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制
积分循环制
瑞士制(英语:Swiss System,简称SS),又称积分循环制(勿与循环赛混淆),常用于国际象棋比赛。最早出现1895年在瑞士苏黎世举办的比赛中,故名。棋类比赛的专用的赛制之一,适用于国际象棋中国象棋围棋五子棋军棋等体育比赛。
实现方法
随机公平地编排第一轮比赛(一般由抽签决定),接着开始比赛,当某一轮比赛结束后,可以得到所有比赛选手的总积分,根据这个总积分的高低,把比赛选手的由高到低排序,接着是高分比高分,低分比低分,上一轮比过的下一轮就不会相遇,如此循环,直到所有轮次结束。
备注: 第一轮比赛结束后:
总积分 = 第一轮积分
第二轮比赛结束后:
总积分 = 第一轮积分 + 第二轮积分
如此类推。
实现过程
(备注:由软件自动编排,基本不需要手工计算)
根据报名比赛的人数,决定比赛的轮次。
人数少,轮次则少,人数越多,轮次越多。
轮次取经过N轮比赛后,能够得出名次的最小轮次。
通常用以下公式确定具体轮次:2^(x-1)≤ y ≤2^x (x 代表轮次 ,y 代表参赛人数)
例如:有60人参加比赛,需要比赛6轮,即可以得出所有选手的具体名次。
以下假设:
有 A B C D E F G H 共8个人参加比赛,比赛3轮。
(下棋,分为:赢 输 和 三种情况,假定赢的积1分,输的积0分,和棋积0.5分)
第一步
确定比赛名称和轮次(确定具体轮次的方法见上面的公式),然后根据编号的先后顺序,输入所有参赛选手的信息。(备注:事先要通过抽签,确定每一位参赛选手的编号)。
第二步
软件自动化编排第一轮比赛的对阵表,由于事先的抽取编号具有随机性,因此显得公平。
由第一轮比赛对阵表可以看出:第一轮是 A对B ,C对D ,E对F ,G对H
假定第一轮比赛结果是 A C E 赢 ,B D F 输,G H 和棋。
那么,在第一轮比赛中 A C E 的积分是1分 ,B D F积分是0分,G H 的积分是0.5分
总积分是, A C E 的积分是1分 ,B D F积分是0分,G H 的积分是0.5分
(总积分 = 第一轮积分)
(注意:前三组都是分了胜负,只有最后一组是和棋,在第二轮比赛中,和棋的双方,即使是积分最相近,也不会相遇)
第三步
根据第一轮的成绩,编排出来第二轮的比赛对阵表:
从第二轮对阵表可以看出第一轮成绩。
(可以看出来,由于G和H在第一轮已经比赛过,所以即使G和H在第一轮比赛中和棋,积分最相近,在第二轮比赛也不会相遇)
由上图可以看出,第二轮比赛是 E对C H对A F对G D对B
假定第二轮比赛是 E赢C输 ; H A和棋 ; F 输G赢 ;D赢B输
那么,在第二轮比赛中, E G D的积分是1分 ,C F B积分是0分, H A的积分是0.5分
总积分是(由高到低排序):(总积分 = 第一轮积分 + 第二轮积分)
E 2.0分 A 1.5分 G 1.5分 C 1.0分 D 1.0分 H 1.0分 B 0分 F 0分
第四步
第二轮比赛结束后,根据总积分,编排第三轮比赛,以下是第三比赛对阵表。
由第三轮比赛对阵表可以看出
第三轮比赛是 A 对E C 对G D 对H B对F
(注意:A 和 G 都是1.5分,但是没有互相比赛,因为:假如A对G,那么E就要对上C,而 E是2.0分 ,C是1.0分,E和C的积分不相近,所以不能E对C )
第三轮比赛结束后,根据成绩编排第四轮比赛,
第四轮比赛结束后,根据成绩编排第五轮比赛,
如此类推,直到比赛全部结束。
第五步
所有轮次结束后,由软件计算总成绩,把所有选手的成绩由高到低全部输出,得出名次。其中每一位选手都有三个参数:大分、小分、累进分
名词解释
大分:各参赛选手的最后总得分之和;
小分:各选手的所遇到过的对手的大分之和(意味着此选手对手的实力);
累进分:各选手每一轮的得分之和。
例如:某位棋手第一轮胜得1分,累计1分;第二轮胜得1分,累计2分;第三轮和得0.5分,累计2.5分,第四轮胜累计3.5分。
这位棋手4轮比赛的分数:
大分:1+1+0.5+1=3.5
小分:这位棋手在4轮比赛里的对手的大分之和
累计分:1+2+2.5+3.5=9
大分越高,名次越靠前;当大分相同时,比较小分,小分越高,名次越靠前。
备注:也有比赛采用累进分作为名次的判断标准,累进分越高,名次越靠前。
采用累进分的优点是:决定棋手名次的命运由自己掌握,不受客观因素摆布。实力强者早赢早拿分,不但积分高,累进分也高,名次自然也高。
特点介绍
第一:下一轮比赛的对阵表需由上一轮的比赛成绩来推出,也就是说,编排第二轮对阵表,需要知道第一轮的成绩,编排第三轮对阵表,就需要知道第二轮的成绩,如此类推。
第二:相对高分VS相对高分,相对低分VS相对低分,保证了比赛的平衡(方法见实现过程的第三步)。
第三:瑞士制并不淘汰选手,所有选手都资格参与全部轮次的比赛,符合棋类比赛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
第四:每一轮比赛可以只由一场比赛构成,一场定胜负,而不采用三局两胜制等的制度,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因为三局两胜制、五局三胜制、七局四胜制等是配套淘汰制使用的,目的是为了消除一定的偶然性,保证实力更强者晋级。而瑞士制并不淘汰选手出局,假如实力更强者在某轮比赛中偶然地输给了实力较弱者,实力更强者的名次下跌,实力较弱者的名次上升,那么在下一轮比赛中,实力更强者会遇到相对较弱的对手,使其名次重新靠前,而实力较弱者则会因为上一轮偶然地战胜了实力更强者而遇到更加强的对手,使其名次重新靠后。如此经过多轮比赛,基本消除了偶然性的影响,名次排列均衡,能够体现出选手的真实水平。
问题解答
问:瑞士制是否公平
答:瑞士制是公平的,是在循环制和淘汰制的基础上制定的。
每一轮的比赛编排,都是根据总积分进行编排的,而总积分就是前面所有轮次积分的总和,体现的是选手的实力。
也就是说,安排积分相近的两个选手比赛(当前名次相近的选手比赛),就等于安排实力相近的两个选手比赛,避免的强者对弱者的尴尬局面(避免了实力悬殊的出现)。
(对总积分进行排序,就能得到名次,分高者名次靠前)
问:瑞士制是否消除了偶然性吗?
答:瑞士制消除了偶然性。
因为瑞士制并不淘汰选手,所有选手都有资格参与全部轮次的比赛,选手假如实力更强者在某轮比赛中偶然地输给了实力较弱者,实力更强者的名次就会下跌。(备注:总积分的排序,就是名次)
问:瑞士制可以配套3局2胜制等使用吗?
答:当然可以,每一轮比赛设置为3局2胜就可以了。
但是不建议配套使用3局2胜制,因为瑞士制本身已经通过多轮比赛轮消除了偶然性(原理见瑞士制的特点四)。
问:瑞士制如何解决先后手问题
答:在比赛中,要尽量使棋手执黑棋(先手)与执白棋(后手)的次数相等,普遍采用的办法是轮换使用黑白棋。但不管怎样,绝不能出现一名棋手连续3轮执一种颜色的情况
由此可见,“瑞士制”是一种兼具循环赛和淘汰赛主要优点,但又避免此两种比赛主要缺点的赛制,确是独具一格。
模拟赛程
军棋
假设有12 组参加比赛(网络比赛),进行3 天比赛(每天晚上的 7:30-10:50 )。
比赛轮次为 6 轮 ,每一轮采用3盘2胜制,时间1.5小时。
每一轮比赛共需要下3 盘(如果2盘就分出胜负,则只需要下2盘)。
胜负的判定
在某一轮的3 场比赛中,如果胜出2盘,则判为赢,如果赢1盘+和棋2盘,也判断为赢。
在某一轮的3 场比赛中,如果输了2盘,则判为负,如果输1盘+和棋2盘,也判断为输。
在某一轮的3 场比赛中,如果3盘都是和棋,则判为和,如果赢1盘+输1盘+和1盘,也判断为和。
在某一轮的比赛中,选手迟到15分钟或以上的,则直接判为负。
所有轮次:
胜 记 1分
输 记 0分
和 记 0.5分
注意:这个积分是每一轮的积分,而不是每一盘的。也就是说,下完3盘后,对应轮次就会结束,得到轮次的积分。
总体概述
比赛时间共为3天,每一轮比赛3盘,时间为1.5小时,下完每一轮,休息时间为15分钟。
(备注:第一轮比赛的对阵表是随机生成的,具有公平性、规范性。)
详细时间:
第一天
7:30-9:00 进行 第一轮比赛。
9:00-9:10 根据第一轮比赛成绩,编排第二轮比赛的对阵表。
9:15-9:20 根据第二轮比赛的对阵表,选手开始找到相应座位,坐好,准备比赛。
9:20-10:50 进行 第二轮比赛。
10:50 - 睡觉前 编排好第三轮比赛对阵表(只需要30 秒)。裁判员会议,总结等。
第二天
7:30-9:00 进行 第三轮比赛。
9:00-9:10 根据第三轮比赛成绩,编排第四轮比赛的对阵表。
9:15-9:20 根据第四轮比赛的对阵表,选手开始找到相应座位,坐好,准备比赛。
9:20-10:50 进行 第四轮比赛。
10:50 - 睡觉前 编排好第五轮比赛对阵表(只需要30 秒)。裁判员会议,总结等。
第三天
7:30-9:00 进行 第五轮比赛。
9:00-9:10 根据第五轮比赛成绩,编排第六轮比赛的对阵表。
9:15-9:20 根据第六轮比赛的对阵表,选手开始找到相应座位,坐好,准备比赛。
9:20-10:50 进行 第六轮比赛。
10:50 - 睡觉前 输入第6轮比赛成绩,并统计出总成绩,得出最终排名,颁奖。
赛制变种
加速配位
加速配位常用于参赛者过多而轮次相对较少的比赛,是为了尽快减少全胜选手的数目(即在相对较少的轮次中决出优胜者),而使领先选手尽快相遇(即加速配位)的一种方法。
在前两轮比赛中,选择配位时上半区的选手自动加上1分配位分(此分数只为帮助加速配位,并不计入成绩)。实际的效果就是,在第一轮中,如果将选手按排名分成1、2、3、4个等级,那么第1等将对阵第2等,第3等对阵第4等。理想情况下,假设大家发挥正常,那么第1等和第3等的选手将胜出。在第二轮中,为上半区(此时为1等与3等)选手再加上一分配位分后进行配位,实际效果就相当于1等与1等比,2等与3等比,4等与4等比...两轮过后,会有大约1/8的选手全胜,大大低于传统瑞士制下全胜选手概率(1/4)。第二轮之后的轮次,则回到传统的瑞士制,不再为上半区选手加配位分。
麦克马洪制
麦克马洪制(McMahon system)是一些欧洲围棋俱乐部赛使用的特殊瑞士制。与普通瑞士制不同的是,选手按段位高低得到不同的初始积分,只有当所有选手都在同一段位的特殊情况时,才是标准的瑞士制。最后的总积分成为麦克马洪分,这一名称由贝尔实验室的Lee McMahon最早用于他所在的围棋俱乐部,故名。
康拉德制
康拉德制也是瑞士制的一个变种,主要用于某些轮次间隔较大跨时很长的比赛。为了方便参赛选手,不要求每轮都参加,最后排名只取每名选手最好的几轮次来计算总分(如最好的5轮或7轮),选手可以在任意轮次加入或退出。这样的赛制比较灵活,既可以吸引一些为冠军而来的选手,也可以吸引一些没有太多时间,只想临时参与的选手。挪威的一些国际象棋俱乐部即采用这种赛制。
万智牌赛制
万智牌比赛采用一种特别的瑞士制计分法,胜者获得3分,平局得1分,其它规则与普通瑞士制相同。有的万智牌比赛也采用前8名再进行附加淘汰赛的办法来决出冠军。这个赛制的缺点是在倒数第二轮,如果4名全胜的选手相遇,他们可以选择于赛前协议和局,因为这样也可以保证他们进入前8名的附加淘汰赛。
拼字比赛赛制
拼字比赛(scrabble)中常使用的一种瑞士制变种,即选手们先按4个一组进行循环赛,然后在循环赛积分的基础上进行瑞士制,也叫做波特兰瑞士制(Portland Swiss)。实际比赛时,因为配位过程往往时间很长,为了加速比赛进程,组织者常常只取循环赛中的倒数第二轮积分,而不是最后一轮积分来进行瑞士制配位。
北美加拿大拼字比赛中还采用另外一种瑞士制变种,先计算每名选手是否仍有可能获得冠军,在所有这些可能的冠军者多者中,选择第一名与最后一名对阵并以此类推;而在已经退出冠军争夺行列的选手中,按照传统的瑞士制配位。
优劣分析
要无争议地确定一次大赛的冠军(或最后一名),理论上需要与淘汰赛所需的相同轮次,即参赛选手数目取2的对数。如8名选手需要3轮比赛确定冠军,16名选手需要4轮比赛确定冠军。但有时候比赛轮次比理论上少,就会出现所有轮次结束后,有多于一名选手全胜的情况。
瑞士制相对于淘汰制固有的优势就是无须淘汰任何参赛者。选手在参赛前就可以确定不管发挥如何,自己都确保可以参加所有轮次的比赛而不用担心被提前淘汰。最差的情况无非是当有奇数名选手参加时,会有一轮没有比赛(即轮空),但仍可以确保拿到1分。一名选手最多只会有一轮轮空。瑞士制并非像淘汰赛一样,会把悬念保留到最后一场比赛,有的时候某名选手的领先优势过大,提前一轮甚至几轮就可以确保冠军。一个常见的弥补办法就是先进行瑞士制,然后在前几名选手中再进行淘汰赛决出冠军。
瑞士制相对于循环赛的优势在于,当参赛选手很多时,无需进行过多轮比赛。
瑞士制的一个缺点就是除了最后的冠军与最后一名,取决于不同的小分记法或破同分法,中间选手的排名可能比较粗略并可能出现随机或抽签的情况。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7 17:46
目录
概述
实现方法
实现过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