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植物学特性
瓦布贝母 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et K. C. Hsia var. wabuensis (S. Y. Tang et S. C. Yue) Z. D. Liu, S. Wang et S.C. Chen
鳞茎扁球状,直径可达75mm,外面的鳞片常2枚。营养生长季只长1片基生叶。
生殖生长季株高50~2000cm,
可达2875cm,粗可达32.5cm。叶最下面常2枚对生,上面的轮生兼互生;多数叶两侧边不等长略似镰形,有的披针状条形,长7~325cm。宽9~20mm,花初开黄绿色、黄色。内面有或无黑紫色斑点,继后外面出现紫色或橙色浸染。叶状苞1~4。花被片倒卵形至矩圆状倒卵形,长3.5~137.5cm,内轮的主脉近基部内弯成夹角90°的弯折或弧状。外轮的主脉近基内弯成夹角的140°的弧形。蜜腺长5~8mm。雄蕊花丝长于花药,
花柱裂片长3mm。蒴果长3~125cm,棱上翅宽2mm。花被在子房明显长大时凋落。花期5~6月;果期7~8月。
2. 生长发育特性
瓦布贝母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缓慢。在种子繁殖生长过程中,种子萌发后依序通过实生苗、营养生长更新、
生殖生长更新而发育成熟。种子播种第一年只生长一枚针状叶(习称“一根针”),第二年发育为一枚较宽的子叶(习称“鸡舌头”),此两年为贝母实生苗阶段,鳞茎生长较为缓慢;第三年地上部分为1~2片较宽叶片(习称“一匹叶”),第四年开始抽茎(习称“树儿子”),但一般不开花,此两年地下鳞茎生长迅速,为贝母营养生长更新阶段;第五年开始发育花茎和花(习称“灯笼花”)并结实,进行生殖生长更新。
川贝母(Fritillariae cirrhosae bulbus)是有代表性的名贵川产道地药材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收载的川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FritillariacirrhosaD.Don)、
暗紫贝母(F.unibracteataHsiao et K.C.Hsia)、
甘肃贝母(F.przewalskiiMaxim.)、
梭砂贝母(F. delavayiFranch.)、
太白贝母(F.taipaiensisP.)或瓦布贝母(F.unibracteataHsiao et K. C. Hsiavar.wabuensis (S. Y. Tang et S. C.Yue) Z. D. Liu, S. Wang et S. C. Chen)的干燥鳞茎。按性状不同分为“松贝”、“青贝”、“炉贝”和“栽培品”。“松贝”和“青贝”主要来源于川贝母、暗紫贝母和甘肃贝母;“炉贝”主要来源于梭砂贝母;栽培品主要来源于瓦布贝母和太白贝母。由于川贝母野生资源日渐稀缺,有关政府部门和科技人员从上个世纪60年代起投入了大量精力对四川省西北部高原的贝母属(FritillariaL.)植物进行了多学科的全面研究,在瓦布贝母栽培技术方面取得了许多进展。最早驯化的瓦布贝母人工繁殖种源至今已达第5代。