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昌竹编技艺是历史久远的中国传统手工技艺,
九江市发掘的
商周古铜矿冶遗址(距今3300多年)中出土了完好的,用来运送矿石的竹筐。千百年来,瑞昌的竹编工艺经过无数代艺人的传承和发展变革,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竹编艺术制品享誉海内外。
其中
斗笠、丝箩、米筛被誉为“
瑞昌蔑器三宝”。曾荣获江西省对外贸易厅出口产品供货先进单位。2001年10月九江市竹编工艺品参加在四川宜宾举行的第三届中国竹文化节暨中国竹业博览会荣获金奖。2008年,瑞昌竹编被正式列入
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瑞昌竹编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这也是江西省的参展作品。
瑞昌历史源远流长。早在
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栖息繁衍。瑞昌位于江西省北部偏西、长江中游南岸,有山竹面积66520亩,过去林区农民多以小山竹加工蔑器出售。竹类有:毛竹、筋竹、水竹、淡竹、苦竹、实竹、墨竹、小山竹等。丰富的竹资源给了瑞昌竹编艺人无限的制作空间。瑞昌竹编工艺工序复杂,要求精密、细腻,难度大,品种多,其工艺难以用现代机器代替。
竹编工艺与人们的生活栖息相关,主要制品有:床、桌、椅、凳、厨柜、簸箕、米筛、篼、凉席等。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开始用竹编工艺品来装饰自己的生活。1981建立了瑞昌南义竹编工艺厂,生产的花钵、花蓝、鸡、鸭、龟、水果盒、飞禽走兽、礼品盒等一百多种竹编工艺品远销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俄罗斯、瑞典、希腊等国。近几年来又开发生产各种园艺产品。如竹篱笆、竹亭子、竹小屋等。以传统的手工艺向现代大都市发展,装饰美化人们的生活。
田先敏,南义竹编厂厂长。田先敏很不幸,童年的一场变故让他落下腿疾,家境的窘迫令他过早地离开了学校。1966年,年仅15岁的他选择了背井离乡、学艺谋生。他又是是幸运的,南义小山竹资源丰富,民间竹编艺人众多。学艺路上,田先敏结识了许多能工巧匠。大家悉心传授,自己刻苦钻研,3年后,田先敏学成出师。之后,他编藤椅,制箩筐,解决了温饱问题;搞竹艺,跑销售,熟悉着市场行情。1983年,他从武宁毅然返乡,在南义镇与人合办竹编厂。身为业务厂长,田先敏在指导设计、加工竹制品的同时,还要克服行走不便的困难,广涉市场,推销竹编制品。艰苦的打拼,让南义竹编一度十分红火。市场在变化。1994年,竹编加工业经营困难,田先敏承包了竹编厂,但未能把企业带出困境。1998年,竹编厂生产经营更加艰难,迫不得已,田先敏努力拓宽加工领域,努力弥补亏损。同时,他不断学习,反复实践,认真思考竹木制品路在何方。2002年,田先敏自费参加广交会,认识了Bambo torches(竹火炬)、Bamboo Trellis(竹网格)……目睹着小山竹的美丽变身,感受着园林产品的外贸订单,田先敏震撼了。返回家乡后,他瞄准中东市场,潜心研制竹制园林产品,终于走出困境。他设计、加工、销售的竹编工艺品和园林竹木制品,2001年获第三届中国竹文化节和竹业博览会金奖,2004年成功打入国际市场,2004年,南义竹编厂加工的竹火炬、竹篱笆和折叠式竹网格、水果篮等园林产品,成功销往以色列、意大利等国际市场。 2005年,国外商函多了起来,田先敏工作更吃力。面对着纷至沓来的英文订单,面对着各式各样的竹编工艺品和竹木园林制品,他唯有不断学习,学看英文订单,学与外商谈判,尝试革新工艺,学搞市场营销……时年54岁的田先敏快乐地学习着。2008年被列入瑞昌竹编“非遗”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