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埠
安徽寿县瓦埠湖东岸的小镇——瓦埠镇
瓦埠,今属安徽寿县。历史悠久,最初是淮河南岸支流东淝河沿岸一商贸河埠。春秋末,孔子弟子宓(fu)子贱由鲁使吴径此,病卒葬于此,留有宓子墓,后人建宓子祠,称为君子镇。汉代曾为成德县治,晋废,元朝称站,明清时称街。现老街保存较好,古街、古巷、古建筑尚成规模,石板路、木格门……古韵悠久。
词语解释
除了瓦埠街,瓦埠还用于瓦埠镇瓦埠湖瓦埠河、瓦埠区等地理名称中。
起义简介
起义时间
1931年3月30日,中共皖北中心县委在寿县瓦埠发动了农民起义。
起义准备
1931年3月27日,中共巡视员高中林(原名方运炽,一名方英)到寿县,在瓦埠上奠寺召集寿(县)、凤(台)、阜(阳)三县联席会议,宣布成立皖北中心县委,并以寿县正阳关为皖北中心县委根据地,管理寿县、凤台、阜阳、颍上、太和、沈丘、固始、新蔡、息县9个县的工作。会议将要结束时,瓦埠党支部书记王汉平报告寿县县长带七八十军警到了瓦埠。会议认为,这是夺取敌人武器,发动游击战争的机会,决定缴县政府的枪。成立了行动委员会,书记曹鼎,委员杨盟山、魏化祥,薛骞负责军事指挥。计划先捉双庙区区长路奎汉,缴保卫团和地主豪绅的枪支。3月29日夜,起义队伍在瓦埠泰山庙集中。由于负责军事指挥的薛骞贪生怕死,迟迟不敢行动,又因叛徒泄密,双庙区区长路奎汉逃往寿县县城,保卫团分散潜逃。游击队追击时仅缴枪两支。经会议研究,决定继续起义,同时撤销薛骞的指挥职务,成立皖北红军游击大队,方和平任大队长,宋天觉任副大队长,曹鼎任政治委员,魏化祥任参谋长。下设三个中队,戚连雨、杨守先、孟宪钦等任中队干部。
起义过程
3月30日,3400多名起义队员涌向瓦埠街,在望春园馆店门口竖起了镰刀斧头大旗,逮捕了10多名地主豪绅,一些未被捉住的地主豪绅则纷纷前来缴械。与此同时,中心县委还发动群众收地主家粮食。这次起义共缴获长短枪130余支,收粮200余石。起义震惊了附近的地主武装联庄会,他们纷纷联合起来,向皖北红军游击大队发起进攻。游击大队在劣势的情况下,为缓和矛盾,把逮捕起来的地主豪绅全部释放。敌人见状,气焰更加嚣张。寿县县长张相昆和县自卫大队袁少义带着县大队直奔瓦埠镇压。游击大队昼夜坚守三面靠水的张嘴子,英勇奋战,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但因敌众我寡,无法突围。此时,高中林因事又到苏区去了。瓦埠支部便在鲁城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以私人关系向一些开明的地主士绅借枪支子弹,以“小甸集联庄会”的旗号,从圩子的东边“袭击”,掩护游击队夜间突围。突围出来的游击队化整为零,各回原地。并派宋德渊送信通知游击队负责人,不料宋在送信途中被敌捉住,宋坚贞不屈,敌人查不出证据,便放他回鲁城。接着瓦埠支部又派曹云峙化装成货郎担,把信送到。傍晚时分,游击大队见圩子东边出现“小甸集联庄会”的旗帜信号后,顺利突出重围。游击大队突围后,敌人恼羞成怒,放火烧毁了张家嘴一带几个村庄的数百间民房。在这次起义中,第二中队队长戚连雨及17名战士英勇牺牲。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10 13:21
目录
概述
词语解释
起义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