
丝绳为弦。“琴瑟”二字均从“珏(jué)”。“珏”为“二玉相并之形”,意为“二玉相碰之声”,表示这是一种“玉声”即“悦耳声音”,而且是弹碰声响,暗示这不是通过气流发声,而是通过弹拨发声的乐器。琴初为五弦,后改为七弦;瑟二十五弦。由弦数可知瑟的体积比琴大。琴瑟的主要区别在于演奏的场合不同。琴用于在贵宾面前弹拨,客人不说话,全神贯注地看弹琴和听琴声。这是正式的音乐会场合。瑟用于背景音乐的弹奏。瑟被置于屏风后面,客人围着桌案坐,在音乐声中边闲谈、边吃喝。这是社交性场合。当然,琴与瑟可以联合起来演奏,琴在台前,面对宾客;瑟在台后;琴离客人近;瑟离客人远;琴师或是主人,或是美女;瑟师则可以是老年男子。古人发明和使用琴瑟的目的是顺畅阴阳之气和纯洁人心。所以琴瑟的发明时间是在公元前2400 -公元前2370 ,发明地点在伏羲之都,今河南省淮阳市。
古诗
原文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赏析
这首诗历来注释不一,莫衷一是。或以为是悼亡之作,或以为是爱国之篇或以为是自比文才之论,或以为是抒写思念待儿锦瑟。但以为是悼亡诗者为最多。有人认为,开首以瑟弦五十折半为二十五,隐指亡妇华年二十五岁。这话未免有嫌牵强。但是,首联哀悼早逝却是真实。颔联以庄子亡妻鼓盆而歌和期效望帝化成子规而啼血,间接地描写了人生的悲欢离合。颈联以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隐约地描摹了世间风情迷离恍惚,可望而不可置。最后抒写生前情爱漫不经心,死后追忆已经惘然的难以排遣的情绪。
译文
锦瑟呀,你为何竟然有五十条弦?每弦每节,都令人怀思黄金华年。我心像庄子,为蝴蝶晓梦而迷惘;又像望帝化杜鹃,寄托春心哀怨沧海明月高照,鲛人泣泪皆成珠蓝田红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烟。悲欢离合之情,岂待今日来追忆,只是当年却漫不经心,早已惘然。
参考资料
琴瑟.百度汉语.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15 12:20
目录
概述
出处与详解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